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学科是一个建立在时空视角下的学科,旅游行为是游客闲暇时间在非惯常环境下的休憩和游玩行为。然而,目前关于旅游时间的学术研究主要关注客观时间,旅游学术界对主观心理时间的研究较为缺乏。文章基于时间主客观性及时间属性(时距、时序、时点)构建了旅游心理时间研究框架,并在系统文献评述的基础上,提出4个基于心理时间框架下的旅游研究方向:旅游者时序知觉与时点知觉对旅游决策及旅游体验的影响、旅游心理时间与时间记忆的相互关系、跨文化差异对时间框架下旅游心理及旅游决策的影响、旅游者时间稀缺感与时间压力的影响。文章提出的旅游心理时间研究框架勾画了旅游时间研究的逻辑框架,为后续旅游心理时间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老龄化背景下,出国旅游不仅关乎国家的国际利益,更关乎民生关怀、社会稳定。研究中国各类老龄群体出国旅游客源需求特征、制约因素。有助于这一市场前瞻性开拓的同时,更是为老年人谋福祉,有助于“健康老龄化”。文章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对1044个中老年人有效样本的研究发现,比以往老年人更加积极的消费理念决定了当代及下一代老年人的出国旅游需求特征;除了自身、外在、惯常生活和消费理念制约因素以外,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出国旅游更容易受到安全因素,特别是心理安全因素的制约;主观年龄与老年人出国旅游活动之间产生交互影响。满足中老年人的出国旅游意愿是其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国家层面应尽快完善出境旅游统计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背景下,出国旅游不仅关乎国家的国际利益,更关乎民生关怀、社会稳定。研究中国各类老龄群体出国旅游客源需求特征、制约因素,有助于这一市场前瞻性开拓的同时,更是为老年人谋福祉,有助于"健康老龄化"。文章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对1044个中老年人有效样本的研究发现,比以往老年人更加积极的消费理念决定了当代及下一代老年人的出国旅游需求特征;除了自身、外在、惯常生活和消费理念制约因素以外,与中年人相比,老年人出国旅游更容易受到安全因素,特别是心理安全因素的制约;主观年龄与老年人出国旅游活动之间产生交互影响。满足中老年人的出国旅游意愿是其精神慰藉的重要途径。国家层面应尽快完善出境旅游统计调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厘清旅游虚拟社区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产生的机理,对旅游虚拟社区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O-R模型为理论框架,从用户感知的旅游虚拟社区特征出发,引入依恋理论探讨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混合的方法。研究发现:旅游虚拟社区用户感知特征对情感依恋的两个维度(人际依恋和群组依恋)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不能直接影响其价值共创行为,需要通过情感依恋的中介作用才能激发行为效应,其中群组依恋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通过定性比较分析得出两类产生用户价值共创行为的组态模式,其中娱乐性是用户价值共创行为产生的必要条件,群聚性、信息源影响力、群组依恋和人际依恋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上海世博会为例,采用SPSS、AMO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全国362家旅行商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建构旅行商对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维度的测量模型,分析不同类型旅行商市场感知的差异性,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市场感知维度对其分销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重大事件旅游市场的旅行商感知模型包括事件属性维度、产品属性维度、市场属性维度及市场影响维度等4个测量维度。②国际业务、国内业务旅行商在4个感知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特许与非特许旅行商在市场属性感知维度上有显著差异,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不同地理区域的旅行商在产品属性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在其他维度上有显著差异。③旅行商对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维度中,市场属性维度、市场影响维度对其分销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事件属性维度和产品属性维度的影响不显著,市场影响维度是主导其分销行为的主要因素。从旅行商视角研究重大事件旅游市场感知及其分销行为影响,对于重大事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及其后续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康晓媛  白凯 《旅游学刊》2023,(10):78-91
记忆是动机产生的内在源泉,但鲜有文献揭示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为此,文章运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结合的方法,采取两个连续的研究设计,探索了红色记忆与红色旅游动机的潜在关联。具体而言,研究一探讨并验证了红色记忆的结构维度与理论模型,研究二明晰了红色记忆对红色旅游动机的差异化影响。具体研究发现为:(1)红色记忆具身建构高阶模型由符号记忆、情感记忆、实践记忆3个主范畴,以及自我关联符号记忆、社会象征符号记忆、归属认同情感记忆、怀旧反思情感记忆、习惯记忆和模仿记忆6个副范畴组成;(2)红色记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并验证了质性研究所提出的红色记忆理论模型;(3)红色记忆显著影响红色旅游动机的产生,其子维度对不同红色旅游动机存在差异化影响。该研究明晰了红色记忆的动机功能与作用机制,为红色记忆实践和红色旅游营销提供了科学管理参照。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影响农户福祉水平的重要因素。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方式,运用标准化合成福祉指数结合质性编码探讨皖南“川藏线”旅游发展后农户福祉特征、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福祉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精神需求、健康与安全需求和基本物质需求,且各维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旅游影响下,研究区域农户福祉水平在生计类型、群体和区域上存在差异,生计类型上表现为旅游主导型>个体经营主导型>外出务工型>农业主导型;群体上表现为参与旅游经营农户>非参与者;区域上青龙乡>蔡村镇>汀溪乡>方塘乡。经济、交通和主观感知是影响皖南“川藏线”农户福祉差异的主要因素,且这一过程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寻求治疗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有效疗愈手段,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水平、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障。文章基于回忆疗法,以过往旅游经历作为回忆内容,采用3个现场实验验证其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作用。其中,实验一检验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心理问题的疗愈效果及作用机制;实验二进一步对比不同回忆内容的疗愈效果差异;实验三验证不同时期的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回忆过往旅游经历一方面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增强老年人当下幸福感,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存在意义感增强老年人回溯幸福感,对老年心理问题具有疗愈作用。此外,相比于回忆过往生活经历,回忆过往旅游经历尤其是早年旅游经历的疗愈效果更好。研究结论不仅在更大的时间尺度上探讨了旅游经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积极影响,剖析了旅游对个体生命的整体意义,还证明了旅游经历在心理问题治疗领域的重要价值,为健康老龄化的实现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地精准把握乡村性特征,能有效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文章以南京市世凹桃源村、大山村和漆桥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研究方法,刻画了乡村旅游地乡村性表征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乡村性表征的核心范畴包括乡村物质环境、社会行为和精神文化。旅游发展前的表征与农业密切相关,旅游发展后,旅游特征强化。时间演化方面,不同案例地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和变化方向具有差异,世凹村和漆桥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下降态势,而大山村的乡村性表征水平呈增长趋势。物质环境和社会行为维度呈现降低趋势,而精神文化方面的感知明显增强。空间演化方面,物质环境维度的乡村性表征空间分布格局以“小集聚、大分散”为特征,社会行为维度的乡村性表征表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空间特征,精神文化维度的乡村性表征具有“小集聚”的分布特征,在旅游发展后,乡村性表征空间格局均呈现更为集聚的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旅游商品的概念辨析与研究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的概念一直是旅游研究中较为模糊的概念.此前的研究往往通过列举总结的方式对其概念性定义进行界定,但在概念应用上产生诸多的歧义.文章通过研究综述的方式总结了旅游商品概念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归纳出旅游商品在需求者、供给者与商品流通三种不同维度的概念性定义.在需求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购买的有形商品;在供给者维度下,旅游商品指由旅游生产系统供应的,具有“旅游”内涵的有形商品;在商品流通维度下,旅游商品指在面向旅游者开放的市场上流通的有形商品.不同维度下的定义由于商品所联接的“角色”与“关系”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构建出旅游商品的研究框架,以便于旅游商品概念在不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的旅游线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限制和空间行为特征,这有别于传统的至上而下、依据专家经验判断的旅游路线设计方法,逐渐引起旅游学者的重视.文章提出考虑旅游者时间约束和空间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首先考虑旅游者的旅行时间约束,然后基于GPS数据和社会网络模型分析旅游者对景点的选择特征,再利用GIS分析最优路径,综合构建了一种新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以厦门市鼓浪屿为例,对263个旅游者GPS轨迹及其94个选择景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不同入口上岛旅游者在半天和一天的符合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设计方案.结果表明,设计的旅游线路是对传统功能型旅游线路的有益补充,且符合路网空间形态和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的框架具有可扩展性,对个性化的旅游线路设计也适用;研究的技术方法能够对认清旅游者行为规律、优化旅游景点开发、提升旅游者导航服务等具有较好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野生动物观赏旅游在唤起敬畏感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值得研究者多加重视。本研究以斯里兰卡大象旅游为例,试图对敬畏感所包含的4个维度(时间感、联通、浩瀚和适应)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具有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或旅游行为特征以及到访不同野生动物生境下的旅游者所获得的敬畏感差异进行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对回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旅游者获得较强的敬畏感,但旅游者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女性、中年人或受过高等教育的旅游者能够获得更强的敬畏感;与大象拥有特定文化联系的斯里兰卡和印度游客体验到的浩瀚和适应感明显高于西方游客。此外,自然情境在旅游者获得的适应感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组织机制问题越发引人关注,女性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村官对乡村旅游开发的决策作用日渐显著。因此,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影响机理研究对于深入研究乡村旅游开发组织机制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在改进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基础上构建乡村旅游开发女性村官参与行为意向影响框架,以282位湖南女性村官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应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女性村官参与乡村旅游开发行为意向的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女性村官对于借助旅游开发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参与行为意向较高;(2)主观规范、行为控制认知以及参政特征3个变量对乡村旅游开发中女性村官参与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406、0.258和0.250,其中,主观规范影响最大;(3)女性村官参与旅游开发的行为态度对行为意向没有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参政特征变量间接影响行为意向;行为态度的中介作用变得更为复杂,这与已有计划行为研究不同。  相似文献   

14.
体验经济时代,提供难忘的旅游体验成为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体验作为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得到广泛重视。然而,现有研究在空间上强调非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体验,时间上侧重在场体验,对偏惯常环境下的难忘体验缺乏关注。因此,该研究以游客在城市绿道这一偏惯常环境下的旅游休闲活动为情境,通过在场和归家后的历时分析,旨在洞悉从“在场”到“难忘”这一体验记忆的形成过程与反馈机制。通过对5个城市绿道中的55名受访者进行两阶段考察,采用主题分析和系统动力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在场体验以“存在性自我”为核心,且随时间推移其在场体验细节会消减,而彼时感知和感觉到的体验则抽象为情感性欣赏、满足和认同长期保存,成为记忆中的难忘体验。同时,研究提出了“在场感知-阈限自我-情感记忆-情感连接-行为动机”的体验记忆形成和促进重游的正反馈机制,与重游下体验阈限突破的负反馈机制构成体验记忆形成的S形曲线模型,对旅游体验、体验记忆以及目的地体验设计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勇 《旅游学刊》2016,(10):59-72
以往关于消费者需求行为的研究多基于传统经济学框架的设定展开,认为影响消费者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包含收入、目的地吸引力、交通等,普遍忽视了消费过程中的社会交往和具体情境。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命题,将消费者收入、社会交往和旅游情境等因素纳入旅游消费者需求的模型中,提出了若干研究命题。依据2014年春节“黄金周”旅游需求调研数据,采用排序选择模型验证了相关命题的正确性。计量结果表明,个人经济因素对我国消费者春节“黄金周”旅游需求影响较小,家庭结构、同伴等社会交往因素是影响其旅游需求的重要因素;我国消费者对于春节“黄金周”出游过程中遭遇的拥堵、旅游市场混乱等旅游情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容忍度,但是,严重供需失衡导致的旅游情境问题依然对其旅游需求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外出旅游这一行为在国内的普及,游客的旅游偏好、出游方式以及对旅游产品的需求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游客对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趋强烈.然而很多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还存在评估机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体系不完善以及质量不高等情况,学术界对这一主题的相关研究也相对匮乏.文章以游客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访谈、内容分析以及问卷调查等多种方法,编制了从游客视角评价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袁.通过信度分析,探索性、验证性因子分析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由6个维度25个测量项目组成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可用于评价旅游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逸 《中国生态旅游》2022,12(3):343-357
在全球化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旅游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和行为逻辑发生剧烈的转变。本文从旅游经济活动的地理属性出发,对旅游经济活动的地理研究进行回顾,重点评述了国际旅游地理学界所做的多次探索,并对核心问题的理论依据与逻辑进行阐述。研究发现:当前研究尚未明晰旅游活动的基本地理逻辑,理论框架较为模糊,且过度依赖新经济地理中的演化理论,研究边界和研究问题尚未清晰。基于此,本文以经典的旅游系统论为理论框架,提出旅游经济地理现象研究的3个关键理论问题:(1)旅游空间粘性影响下的旅游市场空间生产机制;(2)流动范式的地理逻辑带来的新型人地互动关系;(3)弱关系空间组织下的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一般机制。本研究所做的尝试,有助于提升旅游地理理论的解释力和适用性,也有助于推动主流经济地理学对旅游话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旅游凝视理论、美食活动、旅游决策的概念与机制为理论基础,选取泉州2017年度"吃货节"为案例,从时间顺序划分了美食活动的三个阶段对应的旅游决策类型,即旅游信息取舍决策、旅游行为实施决策、重游与推荐决策,并探究各自的特征与内涵。基于上述分析,从理论、应用、情感、商业四个维度提出了美食活动再造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多元细化,旅游志愿者的主动服务行为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而受志愿服务的组织属性和角色特征约束,一般的组织管理和激励策略往往无法适用于旅游志愿者。文章以情绪传染理论与个人和环境匹配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468份旅游志愿者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从旅游志愿者团队成员互动共情、个人与团队匹配的角度揭示成员伙伴对旅游志愿者主动服务行为的激励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旅游志愿者认知共情对主动服务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情绪共情对主动服务行为无显著影响;(2)旅游志愿者个人与团队匹配在认知共情和主动服务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共情和主动服务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由此提出旅游志愿者主动服务行为的形成激励机制,拓展了旅游志愿者主动服务行为和个人与团队匹配的前因研究,并对旅游志愿者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以往文献往往忽视旅游产业发展的阶段性而单独探讨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该文将“资源诅咒”和“资源福祉”纳入统一的研究框架,利用2003-2013年188个优秀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动态地考察了旅游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最后将这些城市分为旅游起飞城市、旅游福祉城市、旅游诅咒城市3类.结果发现:(1)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呈“倒N”形关系;(2)旅游发展通过抑制技术进步、市场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带来负向中介效应,而通过提高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对外开放水平来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中介效应;(3)科技投入、政府干预负向调节着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旅游地荷兰病”现象在中国并不存在;(5)旅游资源福祉效应占据主导地位,但也有少数城市存在旅游资源诅咒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