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从家庭收入和幸福感两个层面,考察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差异。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产生了积极作用,在处理了其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定。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对高收入组农户的共同富裕促进效应要强于低收入组;对高人力资本组农户的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低人力资本组的作用并不显著;对小农户家庭的共同富裕产生了显著正向影响,而对规模户的影响并不显著,发挥着促进“共享”的分配效应。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农业生产托管主要通过提升农作物产量、降低种植生产成本、扩大耕地经营规模及促进非农就业转移来提升农户的收入水平,并凭借提高农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和选择与行动的自由来提升家庭幸福感,收入及幸福感的双重提升促进了农民共同富裕的实现。研究结论对于助力农业生产托管政策顺利实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水平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为农业生产托管与农民共同富裕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2.
3.
共同富裕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未来创新发展的目标所在。文章采用共同富裕发展水平概念模型,识别2011—2020年间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的总体变化规律,并从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收入水平和居民收入差异三个维度分析具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各维度演变差异较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呈周期波动增长态势,中等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居民收入差异呈波动式下降态势。进一步通过演变趋势预判发现,未来十年中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将进一步提升,幅度约为上一时期的4倍,各维度演变趋势也更加显著。基于此,应建立居民增收全方位支持机制,健全收入差距适度调控制度体系,打造收入分配格局优化方案,稳步推进全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杨红娟  邓婕  孙茜莉 《经济问题》2012,(9):83-86,9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员工主观幸福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综述目前比较经典的国内外主观幸福感测试量表的基础上,针对中国企业的实际,提出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以云南某企业为例进行调查,运用SPSS软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提出的员工主观幸福感的初级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企业员工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员工主观幸福感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艾华 《经济前沿》2003,(10):6-8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可以说,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在分配关系方面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积极构建实现共同富裕的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已经确定了到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主要目标,其中重要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依据共同富裕的内涵特征,本文构建了评价共同富裕进展的指标体系,并以权威机构公布的经济发达和富裕程度资料为参照阈值,测度出中国2000—2019年间的共同富裕程度及与2035年目标的差距。研究发现,以2035年实现中等发达共同富裕程度为目标,则中国在考察期内的共同富裕指数从0.3925提升到0.6633,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且可能按期达到目标;分解分析表明,在已经取得的进展中共享程度占60%左右,而富裕程度占40%上下,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公平本质和追求公平政策的有效性的反映;从主要指标的变动对共同富裕指数提升的贡献看,富裕程度的上升对共同富裕指数的贡献达到66.36%,而共享程度对共同富裕指数提升的贡献率占33.64%。基于对二三级指标的细致分解,本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通过提升科研经费投入率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缩小城乡差别等加快提升共享程度,这些都是实现共同富裕中期目标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基于共同富裕两个基本维度,分析各省份富裕度与共享度协调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差异,并探讨制约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共同富裕指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东部高—中部与东北居中—西部低”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其中,北京、上海、浙江为东部标杆,湖南与重庆是中西部共同富裕领先省份;富裕与共享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持续上升,但西部地区仍有50%的省份处于勉强协调与濒临失调的阶段;创新动能不足、精神富裕度偏低、城乡和区域教育资源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制约共同富裕发展的关键障碍。因此,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协调富裕与共享的关系,通过优化创新资源布局、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联盟建设、深化科技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以投资主体多元化与发展数字文化产业等方式促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通过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与城乡融合机制缩小区域及城乡发展差距,以“提低扩中调高”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以生产生活绿色化和低碳化转型促进生态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9.
赵君 《江南论坛》2023,(11):4-9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鲜明特色,是理论、历史及现实三重逻辑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人民性、整体性、协同性、渐进性等价值特征。在新征程上,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凝聚现代化建设的磅礴伟力;以勤劳创新致富筑牢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以完善经济制度确保现代化建设成果公平分配及享有。  相似文献   

10.
共同富裕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方向,认真解决社会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文从共同富裕的视角进一步深入研究了中国城乡差别,构建了多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测算各分指标及综合评价指标数值,分析近20多年来中国城乡差别的变动程度和演变趋势,发现了一系列从温饱视角仅以单一收入比率指标无法得出的差别现象。证明了二十大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的论断是准确和及时的。从整体上看,中国城乡综合发展水平差距持续扩大,仅近两年略有缩小,农村大约落后于城镇19年;而对城乡综合发展差距的分解表明,在20多年城乡综合发展差距扩大的过程中,收入财富差距和公共服务差距是其变化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高达30%和29%,基础设施差距是第三大因素,贡献为21%,其他如相对收入差别、生活质量差距的贡献率分别占15%和7%。而人本差距的贡献是唯一负向因素,即是缩小综合差别的因素。应当全面、客观地看待近20多年来我国城乡差别的变化趋势,既看到有一定成就,又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特别要关注收入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别的形成和变动。这些是仅按单一收入指标无法发现的问题,也为缩小城乡差别找到了精准发力点,从而采取相应对策缩小城乡差别,有效促进城乡全体人...  相似文献   

12.
13.
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是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创新实践。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城乡风貌样板区作为基本单元,是实现共同富裕从宏观规划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绍兴市越城区在基本单元的培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身模式,未来要从优化顶层设计、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数字赋能、凸显区域特色探索构建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看,共同富裕及其内涵经历了从物质到精神文化再到多维度的横向拓展和纵向延伸,渐进性地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形成。新时期共同富裕的推进,以防止返贫致贫为前提,以缩小收入差距为基础,以提升民生福祉为进路。但也应看到,我国还面临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亟待构建、“先富”带“后富”的局限及农村集体经济弱化等现实困境。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构建和优化基础性分配制度体系、夯实集体经济基础性地位、促进带动效果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循环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武威 《经济论坛》2006,(16):29-31,53
一、引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发达国家正在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了建设循环型社会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并取得了积极的效应。如在一些发达国家,至少一半以上的资源在采掘后不到一年就回到自然界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型社会”的概念首先出现在德国的《循环型经济·废弃物法》中,日本在2000年4月通过的《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是世界上关于“循环型社会”的首次立法尝试。该法对“循环型社会”的概念做了明确的解释,即通过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将排放的废弃物作为资源加…  相似文献   

16.
梁爽 《经济师》2012,(5):110-111
随着高校负性生活事件数量的急剧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广泛关注,尤为突出的表现是主观幸福感的缺失。主观幸福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人生态度。文章结合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以及自身教学经验,探讨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以期构建"幸福校园"。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赓续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共同富裕伟大实践的百年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共同富裕实现规律认识的深化细化。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特别是审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语境和新要求,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思想要义,提炼共同富裕从构想到实践的动态演进逻辑,而且有助于准确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8.
陈曦 《经济纵横》2022,(11):8-14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将面临诸多重大影响因素,科技创新则是其中的重要一项。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科技创新既可有效改善和促进社会生产、推进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也可有效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缩小差距,有助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但是,由于不同地区、行业、人群对新技术及其涉及资源的拥有程度和应用能力不同,也可能产生就业机会不平等、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在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同时,还需积极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加快与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建设,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多用于增进人民福祉,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科学界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涵及其表现的基础上,从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三个角度构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对指标赋权,并测度1995—2014年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综合值,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合理化和高效化水平呈协调增长态势,高级化水平明显滞后于总体优化升级水平,存在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能源供需结构、生活性服务业供需结构不协调,投资效益偏低,新产品研发能力不足,实际高级化水平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武强  吴静 《经济问题》2023,(3):9-15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不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克服了古典经济学以单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认识论的片面性,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人类可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从脱贫攻坚胜利向共同富裕奋斗已经开启了坚实的步伐,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视域下,说明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现实基础和目标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