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加快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推动要素市场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259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统一大市场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经济显著矫正了市场分割并提升了市场一体化水平进而切实促进了统一大市场发展。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和广泛促进市场竞争使得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加显著有效;同时政府有效治理和数字经济的协同发展显著调节了市场分割水平,使得统一大市场发展更加行稳致远。第三,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统一大市场的影响具有典型的非均衡异质性特征事实,具体表现在不同时间节点和不同要素市场分割。本文为数字经济如何促进统一大市场发展进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驱动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有序竞争市场环境、加速要素自由流动,进而跨越行政区划和地理客观因素限制,助力破除省际贸易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和国内大循环的健康高效运行。基于此,本文运用价格指数法生成我国省际贸易壁垒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综合形成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弱化效应较为显著,数字经济还能够突破行政和地理客观限制造成的贸易壁垒。本文深入分析、测试和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省际贸易壁垒的影响效应,为建设更加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及实现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从数字经济角度切入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陈朴  林垚  刘凯 《经济研究》2021,56(6):40-57
本文通过构建多部门和多区域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定量研究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过去20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能够刻画生产率、产品流动性摩擦、劳动力流动摩擦以及投资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通过将模型应用于30个省级行政区域并进行校准,本文研究了中国从1997—2012年间的经济增长,发现生产率冲击和投资冲击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此外,贸易壁垒冲击和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也对增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相对国际贸易壁垒对经济的影响,省际间贸易壁垒冲击的影响更强。此外,劳动力流动成本冲击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伴随时间推移越来越重要。利用本文的模型,我们还在一般均衡视角下分析了广东省生产率提高所带来的区域传导效应以及北京和上海劳动力流入壁垒上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还发现,对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流通进行改革以构建更高层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减少劳动力流动摩擦和产品流动摩擦,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相对价格法,基于我国地级市层面行业平均工资数据测度了2003—2019年不同区域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进程和地区差异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显示:我国各类劳动力市场分割指数呈现周期性波动变化,且均随时间显著趋于收敛统一;对于全国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和同省城市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水平均显著高于中部地区,且在2011—2013年间出现了较强跨区整合性;国有经济就业占比、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加剧了劳动力市场分割,高速公路密度提高则显著降低了劳动力市场分割水平。  相似文献   

5.
选取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空间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建设,且二者间关系呈倒“U”型特征;数字经济对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建设的推动作用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数字经济与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对本地区全国统一农产品大市场具有直接促进效应,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强的挤出或竞争效应。  相似文献   

6.
平台经济是历史的、时代的、动态的范畴,是数字时代生产关系的理论表现。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视域下,平台经济是依托于数字技术和平台、高效服务经济社会的公共数字基础设施,是高度集聚各类市场的新兴经济组织形态。平台经济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数字技术支持、数字资本支持和流通效率支持,通过集聚各类要素市场、构建现代流通网络、打造数字有为政府和完善信息交互渠道,将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织牢基底密网,畅通经济循环关键堵点,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但与此同时,私人资本控制下的平台经济也存在数字剥削、数字垄断、数字鸿沟和资本逻辑强化等问题,应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加强对平台经济发展的引导和规制,科学提升平台经济站位,把平台经济的效率优势和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赋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城市经济韧性的科学测度,利用中国2005—2019年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市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提升,这一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激发创业活跃度和创新活跃度两大机制最终促进市域经济韧性提升。(3)空间效应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韧性提升存在正向溢出效应。(4)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中西部城市及外围城市而言,东部城市及中心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对市域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强。文章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含义: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是提升中国市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本身的新突破可以提高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治理效率,促进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本文结合2007—2021年企业数字专利和异地设立子公司的证据,探究数字技术创新对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技术创新可以推动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技术创新可以促使异地子公司利润分回母公司,进而提高企业资本跨区域流动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在数字产业化行业和非数字经济行业、同一经济圈以外以及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地区,数字技术创新的赋能效果更加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对于没有数字技术创新的企业,数字化战略也有助于企业跨地区发展,但促进效果并没有前者强。此外,虽然数字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资本流向更为发达的地区,但有利于缩小母子公司所在城市间的经济增长差距。本文从企业异地发展的角度揭示数字技术创新助力企业资本跨地区流动的重要作用,检验地理性二元经济理论的中国实践结果,为我国数字技术创新政策制定、巩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为区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本文以城市创业活跃度为研究视角,利用2011—2018年我国地级市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区域“促创业”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可以提高城市创业活跃度水平。对于东部城市而言,数字经济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消费扩张效应和吸引FDI溢出效应是数字经济影响城市创业活跃度的重要传导路径。政府应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营商环境为重要抓手,加快城市的数字化建设进程,借助数字科技和信息平台,有效发挥数字经济对区域创业的引导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王文 《经济学家》2020,(4):89-98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随着数字经济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智能化生产作为产业变革和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式,在对劳动力就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提供了契机。本文在详细分析工业智能化对就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着重从行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视角对工业智能化是否推动了高质量就业进行实证考察。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9—2017年面板数据的研究发现,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显著降低了制造业就业份额,同时增加了服务业特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就业份额,促进了行业就业结构高级化,有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为在数字经济时代充分发挥智能化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减少劳动者在新旧岗位转换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创业创新、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力度。  相似文献   

11.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其广泛,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推动,必须更加坚定有为政府的角色定位,更加准确把握有为政府的内涵,更加科学地优化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构成一国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我国在市场化改革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的独特模式,但也存在着重要挑战,两者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要科学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要从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理解有为政府及其与市场的关系,要从央地协同、国家竞争力视角思考与推进政府与市场关系进一步优化,并重视借力数字经济与借鉴发达国家相关经验,以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最近,关于中国是否面临着劳动力短缺存在着广泛的争论。中国社科院5月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在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从就业市场的现实来看,一方面,“劳动力短缺”的字眼似乎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随处可见的拥挤人群、大学生就业市场日益紧张等现象不符;另一方面,又的确存在企业招工日益困难、普通工人的工资迅速上涨等事实。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让数字治理成为政府治理新形态,数字经济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数字经济赋能治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在治理理念转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结构改善三个方面面临挑战。对此,可以从转变治理理念,打造数字经济下的开放式治理;提升治理效率,融通数字经济下的标准化治理;完善治理结构,实现数字经济下的多元化治理等方面来探寻数字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文章基于2002—2020年62个世界主要国家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空间计量模型,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互联网发展指数测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考察数字经济对世界经济地理重塑的影响效应,并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劳动力成本变化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区域发展差异显著推动了国际贸易格局发生调整。从空间异质性看,互联网推广和应用下的网络链接效应对不同经济板块的影响表现出差异性,促进了以贸易结构性调整为特征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从时间异质性看,2009—2020年的数字化效应高于2002—2008年,人力资本结构对贸易的影响与互联网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重塑传统经济体系、推动资源有效整合,实现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通过耦合评价模型测度2011—2020年全国284个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城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普遍较低,但存在随着年份逐渐上升的趋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且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模型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城市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以及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城市尺度尚未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及传导路径。为此,融合多源数据构建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从时空维度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空间传导机制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2)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3)在高互联网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更为明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旅游创业活跃度的方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苏杭  卢笑同 《技术经济》2023,42(9):67-82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紧张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在贸易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基于中国城市和海关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出口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出口韧性,且后续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因城市区位和政府治理效能、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风险而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城市贸易成本、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创业活力进而增强城市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平抑风险并持续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水平。本文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贸易“稳中求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缓解劳动力就业压力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在解决劳动力就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庞大的劳动力失业数量仍居高不下.本文从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的基本关系出发,在分析影响我国就业弹性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协调经济增长与扩大劳动力就业之间关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