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互动平台已成为加强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沟通的重要工具。不同于现有文献着重强调网络平台互动的“信息效率提升效应”,本文基于代理理论分析管理层私利动机下的网络平台互动对审计师定价决策的影响。从2010至2020年企业在“互动易”和“上证e互动”平台答复投资者提问的现实表现出发,检验结果发现,企业与投资者更高的互动频次和更多的互动内容均会显著提升审计费用,且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有关作用机制的检验发现,更多的网络平台互动对企业信息透明度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表现为降低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精确度并为企业带来了显著更高的股价崩盘风险。上述结论为不规范的网络平台互动可能引发的消极效应提供了实证证据,拓展了有关审计定价影响因素和互联网沟通经济后果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网络互动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
罗琦  张标 《财贸研究》2013,(4):148-156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3.
在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的分析框架下,研究投资者情绪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因控股股东特性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并以2005-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而与企业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得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投资不足负相关性更强,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高时,投资者情绪与企业过度投资正相关性更强;相比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非效率投资受投资者情绪影响更大;终极控股股东两权不发生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与非效率投资无关,而两权分离时投资者情绪会加剧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管理层网络互动平台信息披露与审计师定价策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网络平台互动程度越高,审计师定价水平越低。管理层回复及时性和文本相关性均能够正向调节两者负向关系。作用渠道检验表明,网络平台互动主要通过缓解“风险溢价机制”而非“成本补偿机制”来降低审计师定价水平。进一步的拓展性分析发现,上市公司风险信息、内部竞争文化和研发文本信息的披露能够降低审计师定价水平,验证了风险信息的趋同观、竞争文化的监督效应以及研发文本信息的信息增量效应。本文研究结论从网络平台互动的角度丰富了审计师实际获得的决策信息集,为审计师评估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效的投资决策不仅可以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创造力增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文章基于 2014~2019 年所有 A 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前五大客户数据,研究客户集中度会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效率,并检验机构投资者在上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的客户集中度越高,效率投资越低;机构投资者可以缓解企业客户过度集中导致的非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上市公司在社会化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投资者评论这些信息并制定投资策略。现阶段,多数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缺乏获取真实信息的渠道,也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理论知识,易受网络舆情的影响而产生"羊群效应"。通过利用中文文本分析技术对东方财富网股吧的评论进行分析,并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分析投资者情绪在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投资者情绪在短期的确会影响到股票的收益,该结论能帮助投资者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制定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7.
罗明琦 《现代商业》2014,(17):86-88
文章基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视角研究企业投资效率问题,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代理问题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认为代理成本越高,公司的投资效率越低,越容易发生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投资异化),并进一步考察了这种投资异化对企业业绩的负面影响以及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在我国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上的治理作用,试图为我国企业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以中小散户居多,他们受投资理念不成熟、处理信息能力有限以及心理偏差的影响,其投资行为表现出过度交易的特点。管理者制定股利政策时在一定程度上会迎合投资者的需要。本文以沪深两市4 480家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投资者情绪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率与投资者情绪相关,投资者悲观情绪使其对股票估价过低,管理者偏向于内源融资,减少现金股利的支付力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02年~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企业真实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投资者情绪通过股权融资渠道对企业真实投资行为和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深刻影响.在短期,投资者情绪刺激了企业投资,改善了经营绩效;在长期,这种效应仍然具有持续性.在股票收益方面,乐观的投资者情绪刺激了当期股票收益,但这种过度反...  相似文献   

10.
《新财富》2010,(4):102-102
网络已经深入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网上路演、网上互动平台使得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的交流更为广泛顺畅,对各种网络消息的监控则有助于上市公司及时化解危机,董秘更需要在网络化管理投资者关系上率先突破。  相似文献   

11.
基于深交所A股民营上市公司2013—2020年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报告文本语调分析,本文研究了管理层语调操纵与内部人减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管理层语调操纵与当年上市公司内部人减持情况呈正相关关系,表明管理层存在语调操纵嫌疑,会帮助自身或其他内部人减持实现超额收益。机制检验表明,投资者情绪和媒体关注度在管理层语调操纵加剧内部人减持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公司所在省份投机文化浓厚、行业竞争程度较低以及信息透明度较差的样本中,管理层语调操纵对内部人减持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论证明,管理层会对文本语调进行调整,以误导投资者、吸引媒体关注,进而高位减持获利。本文结论对投资者加强自身培养、认清文本操纵真相以及监管机构强化文本信息披露管制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于投资者认知特征的视角,探讨投资者注意力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的制约作用。研究发现,投资者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投资不足,但是这种效果并不体现在对投资过度的抑制方面。进一步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在企业投资过度时,投资者注意力的强化能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但在投资不足时此现象并没有出现。当加入外部融资作为控制变量时,投资者注意力与投资效率之间相关系数的显著度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说明投资者注意力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不是通过外部融资的路径实现的。此外,市场化程度高能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弥补投资者注意力的稀缺。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的投资效率为研究视角,考察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的投资角色主要表现为“治理”,在对非效率投资行为进行细分后发现,网络权力高的非控股股东可以缓解投资不足并抑制企业的投资过度;影响机制的检验显示,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主要通过抑制控股股东掏空、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以及投资机会的控制来缓解投资不足,从而提升投资效率;在企业股权融资风险较高、信息和法律环境较差时,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治理作用更突出。以上结论不仅丰富了非控股股东网络权力这一新兴学术领域的认知,对投资者和监管者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勇  孙帆 《财贸经济》2023,(11):106-121
股东目标是高管薪酬契约的基础。随着以投资组合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共同大股东日益增多,现有以单个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薪酬契约理论已难以全面解释资本市场中高管薪酬倒挂现象。本文提出高管薪酬契约的“横向持股共谋理论”,即与以往基于单个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不同,共同大股东会基于其投资组合整体价值最大化目标与公司高管签订薪酬契约,以此产生两者的“共谋效应”。本文利用共同大股东投资组合上市公司数据对该理论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共同大股东的存在不会提升高管薪酬对其所在的单个企业业绩的敏感性,但提升了对共同大股东持股联结形成的投资组合整体业绩的敏感性,初步证实了“横向持股共谋理论”适用于中国资本市场,并发现负外部性机制和大股东权力制衡机制是共同大股东“共谋效应”的影响机理,委派董事是共同大股东“共谋效应”的作用路径。进一步检验表明,共同大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共谋效应”在市场势力较强的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保护程度较低的地区较为明显,且共同大股东显著提升了持股企业高管薪酬。本文不仅拓展了薪酬契约理论和共同大股东研究,也为投资者保护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1—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及南开大学投资者关系互动指数,研究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现状及其对股权融资约束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企业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实证分析证明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能够降低公司所面临的融资约束,而沟通保障、网络沟通、现场沟通及沟通反馈是投资者关系管理降低融资约束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监管的不断深化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的不断完善,市场参与者可以在各类企业公告中找到其所关心的信息;另一方面,在上市公司公告中所披露的信息也会对投资者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文本情感分析方法,对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表内容进行情感分析,发现市场投资者的整体情绪在企业公告对股票超额收益率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且这一调节作用削弱了公告语调对超额收益率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2013-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提高了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在股价信息含量越高时,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公司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越显著,表明投资者实地调研通过信息反馈效应中的“挤入渠道”增强了管理层向市场的学习行为,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对投资-股价敏感性的影响在管理层持股的上市公司中更为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可帮助上市公司管理层获取更多决策有用信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于完善机构投资者调研制度、提升我国资本市场信息效率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流通经济》2016,(12):92-99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在我国蓬勃发展,并逐渐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多家P2P平台成交数据,从投资者数量与人均投资金额角度探究平台交易规模、身份背景、社会资本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可以发现,投资者在选择网贷平台时具有从众心理,平台历史成交量越大,所拥有的投资者越多,人均投资金额越高。这是因为,对投资者而言这是一种稳妥而经济的选择策略,且随着这种效应的累积,P2P平台两级分化形势进一步加剧,市场集中度逐步上升。此外,平台身份背景对投资者选择也具有一定影响。相比于民营系平台,国资系平台在投资者数量与人均投资金额两方面均比较落后,上市公司系投资者数量更多,但在人均投资金额上没有明显优势。平台社会资本对促进投资者参与也具有较为明显的作用,且社会资本形式不同其影响程度亦存在差异,加入第三方征信的效果明显好于加入行业协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谢园 《财经界(学术)》2014,(9):94-97,255
基于残差模型,本文研究了投资者情绪和管理者过度自信对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投资异化行为的影响。通过实证检验的方法,检验了2009-2012年,市场参与者的这二种非理性行为并没有造成上市公司的投资异化的假设。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投资决策趋于谨慎,管理者过度自信无法发挥其中介效应,投资者情绪发挥作用的融资渠道和迎合渠道失效,使得市场表现出宏观理性特征,其微观主体也较少受到市场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披露、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以及其制约效应,2003年到2009年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对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在我国的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投资对现金流具有敏感性,并且这种敏感性是由投资过度来解释的,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我们考察了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两个制约变量,分析其对投资的影响,结果发现信息披露评级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在特定的样本环境下能抑制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发现,信息披露评级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两种制约作用是替代的,在信息披露评级低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过度投资的制约作用越明显;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公司,信息披露评级的制约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