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红色旅游和社会记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引入符号系统和社会记忆建构过程理论,在重新定义了红色旅游概念后,建立了红色旅游目的地记忆符号系统这一理论框架.红色旅游目的地记忆符号系统由信息(空间、地方和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形式)、指代对象(重大事件及其价值)、编码、媒介、发送者和接收者构成.符号的发送者依托红色旅游目的地,通过动态的红色符号选择、表述和重演机制(编码和媒介),向符号的接收者(游客)传达信息,推动其理解并内化信息所表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游客将个体生命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基于社会现实的神圣性体验形塑红色记忆,从而构建其社会身份认同,达到个体(归属感和自尊)和社会(凝聚力)的共赢;同时,红色旅游目的地符号也将以求同存异的方式促进全球不同社会的互信和交流.  相似文献   

2.
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旅游形式,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振兴革命老区经济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该研究以井冈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毛泽东故居与纪念馆、中山陵和天安门广场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为案例地,在携程、马蜂窝两大旅游网站抓取了467篇游记共计82万余字作为研究素材,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基于网络文本的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情感特征分析;进一步通过622份问卷实证分析红色旅游情境下情感触点中的物理环境、氛围环境和社会互动,以及情感反应中的积极情感、积极的负面情感、消极情感对包括党、国家以及历史在内的游客认同感的影响机制与效应。研究发现:(1)在典型的红色旅游景区中,氛围环境和社会互动能对游客的情感反应产生重要的触发作用;(2)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情感反应类型可以分为3类,即积极情感(感动、惊奇、震撼、幸福)、积极的负面情感(悲伤、惋惜、愤怒、沮丧)和消极情感(淡漠、失望、疲惫、无聊);(3)红色旅游景区游客的情感反应作为中介变量对游客认同感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积极情感与积极的负面情感对政党与国家认同和历史认同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对增强红色旅游...  相似文献   

3.
<正>红色文化遗产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有效载体,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旅游资源。伴随数字赋能沉浸式红色文旅,沉浸式体验为红色文化遗产活化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文章为探究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对红色文化遗产的文化感知,基于心流理论及沉浸式体验应用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游客的体验目的、体验工具及体验任务,使用用户体验地图提炼游客触点,从感官体验、个体认知、交互参与及情感记忆层面提出红色文化遗产旅游的沉浸式体验设计策略,试图引导游客在红色文化遗产沉浸式体验中聚焦文化感知,进行文化符号解码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4.
山西要把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转化”为红色旅游产品,把红色旅游产业化并且作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发展,就必须把各类革命展馆、教育基地“转换”为红色旅游区(点),把展馆馆长、基地主任“变换”为旅游区(点)的总经理,把开发红色旅游区(点)这种单项旅游产品“转变”为合力打造旅游产品体系、全力打拼旅游市场并精心塑造红色旅游品牌,才能提高水平、加快发展、积聚人气、增加收入、异军突起、先好后快、好中求快、做强做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红色旅游与政党认同——基于井冈山景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冰 《旅游学刊》2014,(9):60-72
文章基于对"红色旅游的摇篮"——井冈山景区的游客调查,应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旅游对政党认同的影响模型,分析并刻画了旅游活动对政党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于政党认同的具体路径,探讨了游客对政党认同和国家认同的认知差异、政党认同的阶层差异以及旅游的政治功能等相关问题。研究表明,政党认同更多的是人们理性认知的结果。红色旅游活动对于增进游客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间接地促进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行为。通过唤起记忆、讲述历史和情景体验,红色旅游有助于维护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合法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驻马店市是红色热土,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章运用SWOT-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综合分析驻马店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研究发现,驻马店市在发展红色旅游的过程中存在政策引导、红色资源丰富、区位交通便利等优势,也面临开发模式单一、管理体系尚未完善等问题,以及区域竞争、开发难度大等威胁。基于此,文章提出了驻马店市红色旅游发展的SO、WT、ST、WO对策,以期为驻马店市红色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华伟 《旅游学刊》2016,(5):111-118
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历史文化特色的一种旅游方式,也是一种励志教育方式,并参与到红色旅游者的幸福感构建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价值观内化与逆向正迁移成为实现红色旅游目的的重要内化过程机制.文章通过对红色旅游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对红色旅游价值观内化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以12个经典红色旅游景区为代表性个案,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从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学切入,深度探究红色旅游价值观的内化过程,并进一步讨论了国民幸福感构建过程.研究表明,红色旅游对红色旅游者幸福感的内化构建以价值观内化为主要心理过程,并通过学习的逆向正迁移得到强化,具有一定程度的传递性.该研究为红色旅游的价值深化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框架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余凤龙  陆林 《旅游学刊》2005,20(4):56-61
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红色旅游热席卷全国,鉴于红色旅游发展时间较短,在景区开发和管理方面还不成熟,本文在对红色旅游发展背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红色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并借鉴井冈山红色旅游的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若干对策,发挥红色旅游政治、经济等多重功能,以利于红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粤东北713处红色旅游资源以及其他旅游资源为样本,通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等空间分析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粤东北红色旅游资源点的类型、空间聚集度、密度等。结果显示:(1)粤东北地区国家级、省级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少,但类型较丰富;(2)粤东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在数量上呈现出东西多、中部少的格局,在资源等级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3)粤东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总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4)粤东北地区高等级旅游景区极少,但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在广东省内排名靠前,而且3A级以上景区、省级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的高密度分布区与红色旅游资源高密度分布区耦合度极高。  相似文献   

10.
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命题。针对长征沿线多尺度红色旅游空间行为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地理学在人类闲暇活动空间和行为决策方面的理论,还可以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空间结构规划、旅游线路优化等实践需求提供支撑。文章获取了2012—2022年长征沿线红色旅游轨迹1 576 093条,运用无监督学习模型分别从大、中、小尺度挖掘红色旅游者空间行为模式,通过仿真模拟分析评估模式韧性。主要结论有:1)长征沿线红色旅游活动尺度越大模式越少,大、中、小尺度下分别形成了17种、56种和81种红色旅游模式;2)长征沿线已形成8个主要的联动区域,大尺度下主要为2~4个省份间的联动,中尺度下以3~6个城市间的联动为主,小尺度下则表现为1~3个长征相关红色旅游景区联动特征;3)模式网络韧性来看,中尺度模式>小尺度模式>大尺度模式,中小尺度的模式间韧性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1.
宝文 《山西旅游》2005,(2):12-12
为了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京、冀、晋、陕四省(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联合开发资源和市场,培育和推广四省(市)红色旅游线路产品。于3月30日上午9时在太原万狮京华大酒店举行了京、晋、冀、陕四省市红色旅游协作座谈会。  相似文献   

12.
<正>浙江省绍兴市的红色历史资源非常丰富,要想打响“红动绍兴”文旅品牌,应该立足全域旅游的视角将不同的资源整合起来。文章针对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均衡、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尚未形成、红色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问题,结合全域旅游的理念、内涵、内容和体验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红动绍兴”品牌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日,省旅游局出台新举措,把红色旅游景区(点)作为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根据地”,旨在迅速、全面推进我省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两项工作整体前移。  相似文献   

14.
<正>红色旅游营销创新是以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通过营销组合要素创新为游客创造价值,从而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河北省红色旅游营销现状,剖析其价值与意义,进而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宣传创新的角度对河北省红色旅游的营销创新路径进行探讨,给出具体的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革命由挫折迈向胜利的历史进程,蕴含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构成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关键一环。文章以概念范畴探析为研究起点,廓清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外延、生成逻辑、共性特质与传承困境,试图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长效推进机制。研究发现:(1)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广布于红军长征沿线,其孕育、生成、积淀、发展、传播、创新和嬗变均与红军长征存在内在关联,深受长征文化及长征精神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类非物质形态文化或口述历史;(2)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跨区保护难度较大、长征文化根基不深、非遗传承人才断层、利用方式同质单一与旅游开发利用无序等现实挑战;(3)明确研究发掘、人格活化、教育活化、数字活化、空间活化和产业活化六大实践进路,构建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此外,研究还对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及其活化利用实践进路展开延展性讨论,尝试性勾勒长征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逻辑关系图谱,以期为建好用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田喜洲  谢晋宇 《旅游学刊》2011,26(10):63-68
文章以旅游行业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首先使用质性研究方法(深度访谈与焦点小组讨论)归纳创业者胜任素质项目,构建旅游行业创业者胜任素质特征模型,然后通过定量方法(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行业创业者胜任素质由4个维度构成,即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人力资本与经济资本,4个维度具有区分效度与聚合效度,且社会资本与心理资本的影响作用最大。据此,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明晰顾客消极情感体验有助于守住共享住宿经营底线,了解积极情感体验则能够掌握其差异化竞争关键,但当前研究仍难以洞悉顾客二元情感体验的成因过程及异质性。因此,文章基于共享住宿在线评论大数据,使用深度学习技术和扎根理论方法探究顾客二元情感体验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积极与消极情感体验形成过程中存在共性与异质性成因。(1)共性成因:住宿环境、主客互动、基础服务和预订信息是激发顾客二元情感体验的外界刺激,而价格价值则是重要过渡因素。(2)异质性刺激:增值服务和客客互动是顾客积极情感体验形成的关键刺激因素,而经营规范和平台运营等问题则会激发消极情感体验。(3)异质性中介:享乐价值和心理依恋是积极情感体验产生的关键过渡因素,而性能价值和心理距离则是消极情感体验形成的中介因素。该研究从二元情感视角揭示了共享住宿不同情感体验的形成机理,也为管理者夯实共享住宿经营底线并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娟  丁宣文 《旅游学刊》2023,(8):110-121
作为世界重要出境游客源国,少有研究对中国出境游客的海岛目的地情感特征及其形成路径开展深入探讨。文章基于品牌格式塔模型,以巴厘岛、冲绳等8个境外海岛18.97万条中国游客在线评论为样本,利用关键词分析、情感挖掘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游客情感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在品牌格式塔故事、利益相关者、环境和体验4个维度中,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游客情感的充要条件,必须通过条件组合发挥作用;(2)总体情感异质性分析表明,涉及3个不同维度要素的综合作用对游客情感的影响更加显著;(3)海岛间游客情感前因条件组态存在共性和差异,8个海岛形成的31条组态可划分为4大类组合路径,产品及服务质量、物理环境发挥核心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9.
红色博物馆作为储存红色记忆的场所和载体,在红色价值传播的过程中具备重要意义,但红色博物馆作为“记忆之场”的建构路径尚待探究。文章以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为研究案例,运用叙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文本、场景的时空叙事以及观众发表的线上游记文本展开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该纪念馆的物理场域由历史性叙事、创伤性叙事、成就性叙事和反思性叙事4种不同叙事类型构成,在场景时空中依据特定的逻辑进行划分、排列,同时采用多元叙事视角与隐含作者身份进行立场表达与价值生产。游客通过认知记忆、体验记忆以及重构记忆将其精神世界嵌入该红色记忆场域中,成为心理场建构的核心要素。该研究建构了红色博物馆记忆场域的概念模型,认为红色博物馆是一个建立在社会价值理念之上,以时空叙事为核心的物理场域以及以观众为主体的精神世界共同建构而成的心-物交织的场域空间。研究对红色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管理启示,认为红色博物馆应同时注重文本与场景的时空叙事,关注游客对叙事表征的接收内化过程,强调游客的在场体验质量。  相似文献   

20.
吕圆 《西部旅游》2023,(2):52-54
近年来,江西省井冈山景区通过对已有旅游资源进行数字化赋能,为广大游客带来了红色旅游新体验。文章通过爬取旅游网站上游客对于井冈山景区的评论和游记文本,运用ROST软件对文本进行内容和情感分析,分别进行了情感特征词提取、情感值计算、高频词统计和社会语义网络分析,从而得出了以下结论:游客关于井冈山景区的情感特征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所占比例较小;情感强度以一般和中度为主,高度占比较小;在景区讲解和革命文物的展出与保存的数字化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积极情感特征;在景区交通与服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上消极情感占据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