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转移资本市场上交易最活跃、使用最广泛的金融创新产品。本文创新性的引入资产、负债和利率模型,结合我国地震损失程度和频率分布对我国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资产负债管理视角下首次对多风险因素作用下的我国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道德风险、基差风险对巨灾债券价格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其共同作用使巨灾债券价格进一步降低,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分散上述风险。本文研究对保险公司发行巨灾债券具有精算定价参考作用,同时表明保险公司在发行巨灾债券时应当加强其资产负债管理,以达到规避风险、保障偿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主权债券利差的变化作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多种复杂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利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一般风险规避指标,选取2008-2013年欧盟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对金融危机以来主权债券利差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债务总体规模和宏观经济的基本要素对主权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对主权债券利差的影响则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奚晨亮 《时代金融》2012,(14):28+30
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资产来源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本文研究了影响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价格的因素,包括投资标的物价格的波动以及不同的合同规定。进而提出了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对这些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价进行研究有利于降低风险和亏损,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的纠纷,促进金融循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奚晨亮 《云南金融》2012,(5Z):28-28
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资产来源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等。本文研究了影响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价格的因素,包括投资标的物价格的波动以及不同的合同规定。进而提出了债券类银行理财产品的定价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对这些理财产品的市场定价进行研究有利于降低风险和亏损,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的纠纷,促进金融循环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赵旭 《投资研究》2012,(8):121-131
作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一种,GDP挂钩债券在国外发展比较迅速。本文从发行人和投资者的视野,分析了GDP挂钩债券的产品结构、定价机理和设计要点等,特别是探讨了GDP挂钩债券定价的理论模型,剖析了GDP挂钩债券的定价特点及GDP期权模型,对GDP挂钩债券与GDP变化之间的关系即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算例进行了价格模拟,其研究思路和结论对中国宏观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创新产品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风险交互均会对债券利差产生影响,其中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最强,提高了流动性风险与违约风险对债券利差的边际效应。通过分析不同违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组合下的风险交互对债券利差的影响差异,发现风险交互效应与违约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风险等级不存在必然联系,中(低)风险组合的债券可能存在高风险交互效应,因而在受到负面冲击时可能发生实质性违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构建金融科技指数,选取2010-2021数据研究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异质性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会显著增加大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然而对地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关系不显著;不论大型商业银行还是地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都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金融科技对地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降低作用更显著。政策上应该既发展金融科技,但也要注意其中蕴含的风险,加强对金融科技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建立了考虑信用风险和利率期限结构的二叉树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可转换债券的理论值与实际市场价格有一定的偏差,但模型对它们价格的拟合度还是比较好的,理论价与市场价的走势是很相近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债券风险估值与简化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是债券投资者面临的最严峻的风险,对这几种风险的精确估计是债券定价的合理依据和债券投资者有效风险管理的前提.本文介绍一种风险估值的模型--简化式方法,并探讨它在债券定价、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违约损失率估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论分析提出金融科技、国家监管政策与P2P行业的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的研究假说,构建P2P平台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P2P平台流动性风险,但显著提高了P2P平台的信用风险;监管政策降低了P2P平台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由于政策实施的滞后性,影响效果不够显著;监管政策的实施有助于金融科技对P2P平台风险的抑制.根据研究结论对P2P平台未来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