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区块链技术快速兴起并深度介入货币金融行业,促进了非法定数字货币的发展,对主权国家的法定货币体系造成巨大冲击。为维护法定货币主权与竞争优势,发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构建现代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规范分析方法剖析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发现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由指定机构运营并向社会公众发售,具有法偿性、等价性、可控匿名性的数字货币。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以“数字货币”为关键词检索得到2 147份判决书并基于此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主要面临经济法层面的货币法偿性困境、民法层面的货币所有权转移困境、刑法层面的货币金融犯罪(主要是货币造假、洗钱犯罪)法治困境。对不同经济体发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发展中经济体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态度普遍更积极,但因前期研发准备不足、法治体系不完善,常以失败告终;发达经济体对中央银行数字货币的态度普遍更保守,秉承审慎发展与法治原则,选择契合本国国情的可行性路径,但需要警惕中央银行数字货币法律地位与法偿性难以得到保证的法律风险。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中...  相似文献   

2.
金融科技的进步,从早期的硬币和纸币到卡支付、电子货币、移动支付,以及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出现预示着金融和货币体系发生重要变革。加密货币与法定货币有着高度的相似性。这种功能相似性可能会给中央银行带来多重挑战,包括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发行的垄断权、价格稳定、支付系统的顺利运行、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银行和金融体系的稳定等。面对这些挑战,央行开始探索和试验发行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因此,需要研究中央银行发行CBDC的原因、潜在影响、CBDC的主要模式和流通渠道,以及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等问题。发行CBDC还面临着一系列法律挑战,解决此类法律挑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修改多部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3.
受美元创新内在要求、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热潮客观带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强力催化等因素的影响,美国公共部门和私营机构加速了数字美元的研发进程。从理论上讲,数字美元作为一个新兴的数字货币,本质上属于央行数字货币的范畴。它是法定货币的数字版本,具备货币的属性和职能,是美元代币化的数字表现。由于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重要地位,数字美元的发展,对美国货币金融体系改革、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演进以及中国货币金融政策发展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为应对数字美元的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需要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包括尽快推出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并促进其国际流通、推动国内数字货币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和制度创新、加强全球范围内数字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和规则构建。  相似文献   

4.
数字货币是金融体系加入了现代数字技术后产生的一种新型货币形式,在数字化的今天愈发有发展为未来货币的趋势。此时,我国央行是否能够顺应数字货币发展的潮流,坐上数字货币这趟快速奔跑的列车?因此,探究我国央行推出法定数字货币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超然性是信用货币制度的重要特性,但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金融政策制定、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制度缺陷,严重影响了中央银行应具有的超然性、独立性与权威性。应加强对中央银行产权结构、外部组织结构、货币政策调节范围以及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创新,构建信用货币制度下的中央银行超然制度。  相似文献   

6.
数字货币给现有金融监管体制带来了诸多挑战,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导致数字货币法律定性多元化,参差不齐的去中心化和强匿名性造成监管困难,而智能合约的应用体现了对法律功能的替代。我国以法定货币为核心的传统货币法没有正确回应数字货币给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而域外将数字货币视为合法支付工具的货币法规范也无法解决数字货币内部治理与智能合约的规制难题。为了对数字货币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不仅需要扩大法律上的货币定义,承认数字货币是合法的支付工具,并建立起相应的市场准入、反洗钱措施、信息披露与投资者适当性等消费者保护措施,还需认识到数字货币具有的制度性特征,保障数字货币使用者参与数字货币系统的日常运作,通过监管科技将监管机构作为数字货币系统中的"特权节点",并合理分配智能合约与法律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燕亦欣  徐文彬 《现代商业》2022,(18):154-156
自2014年起,我国便开始了基于国家主权信用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方面的研究,至今为止,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现正处于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阶段,未来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落地指日可待。基于此,本文对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系列测试结果进行总结与评价,提出试点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央行数字货币在试点过程中所发挥的货币职能,并从完善配套组织机制、打造央行数字货币多元支付场景方面进行进一步展望,以期推动央行数字货币正式进入市场流通。  相似文献   

8.
周佳 《对外经贸》2021,(3):77-79
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数字货币革命揭开了货币史上的新篇章,私人数字货币迅猛发展的同时,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为了维护主权法定货币的地位纷纷投入到了法定数字货币运动的浪潮中。而法定数字货币有利于克服数字货币天然的缺点,并能给市场带来更透明化更加安全的环境。基于分析法定数字货币的内涵与发展现状,对比私人数字货币的突出特点,提出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必要性,为法定数字货币的发行与流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数字货币诞生以来,各国纷纷开展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我国自2014年起也开始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研究。本文分析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在现阶段存在制度设计、监管力度、技术突破等方面的问题。但同时,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提高交易安全性,优化监管、检测体系,扩展金融市场覆盖面和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优势。因此,经过分析后,本文对我国央行发行数字货币提出了关于商业银行定位、保证去中心化程度、扩大推广和降低对国际硬通货的依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货币逐渐成为各国的战略竞争点、金融学科研究的“新宠儿”。文章主要解决了以下五个部分的综述:央行数字货币概念内涵、中欧央行数字货币发展历程、中欧央行数字货币战略框架、中欧央行数字货币政策、战略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金 《消费导刊》2013,(11):83-83
20世纪初期诺贝尔经济学得主哈耶克在它的《货币的非国家化》中完整阐述了一种去国家化非主权货币的构想:废除中央银行制度,允许私人货币发行,并自由竞争,可惜由于当时技术所限这个议题一直悬而未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大幅波动,减弱了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控制货币供给的能力,对此,中央银行可适度考虑将调控重心向货币乘数倾斜。本文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利率政策以及央行票据政策对我国货币乘数均有显著影响,中央银行应强化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乘数,以增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相似文献   

13.
章从货币供给机制角度提出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在加强、外生性在削弱的观点。指出内生性的加强意味着央行控制货币供给能力的弱化,加上我国中央银行缺乏市场经济下货币供给调控的经验和手段,从而导致货币政策效应低下的局面,提出要树立中央银行的权威;不断完善金融体制和金融市场;营造良好的货币政策外部环境;加强财政政策的配合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各国数字货币发展进入法定发行阶段,基于独特的区块链技术、数字技术等,各国都计划让央行数字货币进入流通。我国数字货币发行流通通过商业银行完成,最终也会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影响或作用效果。在行为金融角度下,原商业银行贷款决策存在锚定效应、损失厌恶,以及羊群行为、框定效应和非贝叶斯行为。央行数字货币应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及发行机制改善这些问题,减少央行贷款决策的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数字货币应运而生。数字货币由货币当局发行,流通范围较为宽泛,受法律保护,受央行监管,但存在一定的网络安全风险。同样是虚拟商品的算法货币则由私人或企业发行,流通范围狭窄,不受监管,但存在风险。数字货币一方面弥补了算法货币的缺陷,另一方面又加大了央行调控难度。我国应强化软硬件环境,提升安全性,加强宣传与引导,提高公众认知度,加强分析与监测,提升货币政策有效性,确保其发行、流通的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字货币逐渐形成后,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货币的概念理论,使得数字金融基础设施改革进程不断推进,进而推进了国际货币竞争背景下数字化的新发展。在数字货币持续发展中,稳定币将主要国家货币作为锚也在发展中,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很大的冲击。由于未对这种形势进行有效应对,各国央行不断放开对数字货币发行的限制,数字货币在未来的竞争中会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重塑。当前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有着明显的优势,在推动我国央行数字货币在支付清算和跨境流通层面发挥积极效用的同时,增强人民币使用的外部吸引力,可以更好地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陈卓珺 《现代商业》2022,(28):120-122
为了促进数字货币的稳定发展,本文阐述了数字货币定义和市场规模与结构,分析了数字货币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监管措施,包括央行要参考主流数字货币的经验、政府需关注数字货币的社会影响力、构建监管平台、坚持有效监管以及金融创新结合的原则,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李志刚 《现代商业》2014,(18):163-164
随着经济和电子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子货币应运而生。电子货币的出现是信息革命的产物,它的产生和流通引起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有效降低了信息成本、保存成本、流通成本、标准化成本、使用成本和监管成本等,极大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电子货币在现代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电子货币的使用对货币政策、职能、地位及作用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电子货币发行市场化的特征打破了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局面,使中央银行独立性受到空前的挑战。本文从中央银行货币垄断发行权及其铸币税等角度,分析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同时,从货币内涵的改变出发,进一步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需求及供给的影响,最后通过完善电子货币的监管法律规范制度,来实现金融行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谢星  张勇  封思贤 《财贸经济》2020,(10):147-161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私人数字货币以及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正倒逼各国央行加快法定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中国央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已完成了初步的研发试验,推出时机日趋成熟。本文引入交易摩擦和信贷摩擦重新构建了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研究中国央行按照目前的构想推出法定数字货币将如何影响我国的宏观经济等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法定数字货币只是取代现金M0,将导致家庭部门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降低,但不会对宏观经济产生明显影响;当法定数字货币的数据智能处理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成为我国的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后,法定数字货币的实施会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降低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的不利影响;央行的反通胀目标越强,法定数字货币作为金融基础设施降低货币冲击对宏观经济不利影响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王晨 《商》2014,(52):189-189
电子支付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方式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支付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如今的支付方式和习惯,并且对传统货币及中央银行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电子支付现今的独特优势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持有金融资产的形式与结构,并且对货币供给层次的结构与其规模、货币乘数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央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有效运行也会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在通过相关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存款货币银行理论对电子支付的发展可能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的影响进行概括性的理论分析,对电子支付影响货币政策的程度和方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以探讨电子支付背景下货币政策的运行规律和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