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同群模仿行为。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存在明显的行业同群效应,采用行业股票异质收益率为工具变量后的检验结论依然有效;高管团队投行背景显著增强了行业同群效应;本文进一步检验了实体企业金融化同群效应的异质性,结果发现,较大的管理层权力、较低的负债比率和较低的成长性强化了金融化同群效应。  相似文献   

2.
实体经济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和主体,然而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面临较为严峻的"脱实向虚"问题,特别是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本文以同伴企业间的相互模仿行为作为切入点,为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提供一种新的解读,并进一步讨论了同伴效应对实体部门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伴企业的金融化程度越高,该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比例越高,即实体企业金融化存在显著的同伴效应;(2)学习效应、产品市场竞争不足、管理层过度自信是产生企业金融化同伴效应的重要原因;(3)企业的模仿行为存在非理性,同伴效应主要发生在交易类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两类投机性资产上,且在同伴企业增持金融资产时模仿行为尤为明显,这最终加剧了企业经营风险和行业整体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实体经济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密切关注企业金融化的同伴效应及其给实体部门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能发挥外部监督效应,有助于缓解代理冲突,减少企业金融化,但同时也可能发挥机会主义效应,导致管理层自利成本降低,从而加剧企业金融化。为此,本文以2010—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检验了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随着管理层自利动机的增强,二者的正向关系更显著,这支持了机会主义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与企业金融化的正相关关系仅在国有企业和外部治理水平较低的企业中显著。当管理层自利动机较强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提升金融化后,对企业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丽莎 《中国商论》2021,(8):16-18,43
在全球经济金融化的背景下,我国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日益加深。基于财务报表分析企业金融化的表现,引入九牧王和海澜之家的对比分析,发现企业金融化主要表现为持有金融资产的比例占总资产比例偏高。另外,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企业的资产构成和主营业务表现。研究结论:企业金融化对主营业务产生了制约效应,其传导路径为“企业金融化→实物资产投资减少→主营业务的发展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5.
戴望秀 《现代商业》2022,(35):116-119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2011年~2020年市级数据与我国A股和H股上市房地产企业数据匹配后,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房地产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程度及其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维度均会显著抑制房地产企业金融化。数字金融通过提高房地产企业融资约束水平和融资成本,从而显著抑制房地产企业金融化。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对金融行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并且金融发展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本文主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现状、金融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协同机制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对两者间协同效应理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次分析了金融创新和产业结构变化出现协同效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陈彩云  林雄 《中国商论》2023,(5):123-126
本文运用2011—2020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和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标,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及其不同发展维度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公司扩大金融活动,提升企业金融化水平。区分数字金融的不同发展维度后,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均有助于提升公司金融化水平。本文对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保障数字金融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融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研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发展已成为学术界的热点。本文从国内外对于企业金融化的重要研究文献中,对企业金融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包括企业金融化的内涵与形成的原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企业金融化的治理对策等,为企业金融化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实体企业金融化趋势日益凸显,深刻冲击企业资产配置决策,从而使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基于微观企业视角,构建演化博弈理论模型研究企业金融化过程及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并基于我国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IV-GMM估计方法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创新能力,金融化程度越高,其创新能力越低。且该影响因企业的融资约束状况不同而存在差异,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更显著;融资约束宽松的企业,金融化对其创新的抑制效应相对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化对企业主营业绩具有负向冲击,不利于其长期成长。因此,应优化创新激励政策以引导企业创新行为,完善金融监管体系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避免企业过度金融化。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金融化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而自身股权结构也会影响到金融化资产的配置,对之间关系产生影响。本文研究公司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探究股权集中是否是其调节变量。结果如下:(1)沪深上市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2)股权集中度负向调节企业金融化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郦晓 《中国工商》2002,(6):39-39
在新的外部环境下,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目前则是一个突出的转型期。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茅台、五粮液转售价格维持案,构建了转售价格维持促进合谋的理论模型,分析显示茅台、五粮液的最低转售价格维持具有承诺维持高价和促进合谋协议实施的效应。这是企业之间默契合谋的机制,应该受到《反垄断法》的禁止。中国最低转售价格维持的反垄断执法原则、效率抗辩配置、罚金水平确定依据等都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产能过剩的出现,实体企业的投资意向也逐渐显现出负面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财务管理作为自己的投资战略。然而,实体经济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适度的金融化可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业绩,但对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本文从企业金融化对整个金融环境和实体产业发展的影响入手,对其内涵、影响因素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张梦可 《北方经贸》2023,(8):102-104
绿色金融将金融理论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是解决环境规制等问题而衍生的新概念,更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金融“活水”给绿色发展提供了动力,在发展过程中,我国绿色金融的政策体系已逐步建立并趋于完善。本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深入探讨分析了绿色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同时也对抑制“脱实向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水平既会由于“蓄水池”动机而上升,又会由于绿色转型的需要而降低。研究为探究绿色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与路径提供线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企业金融化的问题关系到我国实体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本文对企业金融化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将样本分为高新技术行业与制造业行业,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做异质性分析.结果如下:(1)沪深上市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2)不同企业金融化程度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其中高新技术行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国有...  相似文献   

17.
张文中 《商界名家》2004,(3):105-105
最近几年,随着金融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金融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也随之日益密切,但如何利用金融?企业在参与金融过程中的价值取向到底该如何定位?它可能带来哪些风险?这些问题许多企业并不清楚。  相似文献   

18.
范磊 《商业时代》2005,(14):22-22
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企业自我发展的重要内容,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方面。本文试图对形形色色的企业并购活动根据并购动因分类,对各类并购动因进行经济学分析,并指出基于不同动因的并购活动对企业价值和社会利益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金融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经济呈现出了金融化的趋势,同时存在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实体经济利润缩小等问题。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趋势凸显。中国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本文从制造业企业资产结构的视角出发,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动因,通过分析金融资产在资产总和的占比进而探究企业金融化的程度,对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杜丽虹  王凡 《新财富》2006,(9):82-92
管理质量与扩张速度之间的悖论始终困扰着中国连锁企业,外资连锁巨头麦当劳、星巴克的管理模式已经被大量的媒体、书刊文章所覆盖,但却很少有人研究管理背后的金融支持。实际上,对于连锁初期的企业,品牌自身的影响力较弱,品牌的扩张需要以金融资源为载体,而这种金融资源的获取,或者更确切地说金融资源的“借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资产负债表的设计:麦当劳模式下,以资产输出推动的品牌扩张,在提高了利润率的同时以资产回报率为代价换取了控制力;星巴克模式下,以股权输出获取金融资源,在保持资产回报率的同时以资本回报率为代价换取控制力;马里奥特模式下,借助内生或外援的金融能力、金融渠道,释放了被固定资产束缚的现金流,大大提高了品牌的扩张能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