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15年抗日游击战争时期,有着反抗侵略光荣传统的东北人民,以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冲破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主义的束缚,自发地组织起来的遍及东北地区的群众武装。他们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和人力资源的掠夺,反抗日本强制推行的军事法西斯殖民统治和奴化教育,组织了“抗日义勇军”、“国民救国军”、“民众自卫军”、“抗日联合军”、“少年铁血军”、“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身抗日斗争的有部分首揭义旗的东北爱国官兵、工人、农民、知识分…  相似文献   

2.
张志英 《魅力中国》2011,(11):275-27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东北,野蛮屠杀、蹂躏东北人民,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东北各阶层爱国群众和一部分没有撤退的东北军官兵,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全国民众的抗日要求的推动下,拿起武器,奋起抗击日军,自发地组织起各种名目的抗日武装力量。本文以东北地区抗日武装的发展及相关历史为研究对象,对东北地区的抗日武装进行概述,探索研究东北的抗日武装。  相似文献   

3.
马占山"江桥抗战",不但痛击了日本侵略者,使其付出了"九·一八"事变以来最惨重的代价,而且影响较为广泛,得到了全国和海外不同形式的声援。尤其是马占山第二次抗日,近弹尽粮绝之时王鸿图的慷慨壮烈;马占山失利撤往国外,其追随者邓文山自己又组织队伍继续抗日而牺牲,这让我们想到马占山抗日的意义,更深层次的在于他吹响了中国抗日的第一声集结号。  相似文献   

4.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此伏彼起,从未间断。但到一九三二年三月,伪满洲国成立时,东北的几支主要抗日武装力量,如:马占山余部以及苏炳文、丁超、李杜、王德林等所率领的抗日武装,都处在日伪军的节节进逼之下,自顾不暇,使北满抗日形势转入低潮。这时以本庄繁为首的日本关东军十分嚣张,妄想一举消灭北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二年二月初,日本侵略军占领了哈尔滨,使这个北满重镇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当时,我正在哈市学校就读,由于日寇的侵入,学校被迫停课,我迫不得已于二月下旬返回黑河家乡。彼时东北国土虽然大部分沦丧,但黑河一隅,尚未被染指。一九三二年四月初,马占山率部分官兵从齐齐哈尔绕道来至黑河。到黑后立即发表抗日声明,号召全体将士掀起第二次抗日战争。他首先改警备司令部为驻江副司令官公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抗日斗争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江桥抗战点燃了中华民族抗日烈火,马占山将军首举抗日义勇军旗帜,东北抗日联军始终坚持抗战最后胜利,国共两党地下抗日人员与国际反法西斯地下抗日组织紧密配合,形成了齐齐哈尔鲜明的抗日斗争特点,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曹龙 《理论观察》2022,(10):112-117
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执行了南京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致使辽、吉两省相继沦陷。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万福麟,虽远在北平无法返回黑龙江,但仍控制着黑龙江军政大权。面对日军步步进逼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万福麟一方面秉持南京国民政府力避冲突,静待国联解决争端的方针;另一方面,推举马占山主持黑龙江省军政事务,下令在江桥打响抗战第一枪。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九·一八”事变 70周年。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坚持抗战 1 4年 ,为民族解放事业写下光辉的篇章。在黑河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许多抗日志士和人民群众 ,为抗击日本侵略者 ,挽救民族危亡 ,抛头颅 ,洒热血 ,建立了丰功伟绩。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无私无畏的英雄气概 ,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是永远值得我们弘扬和学习的。(一 )1 93 1年 9月 1 8日 ,日本侵略者发动沈阳事变 ,由于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 ,几个月内就占领了东北全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协助下 ,以爱国的东北军官兵为…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部:革命老区黑龙江省泰来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既有马占山打响抗战第一枪江桥抗战遗址;又有日寇投降后屠杀无辜村民申地房子殉难遗址;也有苏联红军在东北战场歼灭日寇战场遗址;还是革命先烈阚子祥、张平洋将军牺牲地。泰来县委、县政府历来重视红色遗迹、遗址的修复和保护工作,大兴镇创业村"申地房子村民殉难  相似文献   

10.
1931年爆发了"九·一八"事变,黑河率先掀起了抗日斗争。以有中共党员加入的马占山部为主力的抗日队伍先后迎战、发起了"江桥战役"、"胡家柈子场战役"等一系列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军事行动,从而使黑河这个东北边陲重镇在抗日初期逐步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萌芽地"、"抗日统一战线的初始地"、"红色抗日队伍的雏形地"、"东北抗日联军的摇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