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COSO发布的风险管理框架完全适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的一个标准。依据此标准,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评价,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符合性测试,可以确定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健全程度和得到遵循的程度,进而确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是否可以依赖以及可以依赖的程度,以此来发现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张萍 《会计师》2019,(2):30-31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财务风险都具有客观性,但通过卓有成效的措施,财务风险可防、可控制,这就需要企业高度重视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而使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不仅分析了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从多个角度提出了构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财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大影响。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通过健全的内控体系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将财务风险降低至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因财务风险过大使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本文对财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控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讨,期望对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当企业尚未系统地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时,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开展“风险控制评价”来揭示企业风险,推动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开展.本文以电网企业为例,系统地阐述了风险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孔燕 《财会学习》2023,(36):17-19
本文旨在研究内部控制对园林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建议并进行实践案例分析。园林工程企业面临着多种财务风险,如资金流动性风险、成本控制风险和项目风险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财务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要素,并分析了园林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和原因。接着阐述了内部控制对园林工程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包括风险识别和评估、资金管理和预警、成本管理和控制、项目管理和风险防控。接着,就完善内部控制提出了建议和策略。此外,还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内部控制在园林工程企业的应用,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园林工程企业提供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程显业 《中国外资》2013,(15):134-135
煤矿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对于保障我国的能源供应,实现国家经济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煤矿企业财务风险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煤矿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特点以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强化煤矿企业风险控制管理的措施,可以为煤矿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提供合理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浅谈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风险控制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论是房地产业、金融业、海关税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各行各业,相比于经营风险的可见性,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其造成损失的杀伤力却让经营者不得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财务风险控制模型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务问题所带来的风险,而不同企业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要建立适合其需求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本文对电力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风险控制模式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篇文章主要对风险管理的基本含义进行阐述,从资金统筹风险、资金使用风险两个方面入手,解析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投资风险的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提出物流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风险导向审计实务的基本内容在审计过程中,一是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健全性进行审计,评价体系建设是否完善;二是在体系健全性的基础之上,审查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查找风险防控措施在设计和执行方面的不足,分析审计防控失误事项的种类;三是针对审计发现防控失误事项分析结果,评估确定风险防控失误的影响程度;四是综合审计结果,对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作出总体评价,撰写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0.
税收风险管理是国际税收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税务风险管理流程及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税收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税务风险管理战略规划、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评价、税务风险控制、税务风险控制绩效评估.这些环节联系紧密,相互衔接,构成了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现金流风险识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金流是企业财务状况的综合表现,对现金流风险的识别研究是企业实施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本文认为,对现金流风险识别应把握三方面工作:首先,要对现金流量表结构进行研究,通过现金流来源的不同构成形式,以及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分析,探究企业现金流的综合风险状况.其次,要在现金流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理性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建立主成分分析模型,合理界定风险临界区域,进一步分析现金流风险程度,使企业充分认识风险,加强现金流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2.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方法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财务风险预警是企业集团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结合企业集团管理实践的基础上,理性遴选具有较高显著性水平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在科学合理制定各预警指标评价标准的基础上,采用通行的指标评分法对集团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企业所处的财务风险级次,从而实现对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有效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很多的企业不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也没有认真的落实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这项工作,这不但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笔者根据实际情况,针对集团公司财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银行监管按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为总体监管和12类分项监管;银行大股东属性包括政府类、金融企业类、外资类等.总体监管可以有效地降低银行风险;大股东为工业类、金融类企业的银行能够更好地控制风险,而家族类银行的风险程度较高;通过对分项监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加强对所有权、资本要求、经营活动限制、外部审计要求、流动性、存款保险制度、退出及监管效率八个方面的监管可降低银行总体风险,而加强准入、内部管理、资产分类配置、信息披露这四类监管反而会增加银行总体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境外投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企业的微观投资行为也是政府的宏观管理问题,境外投资比国内投资面临的风险更大。因此,要防范境外投资风险更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通过建立境外投资协调机制对境外投资予以监管和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境外投资风险预警系统,加强境外投资风险的识别和预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风险价值法和压力测试法的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只给出风险相对严重程度的不足。建立风险量化评估、预警和控制体系,采用优化组合方法,实施一体化风险管理,规避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构建工商银行先进信贷风险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先进的信贷风险文化是成功管理信贷风险的基础。目前工商银行正处于风险管理革命与产权革命并存的关键时期,提升工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有效兼顾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先进信贷风险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运用现代管理学和金融工程学理论,从打造工商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出发,借鉴国内外银行经验,结合工商银行信贷经营实践,阐述了信贷文化与风险管理的辩证关系,并从精神、制度、行为和物质等四个层面勾画了构建工商银行先进信贷风险文化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18.
Fund manag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 financial markets. But research also indicates that fund management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may contribute to the buildup of systemic risk and severity of financial crises.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provided a number of new experience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fund managers to systemic risk. In this article, we focus on these lessons from the crisis. We distinguish between three sources of systemic risk in the financial system that may arise from fund management: insufficient credit risk transfer to fund managers; runs on funds that cause sudden reductions in funding to banks and other financial entities; and contagion through business ties between fund managers and their sponsors. Our discussion relates to the current intense debate on the role the so‐called shadow banking system played in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Several regulatory initiatives have been launched or suggested to reduce the systemic risk arising from non‐bank financial entities, and we briefly discuss the likely impact of these on the sources of systemic risk outlined in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9.
In an earlier paper, a general risk equation, applicable to all non growth systems, and inclusive of financial systems, was derived. It related expected throughput capacity of any system to both system resources and positive risk of loss of throughput capacity. Two risk measures were required, a new MEL‐risk measure, and the conventional standard‐deviation risk measure.

In this paper we show that the two apparently distinct risk measures are intimately related, and that which one is appropriate depends merely on the time period over which the risk is calculated. We show, ultimately by application of the Central Limit Theorem, that if we merely sufficiently alter the time period, at some point the need for one measure will transition into the need for the other, without any change in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system.

This leads to a comprehensive risk measure that defaults to either the MEL‐risk measure, or standard‐deviation measure, depending not on the physical system, but merely on the time period over which the risk is calcul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