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吴真如  徐乾宇 《技术经济》2023,42(8):112-12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安全稳定的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加强供应链韧性治理是构建安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途径。供应链韧性具备系统集成性特征,企业为统筹经济效率与安全的双重目标,需要在全球供应链网络中与合作伙伴加强协同合作,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治理过程中的预测、响应、抵抗、恢复和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治理水平。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治理,提升企业与产业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能力,有利于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金融同时具备供应链属性和金融属性,其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存在银企关系的企业相比,在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非银企关系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对提高企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发挥产业链集聚优势以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组和推进中国产业体系现代化的关键途径。本文利用2003—2015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在专业化和多样化空间集聚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上下游集聚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假说,构建了基于区位熵和投入产出关联的产业链集聚指标,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链上游、下游空间集聚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下游空间集聚的作用大于上游空间集聚,该结论在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产业市场集中度发挥了中介机制作用,而固定资产占比下降能够强化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产业内在发展特点和外部成长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本文的研究从产业链集聚视角为推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构建工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和地级市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会密度显著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二者呈倒“U”型关系。机制检验表明,工会通过改善职工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收入激励效应;工会通过倒逼企业采取资本深化、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的替代劳动策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形成要素替代效应。此外,工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东部地区显著高于非东部地区,在国有企业显著高于非国有企业,在出口企业显著高于非出口企业。随着行业垄断势力增强,工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越高。因此,建设现代化工会制度、重塑工会角色、强化工会的要素配置作用、推进工会差异化建设,对提升职工收入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升供应链韧性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着力点。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与供应商数据,从供应商配置与存货角度研究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降低供应商集中度,增加企业存货,多元的供应源与充足的存货储备有助于抵御供应链中断的风险,塑造供应链韧性。机制研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增强企业对外部资源的管控能力和内部资源的整合能力,进而增强了供应链韧性。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对提升供应链韧性的作用最为明显;外部交易成本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打造供应链韧性的效果更显著;同时,数字化的稳链作用更多体现在面临外部信息约束较高的企业。进一步研究得出,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促使进口供应链多元化,分散进口供应链风险。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数字技术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受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供应链中断风险逐步增大。数字贸易有助于打破全球贸易供应边界,通过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引领机制、数字技术驱动机制、平台创新机制、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机制、数字贸易规则规范机制缓释全球供应链外部中断风险。在此基础上,要厚植“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培育,发挥“锻长补短”关键作用;实施领航企业数字化培育,提升供应链引领整合能力;通过全产业无缝衔接的补链强链,构建自主可控的中国供应链;持续推进全球公共数字贸易平台建设;签订双边和多边数字贸易协定,打造以我为主的区域价值链。  相似文献   

7.
孟祺 《财经科学》2023,(3):93-107
通过“链长制”政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2021年的数据,以补链、延链和强链等指标从不同维度衡量产业链现代化,并探讨“链长制”政策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链长制政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现代化,该结论在考虑产业链现代化滞后处理以及工具变量处理后依然稳健。“链长制”政策通过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两个方面驱动产业链现代化。本文对于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链长制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地实施“链长制”政策以及在促进要素集聚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具有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这对我们全面把握世界产业变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系统阐述了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内涵及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适应国际分工调整的战略需要,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是应对复杂多变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基础。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还存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动态评估机制及治理体系缺乏,产业链供应链断链等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策略是:通过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动态评价机制,完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管理体系,加速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转型,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部门制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数字赋能为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新契机。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中国1075家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数字赋能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产业链整合的逻辑框架和测量方法。研究发现:数字赋能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提升1单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0.26%;数字赋能通过提升企业专业化分工水平和供应链效率等进行产业链整合,进而提升其全要素生产率;数字赋能对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因企业性质、行业特征、营商环境等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非国有、非高技术类、地区营商环境较好的企业数字赋能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更高。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数字赋能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解,解释了“索洛悖论”来自于产业链整合的差异性,这为数字赋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综合国力提升的新引擎。在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人工智能创新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地区、行业、所有制企业异质性,人工智能通过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精准匹配等中介效应,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资产总额、前五大股东集中度、员工数量等均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郭春  罗劲博 《当代财经》2024,(3):139-152
通常,企业的大客户和供应商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如果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对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产生何种影响?以2009—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探究了大客户“兼任”供应商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显著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且媒体消极报道会加剧这种降低作用,但商业信用供给和有效的内部控制会弱化这种降低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大客户“兼任”供应商更方便企业进行关联交易,更会助长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大客户“兼任”供应商更会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经济后果分析发现,由于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降低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因此大客户“兼任”供应商会增加企业的财务困境、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和提高企业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为此,要加强对大客户“兼任”供应商的监管,以抑制“兼任”供应商的大客户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12.
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是当前我国较为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测度思路和方法,基于相关贸易数据,对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行实际测度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主要的问题不仅来自表层的国际供应链是否有保障,而且源于中间层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偏弱,更深层次源于价值链掌控能力和产品盈利能力更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医药产业面临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主要有:各国均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剧“脱钩”风险;发达国家推进“去中国化”,未来存在“断链”风险;国内药企实力欠佳,抵抗外部风险冲击能力弱;国内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依赖外国。依据党的二十大精神,应从推进医药产业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夯实本土产业链供应链根植性,在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我国医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并探究低碳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和政府治理能力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具有“U”型特征,且该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地区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通过提升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伴随政府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碳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由负转正。鉴于此,提出激发数字经济节能减排活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提升政府治理能效的相关建议,为践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形势下,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对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受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地缘政治冲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外部国际产业循环不畅的情况下,技术打压、上游断供、市场封锁、生态脱钩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不稳不强的问题日益突显。长期沿袭嵌入式分工合作路径、追赶型经济固有的发展水平差距、国内市场竞争无序、外资企业转移、产业发展生态不优等是导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基于此,要把握好内外协作融合关系、新旧接续融合关系、整零畅通融合关系、要素支撑融合关系等四大关系,在前端补链、后端延链、畅通协作、动能再造、优化布局、开放合作等方面积极发力、寻求突破,通过深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率与弹性韧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公众对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日益增强,企业ESG表现逐渐引起国内外各界的重视,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标准纳入企业建设并由此构建起ESG优势,能否成为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以及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09—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视角探究了企业ESG表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ESG优势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ESG建设主要通过促进创新产出、提高创新效率、提升创新质量三个层面释放企业创新效能,进而改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ESG优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据此,要加快推进ESG治理,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规范完善ESG信息披露体制机制,释放企业创新效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技术加速与供应链融合的背景下,厘清数字技术赋能供应链的机制及效果是深入推进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前提,对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借助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构建的外生冲击环境,本文基于2013—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显著提升了企业绩效,管理赋能和创新赋能是供应链数字化驱动企业绩效提升的具体路径机制,较高的公司治理水平和政府营造的良好供应链运营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产业链中游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绩效驱动作用更显著。进一步研究中,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构造风险危机的外生冲击,通过事件研究法和三重差分模型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提高了企业对危机风险的事前防范能力和事后化解能力,增强了风险冲击下企业绩效的稳定性,实现了有韧性的增长。本文不仅为加快构建现代供应链体系提供了经验支撑,更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以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7.
融通创新是新形势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实体企业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创新方式。当前,融通创新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将2018年商务部等八部门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方法考察了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可降低协作成本和强化知识流动而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融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越显著;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大,供应链数字化对链上企业间融通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显著。因此,要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企业应加强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在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以更好地提升供应链上企业间的融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企业知识链管理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完善了C.W.Holsapple和M.Singh提出的知识链模型。增加驱动要素与反馈作为知识链要素。论文将知识链基本活动、支持活动与驱动要素定位为知识链的三类活动,对三类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重点对知识链的三大驱动要素信息技术、流程技术、人员管理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反馈机制,使知识活动形成不断提升的循环,完善了供应链管理理论中知识流内含,并提出了供应链企业应用知识链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已扩展到企业的整个供应链之间的较量。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表现为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供应链中的有关各方如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商、客户等各环节的资源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整个供应链成本低于相互竞争的其他供应链,该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处于供应链上的各节点企业的成本随着供应链成本的优化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会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周松  李翊菲 《经济研究导刊》2022,(22):16-18+107
以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索党组织参与治理这一我国独有的公司治理特征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党组织参与治理会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党组织参与治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更强。此外,在融资约束较高、信息环境较差的企业中,党组织参与治理更能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扩大了党组织参与治理的影响范围,提升了治理成效,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