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业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区域协调机制等原因,但相较于三大经济圈之一的长三角,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业仍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产业实力弱、产业结构不优、区域协调政策及机制缺失等问题。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学理论,对成渝双城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金融业状况进行比较,为加快成渝双城经济圈金融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背景,分析游仙区参与成渝双城经济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绵阳市游仙区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参与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反哺游仙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游仙区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连接点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潜力巨大,将成为中国西部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然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其持续高速发展,延缓了西部大开发的进程。通过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对于当前形成国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成渝地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指标,利用成渝地区16个城市2005-2018年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采用系统GMM的方法实证检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成渝地区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基于DEA-Malmquist的方法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通过对产业协同集聚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测算构建模型,并实证检验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生产率影响的效果,提出通过平台共建、政策共通、市场共融以及人才共用等方面建立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审计在自然资源治理和政策跟踪落实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文章梳理了土地资源利用和国家审计的相关文献,在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用地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审计促进工业用地效率提高的协同机制、协同路径和协同效应,以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用地的开发升级、集约利用以及投入产出效益,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推进和落实。  相似文献   

6.
成渝两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差距,而作为区域间联系密切、产业关联程度高,且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重庆地区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重庆、成都和巴蜀平原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成渝两地区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上产业联动效应,且具有明显互补性。本文通过对成渝地区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执行的情况,以产业协同为依据,探析其发展现状,评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水平。以对优化新区产业协同,带动地区发展并最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提出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7.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给营山的融入发展带来机遇。 营山县区位优势明显,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南充融渝发展桥头堡。 在国家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营山县更应顺时而动,抢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通过探索新发展路径,推动融入双圈发展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8.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为新时代成渝地区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强调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推进有利于促进西部高质量发展,形成重要的增长极。ESG评级从环境、社会和治理角度考察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高度契合。本文选取2015—2021年我国川渝地区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ESG评级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主要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着正向影响,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检验发现,ESG评级有助于促进企业研发创新和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并进而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为川渝地区上市公司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9.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能够有效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有助于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文章从国家审计的特点及功能出发,探索国家审计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路径,以期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促进成渝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推动西部经济发展,促进西部地区融入全国大市场,助力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崛起。基于数字经济、科技金融、对外贸易、产业结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分析成渝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根据分析结果,从加快科技金融和数字经济发展、扩大对外贸易、优化产业结构、区域内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成渝城市经济圈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科技作为加速经济增长的第一助推剂,与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金融共同构成建设新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生产要素,只有二者结合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推动作用。2020年1月,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式上升成为国家级战略,肩负着打造新时期经济增长极的使命。因此进一步确立科技金融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更有效地调配金融及企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使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运作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通过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条件、机制与模式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旅游经济联系是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旅游空间结构演变规律是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变化的结果。首先,本文选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研究区域,以2015—2019年的旅游经济数据为基础,使用旅游经济联系模型测算旅游经济联系强度。其次,从网络密度、网络中心度、核心—边缘结构、结构洞等方面分析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变格局。最后,文章从提升交通可达性、旅游资源特色化营销、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经济发展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7—2016年15个地级市与1个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交通运输能力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利用中介效应法分析了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以及除开成都、重庆两座核心城市的其他次级城市的经济增长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样显著促进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经济增长;(3)逐步回归后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体交通运输能力的改善以就业人数为中介,进而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而在重庆、成都以外的其他次级城市当中,交通运输能力的改善是以就业量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变化为中介,进而影响到经济圈内次级城市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许杰皓 《商展经济》2024,(1):147-151
作为国家近年来发展政策的重点区域,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正在向世界级电子信息制造业聚集地加速迈进,集群发展潜力十足。本文从产业集群竞争力相关理论出发,基于波特钻石模型和区位熵法对成渝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重视本土品牌打造,培养一定数量的成渝电子信息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人才输送保障体系;合理布局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辅助作用,努力扩大区域内需,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为成都未来房地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成都在之前的房地产发展中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成都房地产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使成都成为重点发展城市之一,为成都市地区的房地产发展提供了积极的政策支持,只有做好房地产行业方面的结构优化和升级,未来成都房地产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相似文献   

16.
定量掌握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经济圈内市、区、县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模型,揭示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在经济圈内的经济带动性质。同时,结合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指标建立中心城市引力模型,评价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经济产业联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圈内中心城市呈现正向带动作用,重庆市中心城区在成渝经济圈范围的带动效能高于成都市,成都市在四川省域内的带动效应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在重庆范围内的带动效应,双城经济圈内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区域东北部、中部的经济联系较弱,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服务贸易已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探索服务贸易发展新路径成为各地政府关注的焦点。基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选取成渝地区2010-2019年相关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成渝地区加工贸易发展态势及向服务贸易功能延伸的必要性,提出发展"加工类服务贸易"的思路,进而从功能拓展、政策创新、区域联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推动成渝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十四五”期间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大环境下,四川白酒产业实现国际化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尤其国家正式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规划中明确指出了整合提升优质白酒和培育特色消费品产业集群。运用SWOT法分析了成渝经济圈下四川白酒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等优势、品牌影响不足等劣势、销售渠道拓宽等机遇与同质竞争等挑战。并为四川白酒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创新口感味型、优化源头用料、改进产品风格以及开辟新型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邱亚明 《中国市场》2022,(34):17-19
川东北经济区是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之一,人口众多、区位独特。文章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法,按照文献梳理、现状描述、问题及原因分析、对策建议这一逻辑思路,全面分析川东北经济区在全省的地位作用,剖析其现实发展困境,提出川东北经济区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与成渝的合作,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促进川东北经济区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2011年中国政府提出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开始,意图以成都和重庆引领作用,推动中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为此本文选取成渝地区区域核心城市间作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深化及科技创新三个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充分利用协调耦合模型和面板数据模式对三系统间关系定性及定量研究,并基于实证结果为区域经济后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