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基层行,曾目睹过这样的怪现象:听说上级行要来检查了,有些人就开始惴惴不安,多方打听检查人员什么时候到、检查哪些内容;等到检查人员光临,则惶惶不可终日,表面若无其事,暗中却在观察检查人员的动向,如果被查出问题,又是卑躬屈膝,又是千方百计和检查人员套近乎、说好话、赔笑脸,希望检查人员高抬贵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相似文献   

2.
《快乐工作》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在工作中不失去热情,你会生活得更决乐。”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的一生中平均工作时间是9.1小时/天,占了三分之一还多;如果你在工作中毫无热情,得过且过,那除去睡觉休息的时间,我们生活中的大半时间都将变得索然无味。因此,快乐地工作不仅仅是关系到工作质量的问题,还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这么说: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相似文献   

3.
毋庸置言,我们的生活目标之一就是快乐,我们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也是快乐。然而,身处红尘,放眼四周,人们常说生活得并不快乐,常被一种不可名状的困惑和无奈缠绕着。为什么不快乐呢?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使自己拥有快乐?《增广贤文》告诉我:人生快乐有三题,那就是善于比较,勇于放弃,学会遗忘。  相似文献   

4.
王国庆 《金融博览》2011,(11):80-80
前不久,在〈金融博览》(2011年第5期)上看到了一篇题为《老王》的文章.心灵受到了震撼.不仅为”老王”《中国人民银行105库副主任王宗瑜)的感人事迹,也为本文作者——人民银行副行长马德伦对一名基层普通员工的这种人文关怀而心生敬意。初读《老王》,就被那种质朴纯净的语言、白描化的人物描写以及感人至深的细节所吸引。认真品读其间,一个忠于职守、埋头工作,远离主流社会、沉默如大山的基层库管员形象便跃然纸上。文章作者在讲述故事和演绎人物性格的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拷问和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桂平 《金融博览》2009,(5):76-76
“美国怎么了?”这句话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次次地被人们问起。大多数人是在自言自语,或者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或者是对自己被全球金融风暴波及之后的愤恨,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得到答案,似乎也没有兴趣去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有人在认真地思考,不但思考而且思考的很早很深——远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相似文献   

6.
一本"好书"的定义是这样的:它要么能够改变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要么能改变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位世界级的金融大师,一个每年捐赠善款高达4.5亿美元的大慈善家,一名有着传奇一生的智者,索罗斯先生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本"好书"—《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索罗斯得享大名,当然是因为他是一名金融大鳄,是对冲基金概念的首创者。但是,就真实的他来说,或许称其为一名哲学家更为允当,在金融业上所取得的成就,无非是他哲学观念所带来的副产  相似文献   

7.
"美国怎么了?".这句话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次次地被人们问起.大多数人是在自言自语,或者是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疑惑,或者是对自己被全球金融风暴波及之后的愤恨,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真正得答案,似乎也没有兴趣云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我闲读《周易》,越读越感到《周易》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在古代是生活教科书,到如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道德心理、风俗习惯,显示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历时之久,为世界各民族所仅见。我们只有对《周易》进行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解读,并用辩证的历史的宽容的态度进行分析,才能感悟《周易》蕴涵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话别,在我卸任之际,在秋末冬初的季节,在黄叶飘零的日子,在凝重而又有些感伤的空气里.读马德伦副行长退休感言《话别》的第一句,我便有了一种伤感.记得第一次接触和认识马德伦副行长是在2010年人民银行系统开展八个摒弃,八个恢复的学习讨论活动中,他白话文的发文形式,给我印象特别深.第二次是2011年,总行内网、遵义中支论坛突然开始盛传一篇名叫《老王》的宣传稿,当时单日点击上万次,即便是现在仍未有逾越,我兴冲冲进去一看,作者落款赫然是马德伦.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有心重读《庄子》。就是这本书,让我走近了庄子,也让我对人生、对审计事业有了新的感悟。蕴含着大智慧的庄子思想,对我们的财务工作有着不容忽视的启示。一、淡泊名利,感悟真谛。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命的价值,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我觉得,人作为有人格、有尊严的生命,应该知道什么最重要。荣华富贵固然好,但人格尊严更重要;物质享乐固然好,但精神高洁更  相似文献   

11.
《金矿》讲述了一家具备技术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企业,因为种种原因陷入财务困境,濒临破产。危难之际,经验丰富的精益专家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有竞争力的生产运作系统。通过消除浪费、持续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库存很快转变为流动资金,企业转危为安,实现了盈利。简单的故事,轻松的阅读,深奥的道理,“贴近客户,善待员工,低成本,零缺陷”的精益管理文化深深地触动了我。  相似文献   

12.
张斌 《金融博览》2012,(19):88-88
“话别,在我卸任之际,在秋末冬初的季节,在黄叶飘零的日子,在凝重而又有些感伤的空气里。“读马德伦副行长退休感言《话别》的第一句,我便有了一种伤感。记得第一次接触和认识马德伦副行长是在2010年人民银行系统开展”八个摒弃,八个恢复“的学习讨论活动中,他“白话文“的发文形式,给我印象特别深。第二次是2011年,总行内网、遵义中支论坛突然开始盛传一篇名叫《老王》的宣传稿,当时单目点击上万次,即便是现在仍未有逾越,我兴冲冲进去一看,作者落款赫然是马德伦。  相似文献   

13.
关于《周易》的成书年代及何人所著,众说纷纭。我闲读《周易》的态度是,避“难”就“易”,对书中疑难处,不理睬,不钻研,“不求甚解”。只是将书中感兴趣的观点与现实联系起来读,古为今用,体味新意,自寻其乐。读《周易》有感于其体现的和谐理念。下面从“国”与“家”两个方面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徐润恒 《深交所》2009,(6):75-75
在我的理解中“不确定”这个词通常是带点点不太好的意思,而“肯定”则通常是比较褒义的。但是,自从学完《桃花心木》这篇课文以后,我对“不确定”和“肯定”这两个词有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闻名世界的惠普创始人戴维·帕卡德曾感叹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可见讲究细节的极其重要性。其实,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细节的竞争才是最终和最高的竞争层面。当今,随着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要求精细化的管理和生活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走通天路》是为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而出版的一本新书。是《新民晚报》记者对数十位进藏老干部的采访集锦。书的封面,就是翻越雪山,行进中的解放军队伍,险峻威武,气势磅礴。  相似文献   

17.
惠平 《金融博览》2022,(5):94-95
最近看到志凌兄又出新著《金融变革与银行守正》,对他思考不断、研究不停、笔耕不辍的勤奋和家国情怀敬佩有加,更对其书中观点颇有共鸣,不过,若想准确地描述其重要价值并非易事. 正巧最近读到了一则关于特斯拉CEO马斯克入选美国工程院院士的消息.其中讲到,马斯克称自己是运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而这个"第一性原...  相似文献   

18.
金融行业作为直接面向客户的窗口服务单位,员工以一种什么心态服务客户一直是我认真思考的问题。通过阅读《沈浩日记》,使我对这一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沈浩日记》真实记录了沈浩同志从学生到成为模范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他在小岗村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崇高品格,展示了当代共产党人无  相似文献   

19.
张翠珍 《金融博览》2014,(17):84-84
除了将剩余的钱存在银行,我没有做过任何投资.对于股票,我充满了恐惧,曾骄傲地说:“我从来不做投机的事情.”节日期间百万庄图书大厦搞图书促销,全部图书8折.实际上,我持有该店的金卡,全年享受8.5折待遇,本不必对此活动如此热衷.但历来促销信息都是对女人有诱惑力的,这次也不能幸免.不过,现在看来,我倒应该感谢这次活动,它让我认识了他——《巴菲特传》. 初读几页之后,我就有一个感觉: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天赋,一是性格.这个感觉在我最终读完全书之后得到了确认和加强.每个人都是有天赋的,但需要有人发现我们的天赋,并给它适当的土壤、空气,让它生长.人们命运的不同表明,不是每个人的天赋都被发现了,并且被发现的天赋不是都得到了支持.  相似文献   

20.
罗煜 《金融博览》2010,(13):80-80
当投资者的财富随资本市场的繁荣或崩溃而跌宕起伏.当金融工程师为设计出精妙的衍生产品而沾沾自喜.当人们在养老金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庇护下安享天伦.智慧与狡诈.贪婪与保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