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风险则元保险,风险的存在及其可能造成的种种不利后果,是保险业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人寿保险不同于一般的财产保险,其保险标的直接与被保险人的生命健康挂钩,一旦出险,很可能的结果是被保险人死亡。这就要求人寿保险合同必然涉及受益人。  相似文献   

2.
陈予燕 《理财》2014,(9):90-91
除了投资期限较长以外,与银行理财产品一样,高大上的信托产品还有一个缺点,就是无法提前赎回,也就是说,流动性存在一定问题。假如投资者在所购买信托产品的存续期间急需资金的话。只能折价向他人转让,这也是困扰信托投资人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受益权是指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合法的享有保险金的请求权.遗产继承权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遗产继承人合法享有的遗产继承的权利. <保险法>明确提出受益权及遗产继承权之间的转换关系.但在保险实务中,由于没有受益人领取保险金,因而按继承权分配导致较多的争议及纠纷,这主要是对受益权与遗产继承权的理解及适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4.
浅议信托受益权质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担保法》未明确规定信托受益权可以质押,其他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无明确规定,但实践中信托受益权质押贷款已被广泛应用。研究信托受益权质押的适法性、信托受益权质押的例外和以信托受益权进行质押的办理程序,有利于拓展融资渠道,活跃金融市场,鼓励金融创新。  相似文献   

5.
对于"信托受益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权利,无论是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持续争论了百余年。信托在现代商业和金融交易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广泛应用于证券投资基金、资金信托和资产证券化中。我国《信托法》是法律对信托社会需求的回应,更多地采纳了合同理论,为信托合同提供了一套强制性的标准化条款。我国应借鉴"物权说"完善信托财产登记制度,吸收"企业组织"理论强化信托的资产分割功能。  相似文献   

6.
受益权是指在人身保险合同中,受益人合法的享有保险金的请求权。遗产继承权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遗产继承人合法享有的遗产继承的权利。《保险法》明确提出受益权及遗产继承权之间的转换关系。但在保险实务中,由于没有受益人领取保险金,因而按继承权分配导致较多的争议及纠纷,这主要是对受益权与遗产继承权的理解及适用上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7.
安轶 《上海保险》2022,(1):57-59
<正>通过遗嘱变更受益人的案件在司法实践中时有出现,且存在着同案不同判的情况。究其根源,在于一般民众法律和保险知识匮乏,常常将保险金和一般财产混淆,并一同当作遗产来处分,而不是履行法定的变更程序。一旦发生保险纠纷,该如何理解该行为的性质?可否根据被保险人的遗嘱内容变更保险合同受益人?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托产品缺乏流动性已成为困扰我国信托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外信托产品流动模式的基础上,对如何解决我国信托产品的流通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身保险合同受益权问题是人身保险合同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涉及一个国家保险法立法体系的价值取向和基本框架。我国《保险法》涉及受益权的条文比较多,但仍存在很多有争议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最高人民法院于2015年9月21日通过并于12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对受益权问题也用不少的条文进行了解释,但笔者认为仍有不少问题未彻底解决甚至引发更多争议。究其原因,在于对受益权基础理论研究的薄弱。本文在合理界定受益权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受益人和受益权制度的适用范围和理论基础,并结合各个国家保险法立法体系的差异和学者不同的学术主张,对受益权的性质、受益权的产生、变动和行使等基础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其他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在我国如何对受益权进行优先保护与限制等,以期完善我国《保险法》对制定受益权的司法解释提供理论支持,并对与受益权有关的保险合同纠纷的解决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作为传统融资渠道之外的新型金融工具,向穷尽信用贷款、缺乏重资产的新兴企业提供了选择.为实现资产信用与企业信用相分离,需要将拟证券化的资产进行产权变更,部分优质资产由于政策、法律等原因难以进行这一程序,便需要信托对之进行包装,以信托受益权的形式实现真实出售.但是,同样的工具也可用于掩盖底层资产实际为信用的实质,将之包装为依靠自身产生现金流的资产,进而获得投资,长租公寓信托受益权ABS便是其中的代表,实践中产生了诸多风险,例如原始权益人藉此逃避监管与披露义务;无法产生有效的风险隔离;突破资产证券化的实质,以企业经营能力替换产生现金流的资产等.据此,应当通过贯彻穿透原则,明确限定底层资产权属,规定必要的自购比例,减少资金流通过程,提供更多融资渠道等方式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业受益权投资业务自2014年以来伴随金融工具创新浪潮蓬勃发展,但其会计计量实务多有谬误、研究鲜有涉及。本文简述了银行业受益权投资业务的概念、种类与要素,厘清了涵盖结构化主体认定、控制与影响判断、债务权益投资分类的受益权会计计量逻辑框架,讨论了受益权会计计量中控制与性质两大逻辑判断。本文探索了银行业受益权投资业务的会计计量逻辑,对创新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自从开放式基金蓬勃发展以来,银行目将创新指向了基金份额持有人的融资需求——基金份额受益权质押贷款业务。这项业务的开展,无疑会提升所销基金的吸引力,成为扩大销售份额的筹码。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保险法》对于保险受益人的规定较少,相关的理论探讨也不多,致使保险理论与保险实践中产生许多争议,诸如应如何对保险受益权定位定性,如何界定其与继承权之间关系等问题仍未澄清,有时甚至混为一谈,以致于造成一些认识和实践上的偏差。目前,在保险理赔时经常涉及受益权与继承权的法律分歧,本文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着手分析受益权与继承权在法律上的联系与区别,提出在签订保险合同中指定受益人对当事人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信托受益权方式腾挪,银行可以将同业资产实现变相授信,造成期限错配借短贷长,进而可能导致信贷调控效果下降。通过桥大资金流入银行同业资产。尤其是在过去金融资本投资中国银监会限制非标资产,显然属于信托受益非标准资产,会让这类资产增长放缓,本文对其运作模式进行解析并加以分析对宏观调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书高 《上海金融》2001,(10):51-53
受益权是受益人基于保险合同而享有的一种保险金请求权。从性质上讲,基属于财产权、请求权和期待权的范畴。但是为了防止保险中道德风险的发生,法律对受益权的产生及行使受益权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又使其区别于一般的财产请求权。应该说,我国《保险法》对受益权的规范从整体上说是合理的,但随着保险实践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立法时没能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急需法律在修订时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17.
2003年6月下旬,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国内首次以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由于此次处置在交易的结构上与资产证券化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被视为国内首例准资产证券化实践.从当前金融形势来看,我国金融系统结构特征导致金融风险过度累积在银行系统内部,而金融机构个体也亟需调整金融风险头寸的有效手段,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的产生是在国内现有约束条件下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的有益选择.本文旨在从金融风险管理的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简要剖析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在我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信托受益权转让模式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根据我国《保险法》的规定,保恨险受益权是对人身保险合同的保险金的给付请求权。指定有受益人时保险受益权归受益人,没有指定受益人时保险受益权归被保险人。一般所称的保险受益权的丧失指受益人因为法定原因而丧失保险受益权。 一、保险受益权丧失的法律规定 对于保险受益权的丧失,《保险法》第65条第二款规定:“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伤残的,或者故意杀害被保险人未遂的,丧失受益权。”我们认为其  相似文献   

20.
一、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的来源与作用企业年金既得受益权最早来源于固定受益额企业年金计划,旨在制约雇主和雇员的行为,制约雇主取消已承诺的退休金的能力,限制用工合同双方因雇员主动辞职或不当行为被解雇而被剥夺应得退休金受益权的做法。企业年金的既得受益权制度既是对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