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房地产泡沫、房地产热与景气周期的学术观点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是否有房地产泡沫 有关房地产有没有泡沫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末,由魏杰先生以“房地产的冬天”首先揭开了这场论战。魏杰先生只是凭借经济学家的直觉认为房地产的发展有些问题,其论点和论据都不够专业,经不起包宗华先生的反驳。但是,泡沫论战并没有偃旗息鼓,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在“中国金融:走向理性繁荣”研讨  相似文献   

2.
沈阳储运集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储运为主,多种经营,盘活资产,多元发展”的发展方针,经过实施储运延伸战略、资产经营战略等。拓展了主业经营领域,盘活了存量资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内很多人对高新技术产业变得兴趣盎然,而对传统产业似乎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兴趣。由此引出了一个问题:中国传统产业究竟何去何从?本刊记者就此问题,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魏杰教授首先表示,目前国内有一种倾向,似乎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而我们也应该把主要力量放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尽快淘汰传统产业部门。但实际上,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还不能放弃传统产业部门,传统产业部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是极为重要的。魏杰教授为…  相似文献   

4.
对人力资本要恩威并举——访著名经济学家魏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讯记者冯立新/孙勇报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们对于人力资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更加深化。前不久在中国召开的APEC会议甚至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中心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人力资本?人们又如何运用好人力资本?为此,本刊记者就这个问题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魏杰教授首先介绍说,人力资本,不是指企业的所有人,而是指两种人:一个是职业经理人,一个是技术创新人。人力资本作为经济学的研究课题,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但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特别是体现在企业的体制上,则是近十年的事情。魏杰教授接着指出…  相似文献   

5.
信息大观园     
国企改革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指出,目前国企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 ——体制留下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一是政企不分。这种“不分”不仅表现在经营过程中,且渗透到每个角落,如企业有行政级别,经营者也有行政级别,完全按政府人员的规则进行管理。二是经济负担重。三是分配吃大锅饭。四是企业里的几大利益结构调  相似文献   

6.
晓艳 《企业天地》2002,(10):45-45
企业多元经营,如何才能防范风险,取得成功保障?不少企业的成功实践表明,坚持自己既有的经营特色,并努力将特色做成特长,就可有效地降低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从而,使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得到成功实施,取得预期的理想成效。企业界有一句行话:“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它道出了单一经营企业的风险所在,也指出了开拓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正因于此,可以认为,多元化经营是有利于企业减少风险的一个重要方式。然而,有利于减少风险的多元化经营,其自身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众人皆知的“巨人倒地”的多元化经营教…  相似文献   

7.
秦晋 《上海企业》2007,(7):61-63
自从20世纪80年代企业文化这一概念传入中国后,人们对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内容构成等在理解上存在很大差别。经济学家魏杰先生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观。诚然,按照文化形态概括,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的实体文  相似文献   

8.
没有对企业家合理的激励,就没有企业的一切部分经济学家和企业经营者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企业家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培养和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家队伍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保证。不改革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国企改革很难成功。记者近日在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调研采访时,高尚全、周叔莲、王珏、魏杰、钟朋荣等经济学家,以及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衮矿集团董事长赵经彻等企业经营者,就建立“企业家机制”问题发表了自…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文化支撑的企业干不成事。”今年四月初,在海滨城市大连,当笔者坐在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对面,请他谈谈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时,快人快语的魏杰教授开门见山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认为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 ,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 ,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资本输出 ,但主要是资本输出 ,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 ,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 ,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一、“走出去”的主体是政府 ,还是企业 ?二、“走出去”的主体是国企 ,还是民企 ?三、“走出去”的风险防范来自行政约束还是企业利益约束 ?  四、“走出去”是单纯的市场目标 ,还是多元的目标 ?五、“走出去”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是采取独资 ,还…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日前在接受忡国改革报》采访时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必须义无反顾,只能不断深化,不断向前推进。国企改革为什么没有退路?魏杰认为:一是旧体制的遗患还没有清除。比如政企不分,现在不仅企业仍有行政级别,经营者也有行政级别,对经营者还是按政府人员的规则进行管理。再比如负担过重的问题,退休金、债务、冗员、办社会等仍压在企业身上,分配上的大锅饭仍很严重。二是产业定位与规模定位有误。比如,国有企业在公益性、垄断性、导向性产业是有优势的,世界各国的国有企业多分布在这些产业中,而我国的国有资产却大量积压…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2,(11)
<正>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指出,企业要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五个战略":一是产业战略。随着产业的提升,就要求企业必须提升一整套相应的产业战略。二是市场战略。这是指怎样争夺市场,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外谈到市场战略的时候,一般包括价格、品牌、销售的形式等等,有一整套的决定,这恐怕是在我们的大量企业中很难看到的。三是要素战略。包括三大要素:技术、人和资金。四是国际化战略。五是资本经营战略。资本经营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资讯平台     
中国政企关系面临“十大转变”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管学 院教授魏杰认为,与以往中共的会议 报告相比,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没有把 国有企业作为一个标题提出来,而是 探讨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实际上 是从更高的层次来考虑企业的问题, 却重新界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与原来相比,未来中国的政企关 系面临“十大转变”,这对中国企业的 发展,将会有非常大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1,(5):13-13
知道王茂祥是在中央电视台二套经济节目广告里。茂祥集团是从工业起家,现在走上多元发展之路,吉林通化爽口山葡萄酒、茂祥药业均是多元发展的结果。王茂祥说,药业将是茂祥集团未来的主业。  相似文献   

15.
著名经济学家魏杰谈私营企业的发展趋势谢光飞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20周年,在这20年里,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为重要的表现就在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壮大。党的十五大已经将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去年5月,我国的私营企...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知名企业在国际经营中提高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家指出,加入WTO后,我国企业决胜于国际市场,关键在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长远的起决定作用的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超越竞争对手并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它包括核心技术、核心主业、核心市场及其组织协调、市场应变能力等,其内涵是提供给消费者更高的[(\262\372\306\267\241\242)368.4(\267\376\316\361\241\242)]文化与价值。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来说,核心竞争力往往又有所不同。近年来,我国知名企业认真探索提升企业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积极实施全…  相似文献   

17.
油田多种经营企业其主要成从是长期以来主业兴办的集体企业,兴办多种经营企业既是主业发展的主观选择,更是当时的历史条件所致。随着主业的改革发展,多种经营企业的改革也一步比一步快,其管理方式也随着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主客观环境的变化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承包制经营向责任制经营转变,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时期和产权制度改革以来,管理方式得到了不断创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杰  沈莹 《企业活力》1997,(1):16-19
国有企业资本金不足状况分析魏杰沈莹大家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本不外乎两个方面的来源,即资本金投入和借入资金,又称业主资本和负债。虽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的发展使举债经营成为现代企业的共同特征,但负债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杠杆效应是有条件的,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9.
长弓 《英才》2004,(9):27-27
十年前,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的左大培发表《经济学界也要反腐败》一文,开始提出“经济学家良心”的问题,十年之后,经济学家魏杰提出辞去“新疆屯河”独立董事,这个问题再起狂澜。大家都在谴责为利益集团而“出卖”良心的经济学家,谴责“以我心换你薪”的勾当;同时,每一个有嫌疑的经济学家,都在为自己的言行义正辞严地辩解,而且听起来都情有可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企业界对核心竞争力问题越来越重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问题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我国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时出现了“重内轻外”的现象。为此,本刊记者就核心竞争力的制度保障问题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