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新业态不断涌现,古村落必须要适应新的社会规则,顺应时代发展。文化振兴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并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加强古村落文化建设,挖掘和传承古村落文化,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文章通过调研山东省青州古村落文旅发展现状,深入挖掘古村落文化价值及独特优势,研究现代数字化技术与古村落旅游文化的融合与创新,进而推动青州古村落文化旅游转型发展,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数字经济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作用。文章通过收集2011—2021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分别测度了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还通过创新对产业增收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与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影响本地的旅游产业,同时对周边地区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3.
科技已经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在宏观层面探讨了我国旅游业科技创新的现状与任务以及科技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中观层面分析了数字技术赋能旅游目的地的实践路径与研究议题,在微观层面讨论了数字视觉技术及多种数字化技术对旅游体验的影响及其在博物馆旅游场景中的应用。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应以需求为导向开展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面向游客提升服务品质、面向旅游企业升级要素水平、面向目的地提升大众旅游治理水平和面向资源永续利用形成绿色发展能力,使科技全面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2)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表现在塑造更协调、更绿色的行业发展模式,打造更具创新性、更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体系,探索可持续且更具韧性的企业发展机制,以及实现更有科技含量、更智慧的旅游治理方式。(3)数字技术推动旅游目的地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催生了目的地与游客的“液态交互”、多主体价值共创、数字生态构建以及数字竞争力等值得研究的主题。(4)数字视觉科技赋能下的旅游体验产品和服务创新,可从需求导向数字化、跨领域价值共创、科技逻辑构建等路径助力我国旅游产业朝着服务创新化、产品科技化和品牌独特化...  相似文献   

4.
陈佳佳 《西部旅游》2023,(19):52-54
<正>目前,湖南省邵阳市凭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正寻求通过文旅融合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的路径。文章对邵阳市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方面的资源潜力和发展趋势。同时,通过对邵阳市文旅资源进行评估,提出了一系列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具体包括强化非遗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深化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与宣传、促进文旅创意产业培育、强化数字技术与文旅融合以及完善研学旅游体系,以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并为国内外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新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闫海萍 《西部旅游》2023,(24):106-108
<正>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主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教育数字化,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推动教材配套资源和数字教材建设,探索纸质教材的数字化改造,形成更多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化教材。随着文旅融合战略的提出以及网络直播、转播营销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文旅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数智赋能成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具有较强信息素养的高素质复合型文旅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振兴作为推动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对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产业建设有着重要影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想推动森林旅游产业健康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发展情况,从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入手,凸显乡村资源的特征。基于此,要对乡村森林旅游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抓手,以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为依托,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旅游需求。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梳理数字技术、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基础上,以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综合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验证了“旅游导向型经济增长假说”,并随着经济增长,旅游发展的正向经济增长效应逐渐显著;数字技术同样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并随着经济增长,数字技术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先抑后扬的U形关系;从技术赋能视角来看,数字技术显著正向调节旅游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此外,在不同旅游发展类型、不同地区,数字技术调节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异质性。  相似文献   

8.
<正>康养产业作为落实“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重大战略的产业集成,被视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民生的“新引擎”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大处方”。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形态,康养旅游尤其是海洋康养旅游是新时期旅游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能将传统旅游与健康产业、海洋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不同产业进行融合,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共享、采集、处理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虚拟现实交互技术的运用与人工智能转型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文章以江西旅游产业升级为核心,结合数字经济赋能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研究法等方法对江西省旅游产业升级路径进行探索,并提炼旅游产业升级与数字经济赋能优势利用的经验,以期不断优化与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巩固旅游产业发展基础,为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伊永华 《西部旅游》2022,(20):85-87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旅活动成为了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旅产业的核心是各地独有的文化特色,但是传统的文旅产业受制于技术,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数字经济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以数字经济推动文旅产业发展,有利于创建新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与消费模式,打造高质量与高水平的文旅产业,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文章在分析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字经济的文旅产业发展建议,旨在推动河南省文旅产业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企业长期面临人力资源短缺、人才流失等困境,主要缘于其外部市场劳动力供需匹配出错、内部岗位设置与人力资源管理简单粗放。科技的数字化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为:(1)数字时代塑造了旅游新场景、催生了旅游新需求,这也使旅游企业劳动力需求特征与技能结构发生了转变,旅游从业者需具备数字化的管理、分析、创新、服务、学习能力。(2)数字技术(如智能机器、大数据分析)正在重塑旅游服务分工与服务职能,可以通过系统支持、人机协作等方式增强员工工作能力,并在部分领域代替人类员工进行工作(尤其在程序化重复劳动方面),其应用面广泛、能力强大,对许多领域都有结构性的影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须关注旅游数字化转型中潜在的数字鸿沟和数字公平问题,确保数字技术的智慧化和便捷化能够平等地惠及每个利益群体。(3)数字技术使得用工更加灵活,在新的工作安排、新的工作性质、新的工人地位3个方面改变了灵活用工的形态。在数字时代,需要通过深化灵活用工平台治理、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体系等措施,优化旅游企业的灵活用工管理。(4)数字时代,旅游企业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责任归属、数字能力提升、数据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12.
<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消费需求迭代、数字经济发展,文旅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基于此,文章从探索发展“时空旅行”的有效路径着手,尝试分析“时空旅行”的产业背景、发展条件、未来前景,结合文旅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融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需要,提出发展“时空旅行”助力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网络与数字化转型升级,各行业数字化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内蒙古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的高效运营与设计赋能为旅游业带来了优质的客户体验和精准的销售定位。文章以内蒙古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开发为出发点,系统梳理文化旅游资源数字化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围绕环境、产品设计方向上的应用实践,探索艺术设计数字化开发及技术应用对内蒙古文化旅游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玉兔 《西部旅游》2023,(19):76-78
<正>旅游演艺作为文旅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许多旅游城市和景区的核心旅游资源。为了促进湖南省常德市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打造常德市文化旅游品牌,文章从供给和需求角度分析常德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现状,从决定性因素和辅助性因素两个方面分析常德市旅游演艺产业的竞争力,发现常德市旅游演艺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进而针对当前常德市旅游演艺产业发展存在的营销方式单一、互动体验缺乏、文化挖掘不够和科技应用不足等问题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袁金彦 《西部旅游》2022,(22):84-86
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时代河北省数字旅游及其人才需求现状,聚焦旅游人才保障机制缺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人才建设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营造良好产业环境、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社会培训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旅游行业培训体系,实现“互联网+旅游”数字化技能互补式提升,满足数字旅游人才变化新需要,为河北省数字旅游的建设与发展提供适销对路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新兴科技在旅游中的应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特别是最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类新型人工智能被认为能够催生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组织和新岗位((1)),在旅游产品和服务、旅游者体验、旅游目的地管理与市场营销、旅游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与创新((2))。然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智科技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的“盲区”、技术过度应用带来的人类在存在论方面的伦理问题((3)),以及在旅游中的体验、服务、运营、监管等方面的伦理困境,需要旅游学术界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7.
余欣蕾  王珏  谢瑚 《西部旅游》2023,(19):79-81
<正>数字化背景下的体验旅游产品以数字化发展为依托,结合现有的旅游产品或新开发的旅游产品,融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视化交易等数字化技术手段,能有效地记录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保护与传承稀缺的自然之美与人文风貌,使旅游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新焕发活力与生机。对此,文章将数字化背景下的体验旅游产品划分为视觉层次、“视觉+听觉”层次、“视觉+听觉+触觉”层次,分析数字化体验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在数字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促进苏北文化遗产地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苏北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并通过ROST软件搜集了苏北文化遗产的数据,进行了高频词、网络语义和情感分析。通过问卷分析和形象感知分析,提出苏北文化遗产地缺乏特色文化IP品牌、数字化程度及景区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低、整体发展相对保守等问题,并提出打造特色文化IP品牌、增加数字化旅游项目、提高景区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多元化助力文化遗产地高质量发展等建议,以促进苏北文化遗产地旅游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开展“创建中国旅游精品活动”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旅游局已经明确了中国旅游业在今后20年的长远发展战略:在国际上,从旅游大国走向旅游强国;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从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强国的重点是改善国际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柱产业的重点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关联带动作用。这两年,很多地方已经提出了建设旅游大省或旅游强省的目标。局党组的战略决策,符合各地情况,符合发展要求,有利于统一全国旅游行业的认识,有利于振奋全行业的精神。围绕这个发展战略,安排部署各项工作,比较全面的认识,可以考虑为“夯实强国基础,扩大产业规模,创建旅游精品,开展全…  相似文献   

20.
张丽娟  廖珍杰 《西部旅游》2023,(18):103-105
<正>研学旅游产业兴起,是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发展研学旅游产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而开设研学旅游新专业方向,对培养研学旅游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围绕研学旅游新专业方向的特色建设路径展开研究,以期为研学旅游新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后续特色旅游管理专业高质量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规划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