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Claudio Morana 《Empirical Economics》2008,35(2):333-359
The 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to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comovement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a large scale macroeconometric model, set in the factor vector autoregressive framework (F-VAR). The findings point to
a relevant role for both 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tegration in explaining international stock markets comovements for the
G-7 countries. While economic integration would exercise its effects through the common response of stock markets to global
economic shocks, financial integration would operate through financial shocks spillovers, particularly at the regional level.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在于这种代价能不能承受,值不值得承受。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是一些看起来与经济问题无关的公共政策,如果细心分析总是可以发现其中的经济学逻辑。这一逻辑告诉我们,公共政策是通过比较其成本和收益而产生的,公共政策存在的理由在于它的社会成本小于以市场和企业自行解决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运用Karras建立的产出增长率和通货膨胀模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框架,分析经济开放度对我国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无论是以M0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还是以M1作为货币政策的测度指标,它们都反映出:在长期,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但从短期来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不一定会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有时反而会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6.
财政政策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西部大开发投资政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国省区水平上的面板数据,借鉴Kiel处理面板数据的方法,对西部大开发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政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物质资本投入虽然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速度,但是该政策并没有缩小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仍然落后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西部大开发的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并没有显示出其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表明,北部、东部和南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发展能够保持较高同步性,西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呈现较强的独立性特征;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总量经济的关系呈现出在扩张期同步性较强、在紧缩期同步性较差的特点,紧缩期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更为显著;货币政策在不同地区效力不同,东部地区对利率政策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资金推动仍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1978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和VEC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实证研究我国公共支出结构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投资性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政府行政支出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增长,长期会抑制经济增长;文教科卫支出具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效应;财政转移性支出长期看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但贡献率较低.因此,有必要优化公共投资性支出结构,提高政府行政支出效率,加大文教科卫支出和财政转移性支出的投入力度,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支出对人类发展指数影响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用我国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度量政府支出,计算出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作为我国财政政策变动的代理变量,用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度量人类发展状况.对数据整理后,形成政府支出增长率和人类发展指数变动的时间序列.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政府支出变动对人类发展指数变动的影响,在借鉴其他学者对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1990-2003年间,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动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也不能相互解释,我国财政政策依然是以拉动经济增长为政策偏向的,考虑财政政策变动的时滞,发现其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货币目标区模型、货币政策反应方程以及外汇储备与基础货币之间的关系方程,对2005年7月汇改前后我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变化情况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汇改后我国的利率政策自主性较汇改前增强,但货币数量政策则由汇改前的具备自主性变为汇改后的缺乏自主性;在我国,通过增强汇率制度弹性以提高利率政策自主性是可行的,但对货币数量政策并不成立。研究结果还表明,我国应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本文运用行为均衡汇率模型和协整理论,测算1984—2004年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季度状况,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此期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币值低估和两个阶段的币值高估。结合这21年间中国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划分阶段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可以发现:较大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产生了比较明显的影响;而低幅度的实际汇率错位,不会对经济产生较大危害,经济系统本身可自动调节;另外,实际汇率错位对涉外经济变量的变动有非常好的解释作用,这反过来证明,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状况的测算是准确的。通过建立计量模型,从1984—2004年整体时段来研究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实际汇率错位对出口和进口都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assesses themes developed in the authors' Economic Abundance: An Introduction (Dugger and Peach 2009) in the context of the so-called "Great Recession." In this paper, we make several arguments. First, there is always a substantial gap between actual production and the capacity of the economy to produce. Second, the great recession widened the production gap, but did not change the basic relationship. Third, the anti-recessionary policies, adopted during the recession, were anti-abundance policies, for the most part. Fourth, almost by definition, short-term (cyclical)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regimes do not address longer-term structural issues or the creation of widely shared abundance. Last, but not least, despite the great recession, and the myopic policy responses it generated, the abundant economy — based on a largely undamaged joint stock of knowledge — remains a genuine possibility.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效果实证分析——基于中国数据的VAR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非国有集体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原因加大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的难度.然而,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后认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必经途径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和进一步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I analyze the impact of regulatory policy on prices and demand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ervices across the European Union. I estimate a reduced form model of the mobile industry using panel data for the EU countries from 1998 to 2002. Among others, I find the following effects: liberalization of fixed telephone line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prices and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mand for mobile servic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prices.*I am grateful to Toker Doganoglu, Gerd Hansen, Eric Kodjo Ralph, Guido Friebel, participants at the 30th EARIE Conference 2003, the 2nd 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onference 2004 and the 19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EA 2004, and anonymous referees for valuable comments. I would like to acknowledge the generous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Volkswagen Stiftung and the Munich Graduate School of Economics which made this research possible. All errors are mine.1 Source: European Commission (1994).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traces out recent changes in the globalisation of merger activity and considers its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 of mergers and joint ventures. It argues that a large proportion of mergers involve small firms which may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competitive process and that regulation of large mergers should be complemented by industrial and financial policies to encourage the growth of smaller independent firms.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制度障碍进行了理论探索,并利用WIND资讯2004-2010年海外并购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正式性制度约束会通过产业保护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产生直接的显著影响,非正式性制度约束不仅能单独影响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并且能通过并购经验对正式性制度约束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伦敦、纽约、东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及其相应国家的大量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方法对国际金融中心演进水平与东道国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的发展会对东道固的居民收入水平、消赍水平和国家财政收入水平有显著为正的效应,而证券业的发展对东道固福利水平的效应不明显,国际金融中心的演进对降低东道国失业率也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李松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6)
文章通过建立一个包含货币政策、具有自动稳定机制的财政政策、金融中介机构以及粘性价格、粘性工资等特性的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在校准模型结构参数的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手段分析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贷款、消费偏好等8个外生随机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消费偏好和政府购买支出等冲击均导致我国经济上升,即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上升,贷款和技术冲击导致产出增加而通货膨胀下降,投资调整成本冲击导致产出和通货膨胀均下降,价格加成和工资加成冲击均导致产出下降、通货膨胀上升;货币供应量、技术和投资调整成本冲击是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财政政策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开发区集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开发区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产业空间组织的一种"转型制度"形式,正在经历一个企业"扎堆"向产业集群的转变。本文依据江苏省沿江开发区企业的微观调研数据,检验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产业空间集聚因素与技术升级对"落地"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从而揭示以开发区为载体的企业集聚的性质以及演变为产业集群的趋势。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进驻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政策租",由此导致开发区企业"扎堆"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集聚效应:靠近要素或者靠近市场的好处。企业一旦"落地"开发区,尽管它并不必然与关联企业在空间上集中,但其技术和市场行为必将与当地政府和产业关联要素发生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经济绩效和开发区的集聚效应。因此,在产业转移和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导致"政策租"耗散的情况下,基于开发区的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开发区的非政策性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在测度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而探讨了二者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进程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相对而言,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高级化则表现出较大的不确定性。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不可预测的周期性波动方面,而它们的影响机制却截然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来源,产业结构合理化则有助于抑制经济波动。总体上,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远远大于产业结构高级化。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产业结构政策时,应在强调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同时,积极突破制约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的限制条件,有效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充分发挥产业转型与升级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