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之窗》2010,(10):4-5
背景:最近。一个关于武汉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上万名妈妈根据带宝宝看病的经历和体验,列出了武汉各大医院儿科的“好医生”和“坏医生”,吸引了数十万网民阅读。如今,这个帖子成为很多妈妈的“看病指南”。  相似文献   

2.
核心内容:在香港,看病很容易,费用也很低,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家庭的负担。香港医疗制度比较完善,同时拥有高度透明的投诉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伦教医院499名职工一个月内就看了5000余次“病”,相当于每人每月看病6次。这是一个教训,也是一面镜子,它不仅照出当前医保制度的不足,也照出医改道路之艰难。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化州市丽岗镇尖岗岭,有一个专治癌症的“神医”——董草原,不但相隔千山万水的癌症病人前来看病,甚至海外的癌症病人也漂洋过海慕名而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群众能够从医改方案当中得到哪些实惠的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次医改的核心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降低群众个人支付比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平时少得病,二是看病更方便,三是看病有保障,四是看病少花钱。  相似文献   

6.
关于群众能够从医改方案当中得到哪些实惠的问题,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这次医改的核心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降低群众个人支付比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平时少得病,二是看病更方便,三是看病有保障,四是看病少花钱。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产业》1996,(8):34-34
到医院看病要注意什么不少人都有到医院看病的机会,有些人不了解看病知识,因此往返周折,延误病情。这里介绍一些注意事项,也许能给您提供方便,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选准科目挂号。一般综合性医院,科目比较齐全,病者要根据自己的病选择不同的"科目挂号。比...  相似文献   

8.
加快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是落实国家医改精神的重要举措,既有利于改变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状态,又有利于实现群众就地看病。尽管认为新一轮的进城看病潮由多种因素造成,但不管是爆满的县级医院,还是乡镇或社区医院负责人,都认为这种病患的逆向流动与基层医改有关。近年来,农村和城镇的医疗服务也在这时全面展开,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大大增强。国家对于基层医疗卫生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结合实际、切实了解人民看病问题,加大基层医疗发展,为百姓创造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9.
谁最关心GDP     
GDP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与就业、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甚至看病和上学、买房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但普通百姓不会关心具体的数字,因为GDP即使影响就业、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以及看病和上学、买房等事情,也不是百姓左右得了的。  相似文献   

10.
台湾从 1997年 3月起实行“医药分业”。而以前则是看病取药一竿到底。为什么他们要实行“医药分业”的做法呢 ?因为他们发现,看病取药一竿到底的毛病甚多。 1.实行医药分业好处多   原先,病人看病,医师开好处方后,似乎医疗工作即告结束。其实,对病人的用药指导和保健咨询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到医院看病之后,所取到的药品,虽然已注明是“饭前”或“饭后”服用,但许多人均自行解释为“吃饭的前一刻”或“刚吃完饭的时候”吃药。台湾“卫生署药政处”指出,其标准的“饭前服药”是指吃完饭后至少 2小时,或吃饭前 1小时吃药。也就…  相似文献   

11.
5年前,她从繁华的省城来到平山县一个偏僻的老区村居住,并免费为这里的村民看病。至今,这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仍留在小山村里救死扶伤,成为这里最受欢迎的“编外村医”。中国老促会会长邱金凯高度评价并登门看望这位为老区人民奉献爱心的退休医生。  相似文献   

12.
钟宇 《中国西部》2009,(5):77-77
新医改的出台引起了百姓、企业等全社会的关注。新医改的改革不仅仅是让老百姓走出看病难、难看病的困境,如何让医疗企业更加有序、健康地发展也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价值取向。这进一步体现了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3.
近三年来,针对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看病”、“读书”、“住房”等“困难”,经济学人在对我国如何发展“医卫”、“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的等事业的讨论中,搞好公共产品(包括服务)生产与提供,已经成了一个流行的话语,公共产品成了一个在媒体中使用频率很高的关健词。尽管许多人使用这个词,但是对这个词的含义的理解却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4.
高阳 《今日重庆》2014,(17):59-59
小小的村卫生室不过40平方米左右,但却能解决村民看病的大问题。撤并村卫生室建设是去年开始垫江县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的是解决农村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让他们能够就近就医。垫江县2013—2014年计划建设75个撤并村卫生室,截至今年5月,已经有37个建成投入使用,预计今年10月底可全部投入使用,届时,会有更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5.
“先看病后付费”的诊疗模式,自2010年在山东省济宁市率先试点以来,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份开展试点。这一打破惯例、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并倒逼医保制度改革的做法,受到各界强烈关注,有人叫好,也有人担忧。两会期间,《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了包括济宁“先看病后付费”改革的操刀者陈颖代表在内的多位代表委员,共同探讨这一模式的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16.
黄炳华医生今年72岁,按理说这个年龄应该安享晚年了,可他却没办法闲下来,因为从四面八方来找他看病的人实在是太多。每天早上8点开始接诊,饭后又接着工作,直至晚上患者走完,最多时间一坐就15个小时。平均每天达到80多人,最多时多达133人,如此大的工作量就是一个年轻的医生也受不了,  相似文献   

17.
曹林 《浙江经济》2009,(5):23-23
看病不难也不贵是中国式偏见 不信任就会带来恐慌、公众之所以如政协委员所说,不去家门口或者小地方的医院,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医院没有好医生好设备。看病不同于买东西,东西质量的高低.至多关系到生活的品质,但医疗水平的差别,带给个体的可能是终身的幸福或痛苦,兹事体大,不可不重视.所以就会出现“全国人民上协和(医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接触医疗市场及经历医生工作时.京城名医网现任CEO赵达就曾经发现一个长期存在的难题:一些偏远地区的老百姓看病之难是居住在大城市里面的人难以想像的,基层医生的技术、设备水平都较低,与此同时,国内尤其是京城不少名医并不是都拥有充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张蓉 《魅力中国》2014,(20):37-3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我国政府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医疗保障的缺失。以河南省西华县为研究切八点,对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引进前后农民看病问题的改观现象,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制度的引进和工作开展效果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医咋就没个度量衡 傅晓鹏(男,30岁,福建人,医疗器材销售经理,大学本科)去年一个老中医给我看病,很牛,退休前是某中医院的院长,熟人介绍的。开了个方子,让我去抓药,买个砂锅熬着喝。说:“每天早晚两次,每次用四碗水把药熬成八分水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