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侯书屏 《经济视角》2000,(12):36-37
白城市洮北区三合乡宝山村,共有5个社,355个农户,总人口1182人。耕地面积678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57公顷。连续几年,宝山村农民人均收入在全乡名列前茅,率先达到脱贫致富的目标。究其原因,那里活跃  相似文献   

2.
所谓农业经纪人是指那些从事某一专业生产的大户和专门从事某些农产品购销活动的农民。农业经纪人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的农民群体,是一部分有一定市场意识和经验的农民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特点,在不断的市场摸索中,寻找到的一种新的从业方式。它的出现,形成了新的市场定位。一方面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开始形成农业生产中农民的从业分化,农业专业化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加快了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农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因此,正确认识农业经纪人的作用,加强对这支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仅是保护和提高农民利益的…  相似文献   

3.
汪全尧  徐军仓 《时代经贸》2010,(20):228-228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农民经纪人在组织农产品流通,引导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农民经纪人数量明显不足,专业素质低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大力培养农民经纪人,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仍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胡永利 《经济视角》2012,(4):151-152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起始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办好小学教育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整体素质差、经费紧张、推进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学难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加快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鼓励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蒋达 《江南论坛》2000,(10):36-36
所谓经纪人,是指在买卖双方间充当介绍人而获取佣金的中间商人。农业经纪人队伍,这个活跃在田间与市场,以推销农副产品为业的社会商业群体,是搞活农产品流动的重要市场中介,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支重要力量。已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 一、农业经纪人的基本特征 1、市场导向性特征。农业经纪人一般是从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者中分离出来的。他们通过一定时期的农副产品的销售实践和闯荡,逐步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对农副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地区之间价格差价、批发零售差价、季节之间的价格差价,以及销售渠…  相似文献   

6.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ates that four types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roads, electrcity,communications, and education hav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non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in China. However, the specifics and the degrees of these influences are different.Therefore, different policies have to be implemented respectively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limited funds in China.Meanwhile, the maturity level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as with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regional discrepancy.The levels of maturity decrease from east to west. it is urgent that the current weak situation of 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in western China needs to be improved.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农村流通市场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体系不完善、规划滞后、监管不到位和缺少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商品等突出问题,认为一要提高认识水平、强化监督检查,二要立足优势发展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三要着力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网络。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农村成人教育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还十分薄弱。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缓慢的原因,阐述了成人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勉 《财经科学》2000,(2):102-105
  相似文献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苏南农村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随着苏南农村大力发展经济,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耕地逐年减少,大气质量严重下降,河流、湖泊水质下降,局部地区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2.
从参与主体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荣静  杨川 《经济师》2006,(7):39-4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中央、地方政府和农户个人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组织,自建立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文章从新农合参与主体—农民、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角度针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收入分配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兴罗 《生产力研究》2005,(7):35-36,49
二元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制度性因素,因此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进行分配体制的创新,即把二元的收入分配体制变革为城乡一体化的收入分配体制。该文论述了建立城乡一体化收入分配体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立城乡一体化收入分配体制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是一国政府为全体国民因各种原因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贫困时,向他们提供的生活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改革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遇到了保障体系不健全、覆盖面窄、水平低、管理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因此改革农村社会保障是适应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从中部地区的实际出发,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应该从农民的增收与减负、稳定土地承包政策基础上适当促进土地流转,以及加强农业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三个方面入手,既要注意国家财政的政策扶持,也要注意相关措施的配套,如推进基层政府的改革,强化各种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关心农民”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在若干农民问题中,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重要,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如何建立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如何解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澄清糊认识,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村建制镇宜居指数,设计一套全方位评价农村建制镇宜居质量的指标体系,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探讨农村建制镇宜居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经济发展、设施环境、居民生活、社会进步4个评价子系统和农村建制镇宜居指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但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而目前我国“地区”一级建制逐渐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其工作重心也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过去由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县级行政体系被肢解,逐渐形成了“双重衙门体制;”乡镇政府又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村民自治也一直受到了地方行政权力的制约,且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结果是造成乡村社会出现了管理上的“权力真空”。因此,中国下一步应按“撤地、强县、精乡、实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撤消“地区”建制,强化县级政府功能,精简乡镇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充实村民自治必要的经费供给,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shows that standard trade models can be adapted to address crucial policy issues in our dynamic, imperfect-information world. It also shows that intermediated trade is essential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1.2 billion-person Chinese economy; yet, notwithstanding sincere intentions in Beijing and Hong Kong, subtle changes may deny Hong Kong its irreplaceable catalyst role, leaving China ultimately to technical stag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