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新财富》2013,(5):214-215
浑水等外资研究机构引发的中概股做空风暴,令中概股信用危机一触即发。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中概股私有化浪潮方兴未艾。未来,选择退市的中概股大佬们会以怎样的方式再次出现在投资者面前,恐怕才是这出私有化大戏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以来,在海外上市的众多中国企业(中概股)纷纷从美国资本市场退出,是理性的回归,还是无奈的选择?通过对2009年以来从美国退市或正在进行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分析,笔者归纳了2009年以来从美国退市的中国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在分析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的具体原因的基础上,针对拟退出美国资本市场的中概股在私有化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研究了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问题,通过巨人网络私有化退市又再次借壳上市,以此来研究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动因以及带来的退市效应。  相似文献   

4.
2010年以来,美国资本市场上的许多中概股企业纷纷选择私有化退市,并尝试回归A股,一度掀起了私有化风潮.本文针对中概股公司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这一行为,基于如家酒店私有化案例,深入分析其私有化回归A股的路径方案,剖析其回归方案设计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风险,为其他中概股公司选择私有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提供启示,同时为我国监管部门进一步借鉴经验,完善相关资本市场监管机制,引导优质海外上市公司回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概股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及对中概股及A股市场行业市盈率比较,可以发现做空机构的打压与SEC的介入调查,使得中概股的辉煌已不再,中概股正面临着空前的窘境。信任危机、价值严重被低估、筹资成本提高、审计费用不断加大,使得越来越多的中概股选择了私有化,而曾经在中概股上市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PE的目标也从IPO转战私有化进程,以期从中谋利。中概股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严重,面对投资者信心的低迷,绩优的中概股纷纷退市,而许多绩优的中概股,也具备了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的条件,以退为进,回归A股市场或港股市场,是许多中概股的共同选择。  相似文献   

6.
境外上市的中概股大多股价低迷,于是盛大网络、小肥羊等知名中概股企业纷纷通过私有化退市回归A股。本文分析了中国概念股在美所面临的困境,研究其私有化退市路径以及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宋思勤  曾乔 《中国市场》2013,(23):55-58
在分析和列举过去一段时间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现象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造成中概股退市是由于二级市场低迷,海外上市公司布局股权吞吐、利用退市机会完成业务与战略结构调整,转板国内市场实现资本溢价等原因。指出中概股私有化如火如荼,虽然也有成功案例,但短期私有化退市后转板A股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可能存在较大的隐形成本。  相似文献   

8.
自2010年6月份以来,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集体遭遇了被"做空"的猎杀。本文叙述了中概股被集体"做空"的过程,探讨了中概股被联合"做空"的根源,指出财务造假是做空中概股的祸根,此外,上市的方式、会计师事务所、商业模式以及对赌协议存在漏洞等原因也是中概股被做空的主要原因。文章针对中概股被"做空"这一现象,重点探讨了上市公司如何避免被做空,以及未来中概股无论在境外还是境内上市都需要深刻反思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量中概股被做空机构攻击,引发了市场投资者对中概股的信任危机,中概股公司市值集体缩水上千亿美元,面临着退市风险。本文首先梳理了中概股遭遇做空的原因,接着分析了中概股面对做空危机的应对方法,然后着重介绍了中概股继续在境外坚守的策略。本文选取辉山乳业和兰亭集势做空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发现了存在造假行为和信息披露不完整是中概股遭遇做空的主要原因。身处如此恶劣的环境,不管是继续在美国坚守还是在港股市场寻求出路都是可行之法,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困境还得从公司治理入手。  相似文献   

10.
China     
资本告别纳斯达克?继盛大、阿里巴巴、分众等大牌上市公司纷纷退市私有化后,最近媒体又爆出"搜狐可能选择私有化"和"九城或将启动私有化"的消息。由于股价低迷,不少中国公司正在撤离美国交易所。据《巴伦周刊》报道,去年有25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宣布会退市。2011年,其中16家披露了退市计划。而在2010年,有退市计划的公司仅有6家。《福布斯》指出,目前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的态度正在转变,而中国公司已  相似文献   

11.
《新财富》2012,(9):76-85
从盛大网络、阿里巴巴到分众传媒,中概股私有化事件近年此起彼伏。尽管阿里巴巴等私有化的原因可能是大股东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得多数公司的起因是中概股频遭做空机构狙击,  相似文献   

12.
自2017年首家门店落地,瑞幸咖啡以迅雷之势在中国扩张开来,然而与之迅猛发展相对应的是其迅速没落。2020年2月,浑水的做空报告一出,瑞幸的股价开始一路跳水,直到退市。借助资本力量迅速登上巅峰的这支传奇中概股,最终只得昙花一现的结局。近十年来,中概股已然成为美国资本市场上不容忽视的一部分,然而包括瑞幸咖啡在内的中概股频繁遭到做空、爆出丑闻,背后的根本原因引人深思。文章从做空机制入手,结合浑水做空瑞幸咖啡的实际案例回顾及理论分析,为中概股公司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于涛 《商》2013,(3):114-115
中概股退市正愈演愈烈,最直接原因是股价被严重低估,而具体原因却不尽相同,包括防御外部接管、降低代理成本、交易成本,企业分立与剥离、节约税收,远不同于国内股份制改革时期MBO的动因。本文通过分析中概股MBO的动因,希望能够为意图退市的中概股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李传涛 《创业家》2012,(11):18-18
刚刚过去的10月,是中概股私有化的一个小高峰。 继9月底,七天连锁酒店集团宣布启动私有化后,国庆长假后的一周,就有绿润集团、永业国际、九城关贸、胜达包装四家企业提出私有化。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仅在美国资本市场,约有20家中概股公司提出私有化退市。  相似文献   

15.
国外的资本市场曾经使中概股荣极一时,但上市后业绩低迷、价值低估、信息造假等原因,很多中概股又面临退市的压力。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对中概股回归的再度关注,以及政策层面的回暖,越来越多中概股筹备私有化并回归A股市场以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获得更高的市场估值。中概股回归也具有推动国内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活跃企业创新创业能力,让国内投资者分享企业发展红利等诸多经济与社会效益,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以分众传媒回归A股为例,对该公司回归A股市场过程进行案例分析。据此,对中概股回归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永谦 《新财富》2014,(10):20-21
阿里巴巴强势登陆纽交所,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值的互联网公司。这是否会再次掀起中概股海外上市热潮?高发行价、巨额融资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中概股在国外资本市场话语权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通过境外上市寻求新的融资渠道。然而,2010年以来,中国概念股遭遇国外做空机构做空,股价暴跌,中概股危机爆发。通过分析一系列做空事件可以发现,中美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差异,导致了中概股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诸多问题。本文以东南融通为案例,阐述了在美上市中概股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结合信息披露基础理论和中美信息披露要求的差异,分析中概股违规信息披露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8)
从2010年开始,国际做空机构就将触角伸向了中概股,在尝到甜头后,近几年来更是频繁的狙击中国企业,大有借打假之名而造假之势,使得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处境愈发恶劣,不可否认,中国企业自身存在一定问题给做空机构可趁之机,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资本逐利的大氛围下,一些做空机构恶意做空,中概股损失惨重,我国资本市场遭受巨大损失。本文拟通过对近期天合化工遭受Anonymous做空的事件进行研究,探讨应对国际机构投资者做空中概股时我国企业应采取的相关措施,以更好的促进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2月30日,招商蛇口公司以发行股份换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吸收合并招商地产并在深交所上市。该并购案例作为国内首例A、B股同时转换为A股的案例,也是国企改革方案出炉后的第一单及首个地产央企重组样本。这个案例给国内其他B股公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改革模板,对于多元化解决B股历史遗留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析该案例,并由此探究公司在选择从B股退市适宜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建议试图从B股退市的公司在充分考虑AB股估值差距较大、转换时估值较难以及是否会对我国的外汇管理造成冲击等问题上,选择B股转A股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     
《光彩》2013,(5):7
12家中企海外私有化咨询公司Mergermarket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的一波退市潮中,已有12家中国公司进行了私有化,交易总价值超过45亿美元。今年已经完成4宗相关私有化交易,总交易价值接近15亿美元,还有更多的公司已经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