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的问题上,我们坚持科学技术创造价值的观点。为了避开各种无关变量因素的干扰而在一种相对纯化的语境中分析这一问题,笔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这就是相对剩余价值的典型形式超额剩余价值,因为超额剩余价值是企业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结果。一、采用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过程是否实现了价值再增值相对剩余价值是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它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超额剩余价值是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是个别企业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商业化的科学技术具有价值但并不创造价值,它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的价值并直接影响价值量的大小和流通分配.它通过渗透到劳动者、生产资料和管理中,引起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科学技术价值论实际上是效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超额剩余价值从哪里来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一个重大问题。很多学者坚定地认为,先进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只能来自于落后的企业,而且这些"转移论"学者似乎给出了强有力的证明。对"转移论"进行一般化证明发现,他们将均衡结果作为过渡过程来分析,因而本末倒置了。一旦将超额剩余价值问题引入时标,动态化分析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过渡过程,我们就能得出超额剩余价值是先进企业创造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并对科技进步对生产劳动的影响做了系统论述和科学预见,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新科技与自动化机器体系会导致现实财富的巨大增长,但它们本身却不创造价值。在当代,科技劳动具有间接性、复杂性、创新性和社会性的特点,是价值创造最重大源泉。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9,(1)
当今时代,企业越来越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改善等手段不断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文章以制造业为例探讨超额剩余价值的动力机制。在界定相关概念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为阐述动力机制循环往复的客观过程,运用了相关模型描述企业内部超额剩余价值形成的动力产生、方法实施、目标实现、效应循环四个阶段性环节,并从超额剩余价值形成机理的科技支持系统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对超额剩余价值形成机理作进一步解说。  相似文献   

6.
劳动生产力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同时也是最抽象的命题.在《资本论》的阐述中,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市场价值这个层次上,超额剩余价值就失去了其自身与本企业劳动的联系.此时,超额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一是由于个别企业的剩余劳动时间延长所带来的剩余价值的增加;二是来自于同一部门内部其他企业的价值转移.但随着竞争从同一部门内转移到不同部门之间后,市场价值也随之转化为生产价格.在这一阶段超额剩余价值来源于社会总剩余劳动,具体表现为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价值转移.而“成正比”理论的错误就在于混淆了价值规律的不同理论层次.  相似文献   

7.
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额剩余价值是一个与相对剩余价值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辩证认识二者的差异性,能为新时代界定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合理边界,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超额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两个概念存在一定差异。资本占有相对剩余价值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不应当归资本占有,而应当转换为劳动者的收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占有超额剩余价值,有利于激励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经济发展;只有不断完善按要素分配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保障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共享发展的能力,能够增强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保证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得。对超额剩余价值理论的深化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商业化的科学技术具有价值但并不创造价值,它在生产过程中转移自己的价值并直接影响价值量的大小和流通分配,它通过渗透到劳动者、生产资料和管理中,引起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相对剩余价值和利润。科学技术价值论实际上是效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来源于先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观点,是从根本上违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为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来源于先进企业劳动生产力高的劳动的观点,同样违背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点。正确认识和理解个别企业率先提高劳动生产力所取得的超额剩余价值或超额利润的来源问题,是能否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基本点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资本论》教学与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0)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是教义,而是方法。传统认识剩余价值全部源于雇用工人的剩余劳动,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理论没有考虑资方劳动,难以圆满解释现代社会生产下剩余价值的全部来源。文章依据马克思经典文献,构建若干理论模型,在探讨价值创造或增殖的同时,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拓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江泽民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为理论依据,论述了科技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复杂劳动,是高级劳动,可以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科技劳动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索高科技条件下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必须要澄清目前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种种非理性误解。只有这样才能认清高科技条件下,价值创造的真正源泉并不是先进的高科技本身,而是人类运用高科技后所具有的高效率的活劳动。  相似文献   

13.
卓武扬 《生产力研究》2004,47(3):35-37,94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新经济形势提出了“科学技术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本文认为科学技术虽然是物质财富的巨大源泉 ,但不能直接创造价值。它是通过科技劳动的方式实现其“后向增倍效应”和“后续创造功能” ,从而间接地影响价值量的创造。  相似文献   

14.
15.
安铁通 《生产力研究》2011,(1):25-26,102
文章试图从理论的角度研究科学劳动和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的关系。科学技术是科学劳动的产物,人类的大部分脑力、全部体力劳动可以被机器替代,但是科学劳动以创造性为根本特点,不能被完全替代,它将越来越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劳动形态以及财富创造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17.
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系统优化升级的背景下,从价值创造环节视角探讨互联网对制造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论分析表明,互联网会通过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营销模式以及制造企业服务化促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制造企业在生产环节、营销环节和服务环节使用互联网均会有效促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水平的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在服务环节使用互联网对企业价值创造的作用要强于生产环节和营销环节使用互联网的作用.因此,在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政府应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8.
论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及其发展依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面临着来自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个是一些人试图否定该理论的学术价值 ;另一个是一些人将该理论看成是不需要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 ,从而窒息了该理论的发展路径。因此 ,针对上述挑战 ,本文从 3个方面论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学术价值 ,并通过实证分析当今发达国家企业生产和分配制度安排的 4种变化 ,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继续发展的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