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梳理中国公用事业30年的改革历程,本文发现中国公用事业仍存在区域内垄断经营、生产成本高、服务意识淡漠、规制目标偏离等问题。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重视公民权、强调公共利益、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中国公用事业规制应从新公共服务演进为新规制治理:引入第三方形成金字塔形规制框架,鼓励公用事业提升服务意识实现自我规制为主、合约规制为辅、命令控制规制为最后手段的规制治理新格局;通过公私合作的方式实行上级政府为PPP合约背书以提高公用事业合约履约规范性,保证作为履约方的地方政府履行合约;以市场多样化思维转变传统政府地位,政府不再负责提供服务,应转为提供高质量的平台以促进公用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作为一种新的空间地域组织单元正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当前我国各级各类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协调的现象,因此,加强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研究意义重大。通过回顾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群协调发展从概念内涵、评价方法、协调机制及战略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梳理和评述,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给予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协调发展:内涵、概念模型与实现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群是一定地域内的一组相互密切联系的城市,这组城市之间存在着规模等级和空间结构及功能分工,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和与之相对应的集体行为。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在内生与外生动力双重作用下系统秩序逐渐形成、整体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的演进过程,包括城市群内部的各个城市之间相互开放,形成有利于资源和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和要素优化配置的环境;通过竞争优选或者政府推动,形成以产业分工和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功能分化,依此形成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和发展上的依赖、互动关系;通过城市之间的平等协商或上一级政府的安排,共同解决跨区域的交通、通信、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城市群协调发展的路径有城市群发展战略与规划、政策法规、空间管制与生态环境治理、要素流动、企业跨区域发展以及产业分工与合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在市场因素与各类区域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快车道和城市群时代。随着人口从农村持续向城市群流动,我国城乡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也引发了城市规模快速扩大以及城市群内部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所致的各类城市问题,加上我国社会管理工作相当薄弱,跨区域社会管理严重滞后等,亟待推进城市群治理。在现有体制情况下,以问题为导向,科学治理为核心,积极发展各类社会组织,推动政府与社会合作,鼓励公民、社会私营部门和非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到城市群事务中来,通过有序疏解核心大城市中心城区部分非核心城市功能、加强中心城区再开发、发展城市群经济、形成有效的跨区域治理等,以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空间格局经历着由"单核引导"的点轴结构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络状结构的转变,支撑其演变的市场力和调控力的力量对比也在发生着变化。长三角城市群已有部分协作机制和内容,但区域一体化过程推动缓慢。目前,国家和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和财税制度正在逐步优化改革的过程中,并且有世博会和高速铁路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只有尽快抓住机遇,完善区域空间管治制度并细化落实,才能真正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企业活力》2015,(3)
城市群是空间视角下经济利益相关者自发活动的结果,这种区域整合是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我国现实中的区域经济壁垒及行政区管理体制阻碍城市群的形成和区域经济的自然组合,削弱了区域整体竞争力。要进行区域治理创新,就要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前提下,尽力协调政府间的关系,从而打破行政区经济藩篱,并通过建立多层次的城市区域治理协调组织,以保证各种经济要素的充分流动与交换,要以Citistates理念为指导,弱化我国城市群治理创新理念发展的行政区概念,以形成常规化的合作协调机制。要建立健全区域共同市场规则,扩大城市群内企业的市场配置空间。推动建立跨区域的合作组织,以提升城市群公共政策的执行力。最后,还应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其中。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有对政府治理模式的理论研究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实践中也仅从字面上去理解“服务型政府”。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民众接受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二者都承担了“委托-代理”的双重角色,不论是谁提供公共服务,政府管理机构作为一级代理人和二级委托人,都要对其结果负责。我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重点在于从根本上研究政府行政及公共服务体制的形成过程、本质特征,研究政府及其部门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企业活力》2017,(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是地区人口、产业与城市空间协调发展的集中体现。以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地级城市的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数据为基础,通过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以揭示城市人口—产业—空间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及变化态势。结果显示,2000-2014年中原城市群人口—产业—城市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但整体波动范围相对较小。人口、产业、空间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人口发展高水平地区集中于中原城市群西部和南部,产业发展高水平地区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空间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地区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部分城市。耦合协调分析发现,中原城市群耦合协调度明显低于长三角城市群,且协调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空间分布态势逐渐由中原城市群东北—西南轴线左上方向西北—东南轴线左下方转移。改变中原城市群低水平协调发展状态,应以产促城,发挥区域人口规模优势,优化人口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强区际联系,推动城市产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企业活力》2014,(4)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或城市不再是世界范围内区域竞争单元的主体,替代它们的是以城市集合体形式出现的城市群。通过回顾国内外城市群的相关理论以及国际知名城市群发展的实践和成功经验,概括了西方城市群的不同发展模式。包括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欧盟的政府主导模式,和日本广域行政为特征的模式。而这些模式的共同特征则是市民和民间团体的参与和合作。基于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回顾,对我国城市群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建议赋予城市群自主权,强化其经济社会主导地位,加强其核心功能;在城市群内部,促进城市间建立城市增长联盟以及跨部门的专业协调组织;自下而上层面则注重发挥民间团队的作用;除了重视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发展,还要兼顾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缩小城市群内部区域差异,提升城市群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原有的僵化低效的公共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政府工作灵活、高效的要求.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背景下催生出新公共管理理论,但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经济和效率的强调,使民主、 公民权利和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念弱化,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缺陷批判的基础上,以公民权利和公众利益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服务理论开始建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方官员治理.为了提高地方官员的协调性努力水平,必须对地方官员进行适当的治理.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来看,在对地方官员的治理上我们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可以努力降低地方官员付出协调性努力的成本,并且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找合适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努力提高地方官员付出协调性努力时获得的收益,并且从这个角度出发寻找合适的制度安排.降低成本或提高收益的不同着眼点会使得地方官员治理安排不尽相同.不管是哪一个视角来寻找相应的制度安排,都需要在总体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具体的探索,在积极探索中逐渐找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合适的地方官员治理安排. 相似文献
13.
城市社区是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直接关系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步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新时期的到来,中国的人口逐步老龄化、家庭结构逐步小型化,居民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面临着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其模式也亟待全面转型。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发展历程及相关政策文本的解读,结合西方国家先进经验、教训,以南通为例,探索新时期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群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区域重点开发及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不仅能够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而且能够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从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概念、模式、形成机制、空间结构、协调发展以及发展阶段与判断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城市群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合,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比较与转型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常态"下,城市更新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式。城市更新治理转型则是协调多元利益主体和多维政策目标,实现可持续城市更新的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对于城市更新的治理模式仍未给予足够关注。鉴于此,首先梳理了城市更新治理模式框架,然后分别以2008年以来深圳城市更新、广州"三旧"改造和北京"重点村"改造的治理模式为例,比较各类治理模式的特点和实施效果,最后结合新制度主义理论,提出推动城市更新治理模式转型的适宜途径:一方面,完善法规、政策工具等制度结构,另一方面,提升参与者的参与能力,增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互信和沟通。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契约治理这一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新模式,并在理论层面阐述契约治理模式的界定及理论基础,通过对已有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理论不足的分析,详述了契约治理模式的理论创新点及在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是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两种代表性流派,其中新公共管理发展的比较旱体系也较完善,但是新公共服务着力于对新公共管理批判也存在较大的合理性,正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从新公共管理与新公共服务两种理论对政府角色的定位入手,并在评判两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吸收两种理论的精华因子,探讨两种理论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已将城乡公共服务视为整体,城乡社区公共服务治理的水平是新时代提升社会福利以及社会公平性的关键措施。文章就目前出现在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中的治理水平创新性受限、治理稳定性欠缺以及治理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了充分调动地方社会性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提升治理标准化、加大人才激励措施等相关解决方案,助力现代化城乡治理,实现国家治理的良性循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企的治理模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国企改革,是经营决策权和剩余索取权从政府转移给国企内部人,并在国企内部人中不断重新分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企的权力分配经历了厂长(经理)负责制(1978—1989);党委、厂长、工人"三驾马车"体制(1990—1993);"党委领导下的"现代企业体制(1993—)。此过程中的每次变化既不是随机的,也不是经济上的必然,而是政治决策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国企治理模式的变革是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