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出台了一揽子环保提案,其中包括欧盟“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法规提案。欧盟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工具鼓励其他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逐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和“碳中和”目标。中国作为欧盟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必将受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施的相应冲击。政策制定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应对CBAM政策的实施。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CBAM政策的实施不仅会给中国的出口行业带来挑战,同样也会给中国的低碳转型提供巨大机遇。通过详细论述CBAM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最后提出中国积极有效应对CBAM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2022年3月15日,欧盟正式通过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立法草案。欧盟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全面实施将对我国产品出口欧盟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探究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对我国对欧盟成员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对欧盟成员国出口贸易的现状分析,采用GTAP模型科学预测并评估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欧盟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会使部分高碳产业产出量下降或出口量减少,从而抑制我国的出口贸易,并且会对中国和欧盟国家的经济发展构成威胁,造成双损局面。当中国采取同欧盟国家相同碳税标准对国内产品征收关税时,中国实际GDP、各行业产量均大幅下降,即使部分行业的出口量增加,但中国经济整体增速放缓。因此,面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即将施行的现实,中国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税收体系,引导资源有效配置,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升级,以促进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构建标志着全球正在形成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国际贸易新格局。东盟逐渐超越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并在气候变化领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贸易保护下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与东盟的碳定价主动权、能源结构转型的主动性、绿色低碳领域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产生了影响,试图以碳关税形式重掌国际气候变化话语权。基于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实施要点及本身的适配性冲突,探讨中国与东盟绿色低碳合作的基础与前景,从坚定多边主义、完善法律及相关配套制度机制、提高绿色低碳合作战略定位、积极同欧盟进行减排义务磋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探索绿色金融合作前景等方面找寻中国—东盟合作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减少碳边境调节机制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于气候变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降低碳排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全球已有130个国家和地区确立在21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的目标。在此背景下,欧盟率先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揽子提案,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碳边境调节机制。该机制的引入意味着欧盟将以进口商品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为依据征收碳关税,通过贸易的手段达成减排的目的,实现气候中和。追踪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形成的历史溯源,对机制的内容、可行性和合法性进行解读,说明该机制对中国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有助于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7.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立法进程加速,已公布法案尚未涉及纺织服装行业,但从长期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出口规模大,对外依赖度高,极易受到新“绿色贸易壁垒”的冲击。通过建立投入产出(IO)隐含碳排放核算模型,测算出不同情景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给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所带来的额外税负。在此基础上,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评估了该政策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发现,在欧盟CBAM仅针对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情境下,会导致中国GDP的微弱下降,国民福利也将受到影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受到抑制,随碳关税增加,受到影响变大。其中,服装行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将进一步增加,叠加碳边界调节机制的交易成本提升,将进一步威胁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9.
2022年12月,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获得正式批准,计划将于2026年正式针对钢铁、水泥、铝、化肥、电力和氢六个行业征收碳关税。其中,钢铁在上述六大行业中占中国出口至欧盟的贸易额之比最大,因此,CBAM的实施将对中国钢铁出口至欧盟产生重要影响。在分析中国对欧盟钢铁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从中欧钢铁贸易关联度、中国出口欧盟钢铁产品碳排放水平和中欧碳价差异三个维度分析CBAM对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欧盟钢铁贸易关联度高、对欧盟出口的钢铁产品碳排放水平高、中欧间的碳差价大等。基于此,建议我国钢铁行业拓宽钢铁出口市场、提升生产技术以减少碳排放以及完善碳定价机制和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体系。  相似文献   

10.
欧盟碳关税即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以下简称“EUCBAM”)于2023年10月1日进入实施过渡期,2026年正式实施,势必对中国外贸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文章以G公司为例,分析EU CBAM对企业的影响,提出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欧盟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由,加速实施碳壁垒政策,引发全球绿色贸易壁垒的新变化,对全球贸易格局、产业链布局及国际经贸规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将碳壁垒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推动国内绿色贸易发展及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机遇。文章首先阐释碳壁垒的内涵与特征,并在梳理和总结全球碳壁垒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碳壁垒对全球气候治理、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和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在影响,最后提出我国应对碳壁垒的国际和国内策略,旨在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绿色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类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视,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愈加关注可持续发展因素,多种贸易政策工具应运而生。碳标签制度作为新式的贸易政策工具,不单用以直接影响企业和消费者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更可能被贸易保护主义者发展为新型贸易壁垒,形成极具特色的碳标签壁垒。我国作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应当积极应对碳标签制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李春顶  赵美英 《财贸经济》2011,(5):86-91,137
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主要有双边谈判、诸边一体化以及多边WTO化解机制,相关国内外文献较少涉及这三种机制之间的选择和优劣比较。本文用一个博弈的理论框架,从国家及贸易产品市场类型差异的角度分析了不同解决机制下单国的福利以及世界的总福利状况。结果发现,对于具有市场势力的大国来说,参与国越少的机制对其越有利,而对于没有市场势力的小国则是参与国越多的机制对其越有利,同时多国参与的机制也更有利于世界的总福利。因此,中国在选择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时,必须根据争端商品的市场竞争情况及价格影响和控制能力进行合理抉择;而从我国大多数出口商品的市场特点看,越多国家参与的机制可能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基于多国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05年中国与32个贸易伙伴的贸易内涵碳差额和污染贸易条件,并对其进行分解。结果表明,研究期间中国是贸易内涵碳"顺差"国,"顺差"在2000~2005年期间出现大幅提高。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绝大部分是中国较高的污染贸易条件所致,但贸易顺差的推动作用也在增强。进一步对污染贸易条件的分解发现,中国贸易内涵碳"顺差"主要缘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生产技术差异,但1995~2000年期间中国生产技术呈现出显著的"低碳化"改进,有效改善了污染贸易条件,从而减少了贸易内涵碳"顺差"。此外,期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比进口商品结构相对清洁,也小幅降低了贸易内涵碳"顺差",但2000年以后,中国的生产技术和贸易结构的碳密集度又出现小幅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美、欧发达国家为促进本国绿色产业发展,以"碳关税"为突破口,在国际贸易中试图设置绿色壁垒。本文以剖析碳关税的潜在影响为例,建立了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经济影响的系统分析框架,并利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SIC-GE)定量测算了各方面经济影响。结果表明,碳关税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要小于对名义价格水平的影响;对高耗能产品出口抑制作用明显,而对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影响很小,甚至会有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在重新测度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指标基础上,本文利用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服务业企业数据与相关城市变量,深入考察了服务业集聚对外资进入影响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总体上有利于缩小企业工资差距,通过调节变量回归分析也证实了二者的调节机制同样会缩小工资差距,且服务业集聚会调节外资进入的负向工资溢出效应;无论是高EG地区还是低EG地区,外资进入和服务业集聚对工资差距均呈现负效应,且其对缩小低EG地区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比高EG地区更为明显;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性服务业的外资进入与集聚对工资差距的影响与上述结果一致,其对缩小公共性服务业工资差距的调节效应明显强于生产性服务业,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肖懿 《中国商论》2024,(6):124-129
在“双碳”目标下,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成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6—2021年中国282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将首批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开展看作一次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论如下:(1)碳交易政策对试点地区的碳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效应,这一提升效应长期存在,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时滞性。(2)碳交易试点可以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实现碳生产率的提升。(3)碳交易试点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和高经济水平城市的碳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明显。本文在实证层面上丰富了碳排放权交易的宏观效应研究,同时为碳交易市场持续发挥作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纠正出口规模与贸易利益的错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构建融合增加值贸易和所有权贸易的双边真实贸易利益核算框架,测度了中国对美国出口中由中国获得的贸易利益。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制造业出口中的属地贸易收益率约为80%,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美国对华制造业FDI整体呈现市场寻求导向,而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行业FDI则具有典型的效率寻求型特征;剔除外资企业贡献后,中国对美国各行业出口的真实贸易收益率大幅下降,但就各年份的比较而言,真实贸易收益率却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外资企业对中国对美出口贡献率的下降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属地贸易收益率与真实贸易收益率之间的差异正在收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