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冯晓晴  文雯 《经济管理》2022,44(1):65-84
具有国资背景的机构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考察持股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该影响在代理冲突更严重和所处信息环境更不透明的公司中更加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降低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成本是持股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时间越长,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治理效果越好;细分国有机构投资者类型后发现,致力于长期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和上市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的证金公司和汇金公司对企业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显著,但没有发现“救市”基金和外管局旗下的投资平台对企业投资效率有提升作用。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效率视角为国有机构投资者持股在微观企业日常经营中发挥的治理作用提供了新颖的经验证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质量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实证样本,探索机构投资者持股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同时发挥监督治理效应与纾困治理效应,通过抑制企业过度投资,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而改善企业投资效率。在控制潜在内生性影响以及一系列稳健性之后结论依然成立。探讨影响路径发现,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降低代理成本来抑制企业过度投资。同样,机构投资者主要通过缓解内源融资缓解企业投资不足。进一步考虑外部信息环境的作用,发现良好的信息环境更有利于机构投资者缓解企业内部融资,降低代理成本,最终优化企业投资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在非国有企业中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更加显著。本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机构投资者治理效力的研究,为更好的探寻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路径与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关系管理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自主性治理机制,通过合理地配置信息权,不仅能够降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而且能够监督上市公司或管理层,解决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代理问题。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通过公司投资行为这一中介变量,投资者关系管理与股票收益显著正相关。上述研究为理解公司治理影响经济后果的实现方式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以2013-2018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联合调研网络的治理机制,检验了被调研公司的信息网络位置与创新投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联合调研网络中心度越高,其调研的公司创新投入越大,且上述关系在信息环境越差、代理成本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联合调研网络能够提高被调研公司的信息透明度、约束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和缓解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形成机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过度投资、投资不足的投资非效率现象难以避免。文章在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的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只有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才能真正减少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13—2018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深入探究投资者实地调研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的基准回归表明,投资者实地调研能够抑制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采用分组回归方法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效力会受到内外部治理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在董事会独立性较强和分析师跟踪人数较少的情形下,投资者实地调研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投资者的异质性会影响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效果,代表调研机构的投资者人数越多,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越低.采用基于企业信息质量的中介效应分析发现,投资者实地调研会通过提升企业信息质量发挥对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的抑制作用.本文将投资者实地调研的研究内容拓展到隐性契约视角,有助于丰富投资者实地调研的治理作用和管理层在职消费粘性的研究内容,完善管理层在职消费外部治理的框架,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和约束管理层行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因委托代理冲突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非效率投资问题,从而出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投资机会丧失的情况.本文以2011—2016年沪市交通运输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部控制质量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自由现金流量与非效率投资之间的关系以及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对自由现金流量引起的非效率投资是否具有抑制作用.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与非效率投资之间负相关,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越少;自由现金流量短缺的公司倾向于发生投资不足行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抑制自由现金流量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赵彦锋 《经济经纬》2023,(4):115-125
以我国沪深A股2010—202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社会信任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社会信任能够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通过替换核心变量、更换样本以及运用工具变量法、PSM匹配样本、两阶段残差回归等稳健性及内生性检验,结论保持不变。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代理冲突、提高信息透明度是社会信任提高劳动投资效率的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社会信任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在劳动投资过度、国有企业、高劳动密集度以及法治环境较差的样本中更显著,由此可见,企业内外部环境会影响社会信任提升劳动投资效率的效果。本研究既拓展了社会信任经济后果与劳动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培育社会信任文化氛围以及优化劳动投资决策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外源冲击导致机构投资者部分持仓公司的股价发生大幅波动,致使其对该类公司关注增加并相应减少对其他公司的关注,进而对关注度降低的公司形成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本文以200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通过减少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削弱减持股份的威慑,进而抑制了机构投资者关注度下滑公司的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上述负向影响主要表现在实质性创新上,对策略性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该负向影响在公司治理较差、国有产权、顺周期行业以及法治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中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机构投资者有限关注对公司创新的抑制作用及其内在机制,对优化公司创新以及推动机构投资者发展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外资银行进入既能缓解融资约束,也能抑制代理冲突,那么外资银行进入究竟如何影响公司投资效率呢?文章运用2005-2015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可显著提高公司投资效率,而且这种效应在大规模公司中更加显著,表现出明显的“选摘樱桃”效应;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银行进入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在民营企业,尤其是大型民营企业中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整体上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与抑制代理冲突提高了公司投资效率,而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更加显著;在民营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提高投资效率,而在国有企业中,外资银行进入则通过抑制代理冲突来提高投资效率.文章补充和丰富了企业投资效率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如何更好地引导外资银行进入并发挥其积极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能够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实际控制人超额委派董事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和管理层短视来提高企业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提升作用在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度较高的公司中更为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上市公司深化对超额委派董事的理解,为公司合理安排董事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审计质量的视角,以2008~201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不同产权性质下外部审计的治理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审计样本与高质量审计样本相比,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降低会显著增加经理人代理成本,这说明外部审计具有治理效应,高质量的外部审计能缓解经理人代理冲突;进一步区分国有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后发现,在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高质量外部审计发挥的治理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13~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机构投资者调研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制造业公司和信息环境较差的公司中,机构投资者调研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机构投资者调研能够促使公司规范其经营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合规目标和报告目标的实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投资者调研制度,积极发挥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烨  孟函彤 《产经评论》2022,13(2):39-52
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要素,由于研发活动的特殊性质,资金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会随之产生,而解决此类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发展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基于2007-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持股制衡度提升均可促进企业创新投入;在外部环境动荡的现实背景下,引入环境不确定性水平作为调节变量,发现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会抑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促进企业创新投入的内在机理,发现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进而增加企业创新投入。因此,应吸引和鼓励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长期投资,便利投资者投资运作,使其更有动力参与公司治理,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奚宾  张威威 《技术经济》2022,41(5):85-96
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7—2019年样本企业面板数据,以投资者关注为中介变量,揭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投资者关注发挥部分中介效用。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作为门槛变量时,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当企业引入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于一定门槛值时,环境信息披露能显著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否则激励效果不显著;同时异质性分析发现,重污染行业及2015年后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经营绩效激励效果更为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企业更理性地认识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效益,为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共同构建高质量环境信息披露体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国家控股与控股集中的特殊制度背景是引发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代理冲突的导火索,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上述治理环境,以控制权结构为研究载体,利用2005—2008年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机构投资者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1)无论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机构制衡均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制衡效应在非国有公司更为突出;(2)在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之间呈倒U型的曲线关系,但在非国有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线性关系;(3)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持股对国有公司的倒U绩效影响受制于公司控股集中度,随着控股股东控股比例提高,机构持股的边际效应增大。本文证实了机构投资者对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公司控制权结构对于机构治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强公司内在环境的治理是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新兴作用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股价崩盘风险视角检验年报篇幅增加究竟是信息的冗余还是信息的传递。研究发现:公司年报篇幅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表明中国资本市场中的年报篇幅增加有利于缓解外部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体现为信息传递效应。进一步的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年报篇幅是通过影响信息披露质量、分析师预测精度及跟踪人数、高质量审计师选聘以及内部控制缺陷来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拓展性研究显示,年报篇幅的信息传递效应更多地体现在非交叉上市公司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且年报篇幅与股价崩盘风险之间未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揭示银行和债券投资者参与治理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以2006-201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的治理效应,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分析了信息披露质量对两种债务治理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贷款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但同时又能够显著降低公司绩效,说明银行贷款只是发挥了部分的债务治理效应,但长期贷款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绩效,降低代理成本.债券既能够显著降低代理成本又能够提高公司绩效,并且其治理效应要强于长期银行贷款.信息披露质量只能显著影响债券的治理效应,而且仅限于显著提高公司绩效方面,而不能显著影响代理成本约束.  相似文献   

19.
保险资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发挥促进公司绩效提升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和监管政策制定上都存在较大争议。本文以2005-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险资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绩效以及估值影响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效应,相应机制研究表明险资持股通过显著影响两类代理成本的渠道发挥治理作用。在适度持股比例以下,险资增持能够降低被投资公司管理费用率和其他应收款占比,并提高资产周转率,从而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持股超过一定比例反而造成两类代理成本上升。险资持股比例变化对保险机构调研次数的影响则从公司治理参与角度印证了以上结论。对倒U型曲线效应的深入分析既有助于深化对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绩效的多重效应和机制的认识,同时为在金融机构层面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险资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12—2016年中国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调研对企业盈余管理和报告微利行为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机构调研能够显著降低企业盈余管理及报告微利的概率,提高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对上市公司具有监督治理作用.相对于保险、私募等机构,券商和基金调研对上市公司的治理效应更明显,且机构调研对非国有上市公司、小公司的监督治理作用更大.在市场化程度较高、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机构调研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约束作用更显著.在使用相关变量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弱化了内生性之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表明,机构调研能够有效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有助于改善公司治理水平,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