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财政透明是国家良治和善治的核心要素,既是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内在诉求,也是区域创新宏观环境的重要支撑。立足于财政透明和区域创新发展的典型事实,将财政透明、公共支出结构与区域创新水平纳入同一理论框架,并采用面板联立方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实证检验财政透明对区域创新的多重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模糊透明对区域创新产生直接负向抑制效应,通过优化公共支出结构对区域创新产生间接提升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的模糊透明、地方政府财政行为不规范对区域创新存在负向循环机制,提升财政透明清晰度、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所在。研究结论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而释放制度红利、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形态,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面临地方财政纵向失衡的现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构建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政关系与转移支付制度将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文章立足于中国财政分权体制,在理论上对财政纵向失衡与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阐述,并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但能通过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产生间接正向促进作用,两者的总效应为负;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在不同政府竞争强度及不同财力水平下呈现出显著差异性;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研究结论为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改变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发展困境以及促进社会基本公共品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的央地财权事权关系,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是新时期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必然要求。为此,立足于中国式财政分权的典型事实,采用2008—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财政纵向失衡、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偏向是其主要的作用路径,影响效应在不同类型的民生性公共服务中存在异质性;而转移支付对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具有正向的激励效应,但转移支付也会通过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强化财政纵向失衡对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影响作用。鉴于此,应通过优化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关系、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完善官员绩效考核体系等措施来缓解财政纵向失衡矛盾,充分发挥转移支付的正向激励效应,切实提升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4.
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释放体制红利是助推地方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增进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继而通过构建动态面板联立方程模型将财政纵向失衡、公共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实证探究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而后通过进一步标准化回归估计考察财政纵向失衡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研究发现财政纵向失衡不仅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经济增长,还通过作用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5.
王俊 《经济论坛》2023,(1):16-26
基于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利用Moran指数分析金融集聚的省域空间分布特征,并通过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对金融集聚影响因素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和效应分解。研究表明,金融集聚呈现出显著空间正相关与异质性双重特征。经济基础具有显著负向间接效应但直接效应不显著,对外开放具有正向间接和负向直接效应,区域创新具有正向直接效应但间接效应不显著,政府行为和人力资本在直接和间接效应方面均不显著,规模经济具有正向直接和负向间接效应。据此,有必要通过强化经济支撑、提升政务水平、改善金融生态、扩大对外开放以及改革人才机制等策略来提升金融集聚能力。  相似文献   

6.
财政透明是财政公平与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13-2020年地级市层面财政透明度数据和A股上市公司企业经营数据,考察了财政透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对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财政透明度的提高对非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强。但是,金融市场化程度在财政透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中有负向调节效应。机制分析表明,财政透明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从而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增加。政策层面应该加强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着力打造“阳光政府”,加强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从而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与税收公平是影响纳税遵从的重要因素。基于中国背景,将公共服务满意度、税制公平与纳税遵从纳入公平理论框架分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后发现: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评价,无论是对政府部门的日常行政服务还是其他公共部门的基础公共服务而言,公共服务满意度越高,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评价就越高;同时,税制公平对纳税遵从有正向影响,纳税人对税制公平的评价越高,其纳税遵从度就越高;税制公平评价在公共服务满意度与纳税遵从之间发挥着中介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提高我国公众纳税遵从度可以从改善公共服务和强化税制公平两个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8.
《现代财经》2015,(7):91-104
本文基于中国35个典型城市构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财政透明、晋升激励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越高,公众对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低、对经济性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越高,在信息公开机制与政府会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财政透明不仅未能产生应有的问责约束效应,甚至已成为市级政府粉饰经济绩效、掩饰社会责任的工具。进一步研究发现,GDP导向的官员晋升激励会强化上述"悲观"效应。现阶段,我国应积极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完善地方政府财政信息公开机制,推动财政透明对公共服务的影响效应由"悲观"变为"乐观";同时,优化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将社会性公共服务纳入官员考核指标体系,以正确引导和激励地方政府践行公共服务责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组建产业技术联盟是当前我国汽车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笔者通过考察技术联盟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用定性分析技术方法对联盟积极效应的各种前提如何被满足或违背,进行研究并利用样本实证,得出了技术联盟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带来正净效应的结论,并指出牵头组建联盟的企业获得的正净效应来自参与联盟的正向间接效应;而参与组建联盟的企业的正净效应来自参与联盟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间接效应叠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分税财政体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这一事实分析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并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和SYS 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财政缺口、财政不平衡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结论表明:在分税财政体制下基层政府财政缺口的存在,并不利于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转移支付作为弥补财政缺口、均衡中央与地方财政不平衡的主要机制,对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生了显著的激励效应。另外,尽管较高的转移支付筹资水平和专项补助方式有助于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激励,但在我国中央和地方财政不平衡的分税财政体制框架内,这一供给激励机制将会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2.
闫坤  黄潇 《经济学动态》2022,(12):37-50
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与改善民生、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式分权呈现的“财权上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下移”的整体特征引致了明显的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了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本文将中国式分权、财政纵向失衡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纳入同一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式分权引致的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该影响在经济发展水平、转移支付水平及时期分化方面存在异质性。此外,财政纵向失衡还会通过改变地方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偏好及供给效率加剧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负向作用。鉴于此,本文认为应从深化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优化央地财权及财力划分格局、健全转移支付体系等途径矫正财政纵向失衡问题,增强财政分权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与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理论分析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城市化影响的基础上,利用2015年240个城市特征数据与2016年流动人口监测微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户籍管制抑制了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是城市选择性吸纳高禀赋人口的重要制度工具。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有助于促进流动人口自身稳定与家庭完整迁移,但基本公共服务的正向作用不足以抵消户籍管制的负向影响。研究结果还发现户籍管制、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流动人口迁移稳定性与完整性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户籍管制制约了新生代流动人口迁移的稳定性与完整性,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则有利于新生代流动人口与高禀赋人口的稳定与完整迁移。  相似文献   

14.
基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理论机制,选取2010—2021年4058家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具有显著负向作用,考虑内生性与稳健性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制造业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相较于国有企业与中小型企业而言,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更易受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冲击。机制研究得出,债务短期化与融资约束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重要中介机制;“稳外资”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以2004—2020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区别多数文献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虚拟变量的处理,本文采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第一大非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进行量化。在作用渠道检验中,为了提高对中介效应的检验力和结果的解释性,使用非参数Bootstrapping方法调整估计偏差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重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引入的非国有资本为民营资本及混改后依然国有控股的样本企业中更为显著;高管的货币性薪酬和股权薪酬激励承担了大部分中介效应,其中货币性薪酬激励的作用更为突出,在使用与基准回归相似的稳健性检验后,中介效应依然显著成立。  相似文献   

16.
刘呈庆  任玲 《财经科学》2021,(10):112-122
多年来,我国出现房价收入比过高的现象,那么,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房价收入比提升会对城乡收入差距有什么影响?研究选取2002-2018年我国27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依照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程序,运用逐步回归方法,研究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房价收入比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如下:(1)从总效应来看,城镇化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城镇化发展通过推高房价收入比进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了正向影响,房价收入比发挥的正向间接效应弱化了城镇化发展直接效应的负向影响,具体表现为遮掩效应,使用工具变量进行检验后这一效应依然成立.(2)将样本按城市发展水平进行分样本回归后发现,城镇化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的影响效果以及房价收入比的遮掩效应均存在差异,在东中部城市以及大中城市作用的影响程度大于西部城市以及小城市.因此,如何发展城镇化和调控房地产市场成为政策的主要着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财政透明不仅能促进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还能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地方政府对FDI的吸引力.本文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作用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基于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察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一是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均显著为正,即无论是本地区抑或邻近地区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对本地区吸引FDI流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财政透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其中,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比在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促使我国政府通过财政透明推动政府信息公开,且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FDI竞争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缺乏财政激励,本文运用计量方法检验了财政分权与科教文类公共服务供给的关系。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对文教卫类公共服务供给有促进作用,但地方自有财政收入与其却呈反向关系,这表明,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对教科卫类公共服务供给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3—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技术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行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在环境规制约束下,FDI技术溢出效应显著,FDI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发展,现阶段环境规制具有“创新补偿”效应;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对FDI发挥一定的正向筛选作用。第二,在考虑内生性后,FDI、环境规制及其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核心结论依然成立,并且存在区域异质性。第三,两种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FDI通过技术创新机制作用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第四,整体而言,FDI通过技术创新水平这一中介路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与理论预期不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