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职业本科院校实践育人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协调致使教育合力不足、内容流于形式导致模式缺乏创新等。当前我国正处于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应从校企共建实践育人组织机构,促进顶层设计科学化;校企共建实践育人平台,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校企共建实践育人评价制度,促进协同育人长效化等方面探讨建设实践育人体系的方法,供其他院校参考。  相似文献   

2.
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旨在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以茅台学院的特色课程《酿酒设备及其控制》为例,研究了目前应用型本科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以及在此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解决方法,使得该课程的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紧密联系,课程中的理论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实践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思政教育成为全国各类院校研究领域的热词,既有的研究多着眼于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某门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改革等方面,且相关研究主要以经验借鉴、实践探索的模式呈现,然而在“三全育人”理念下推进思政教育仅停留在现有研究层面上显然是不足的。为此,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通路径为研究目标,探究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促进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希望能够为不同学科与思政教育进行功能融合提供借鉴,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人才打开思路,实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4.
校企协同积极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创新和思政实践教育模式的设计、开发,能全面提升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使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本文从校企协同育人视角,针对高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系统的探究和分析,提出了有效促进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的实践教学措施,旨在借助课程思政的建设,全面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5.
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是实现校企协同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定位和培养要求基础上,梳理了三种传统校企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并有针对性地探索可供参考的三种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赵敏  蔡跃辉  石靓砉 《活力》2022,(13):34-36
“课程思政”是高校贯彻“三全育人”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方式与途径。近年来,民办本科高校高举“三全育人”教育大旗,但是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上还比较滞后。基于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实践与调研,探析“三全育人”理念下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能够为民办本科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7.
罗伟 《中外企业文化》2023,(10):211-213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来源和实践基础。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推进高职院校青年意识形态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探析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更新。首先,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挑战,指出了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筑牢思政教育阵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更新,包括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两个主体”、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课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两股力量”等方面。最后,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探讨了以“场景思政”为切入点的意义和价值,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场景营造与运用能力,拓宽并更新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力,结合市场需求,注重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之一,尤其需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本文从"大格局"思政的角度出发,厘清"课程思政"内涵,探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三横五纵"育人路径,旨在全面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是高职院校实现课程思政创新性转变的重要路径。本文基于《建筑材料》的课程模式和教学体系,探索和实践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通过设立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教师“三元互动”的育人主体,创新专业知识和思政课程的融合途径,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灵活制定教学方法,拓宽学习路径,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一系列变革的新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做好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工作,才能不断满足时代变革的需要。当下,一些本科院校的相关工作存在着学校不够重视、活动较为单一、管理不够健全等问题。论文通过论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特点、学生管理以及思政教育的工作现状,对本科院校的相关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魏家丽 《数据》2022,(4):168-170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现阶段下,面对国家战略和教育目标的新要求,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面临着在机制上、内容上、形式上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应对当前思政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探求二者在相互促进、多维融合、协同育人等方面的重要策略与路径,不断健全深化思政教育和双创教育体系改革发展,促进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与我国思想政治要求和产业需求融合接轨。  相似文献   

12.
刘晓松 《现代企业》2022,(4):154-155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办学条件、社会资源等方面原因,导致学校办学基础薄弱,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地方本科院校要依托自身优势准确定位,探索高校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创建高校与企业合作平台,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有机结合,高校在开展基础教学任务和科研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围绕校企合...  相似文献   

13.
校企协同育人既是职业教育领域培养专门人才的一种重要模式,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三高四新”战略的内涵解读以及对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类型、现状进行剖析后,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与举措,冀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服务“三高四新”战略、打造职业教育高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范式。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5,(26):154-155
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校企产学研用结合的多维立体化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激活教改主体,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探索与实践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工程人才的长效机制和有效途径。建立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机制,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等社会外部资源,探索和实践校企深度合作协同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31):71-72
当前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正在全球兴起,科学与社会的发展亟需高等教育培养越来越多的应用型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障。本文以湖南信息学院为例,在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实训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然后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找寻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师资队伍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新的参考,也对高校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格局的要求。各大院校面对新的挑战,纷纷开始实践上的尝试,并在制度、教学理念、方法上作出调整,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同时在此基础上构建协同育人体系,为各项育人工作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保障。本文分析高校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现状,针对二者融合的问题提出创新的对策,为更好地落实协同育人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杨伟华  刘琳 《活力》2022,(22):175-177
创新创业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当前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目前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基本理念,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教育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学习者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的诉求,是推动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进行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路径方法和最终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专业为载体可以系统推进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如何做到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当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国内全面深化思政教育改革背景下,通过系统梳理"课程思政"所提出的理论问题,并结合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思政"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协同育人问题进行了探讨。总体而言,金融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基础是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协同育人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教育需求、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精神的重要途径。学习者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三个方面的诉求,是推动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强大推动力。进行协同育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主体、培养内容、培养路径方法和最终评价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