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幅员辽阔、港口众多,目前最大的集装箱港口是上海。上海港从1995年起进入了全球的前20大集装箱港口的行列,近年来在亚洲大港中排第五位。中国主要港口1997年至200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05,(3):17-17
上海港,天津港,大连巷,深圳港口,广州港,2004年中国大陆十大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表。  相似文献   

3.
高朴  潘Jun  王鲁沛 《江苏经济》2002,(10):39-40
上海洋山深水港工程是中国港口建设史上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长的港口建设工程,总投资近600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完工。工程将依托大、小洋山岛形成南、北港区,可布置50多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吞吐量达2500万标准箱。已开工的一期工程是上海“十五”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于2005年竣工,总投资143.1亿元,由港区、东海大桥、沪芦高速公路、芦潮港陆域配套工程四部分组成。港区工程先期建设1600米码头岸线,共5个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能力220万标准箱。洋山深水港的建成,将作为新上海港的集装箱深水枢纽港,代表中国参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角逐,并且可以使长江三角洲的港口群形成干线港、支线港、喂给港的合理分工格局,优化港口资源,促进该地区港口共同发展。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拥有丰富的岸线和港口资源,在新的形势面前,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港口经济的新突破?特别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心两翼”、组合港规划之北翼构成部分,江苏沿江港口如何才能有效呼应上海洋山港的建设?应当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政策体系?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最近对江苏及兄弟省市的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4.
惠良 《港口经济》2011,(1):49-49
自2001年以来,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日本港口几乎全部落后于后起之秀的中国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和青岛等港口,原先挂靠日本港口的国际班轮纷纷转向中国等亚洲其他港口。为扭转这一局面,日本政府当前正力推集装箱枢纽港国际战略方案(ISH),  相似文献   

5.
冯湛青 《特区经济》2006,(2):313-314
本文试图论证长江经济带在上海集装箱枢纽港形成中的促进作用。文章首先论述上海港的发展方向是腹地型。而非中转型的集装箱枢纽港,然后阐述长江经济带的区域范围和产业发展规划。长江经济带对上海港的贡献通过长江干流港口转口量占上海港吞吐量的比重加以说明。最后通过比较上海和香港两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发展历史及腹地情况,得出如下结论:上海枢纽港的建设有长江经济带强大的腹地经济作依托。发展空间广阔,前景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港口快速发展,集装箱吞吐总量跃居世界第一。1999年上海港、深圳港分列世界十大集装箱港的第三位、第四位。然而,我国港口排名的迅速上升,并非表明港口竞争力的提高。我国港口吞吐量的剧增,很大程度上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港口自身的发展并不是最主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王坤 《天津经济》2005,(12):14-15,46
港口是天津最大比较优势。当前世界海洋运输重心向亚洲地区转移,国内众多港口向国际大港迈进,环渤海港口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为了实现“国际化深水大港、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主枢纽港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建没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在滨海新区开放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8.
2001年,厦门港被确定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之一。在“十一五”规划中,厦门市提出力争2010年港口吞吐量1亿吨以上、集装箱年吞吐量1000万标箱的远景目标。因此,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运输业务,无疑是厦门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深港港口合作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华 《特区经济》2004,(7):18-22
1980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29.6万吨;1991年,深圳港进入全国内地沿海十大港口行列,当年货物吞吐量1663.9万吨;2003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准箱,跃升为中国内地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和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短短20多年时间内,深  相似文献   

10.
2000年4月29日,上海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合资经营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在外高桥港区举行。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副市长韩正以及香港和记黄埔集团主席李嘉诚,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出席了签字仪式。上海港现已成为我国大陆集装箱吞吐量最大、航线最多、航班最密的港口,去年在世界港口的排名已跻身第七位。上海港外高桥港区一期码头是我国“八五”期间的重点工程,拥有码头岸线900米,3个集装箱泊位和50万平方米的陆域,去年集装箱泊位吞吐量为93.8万标准箱,占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的22.3%。由上海港务局外高桥保税区港务…  相似文献   

11.
据交通部消息称,在2004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5 位的依次是香港、新加坡、上海、深圳、釜山,中国占了3个。中国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 年共有10个港口跻身世界亿吨大港行列,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港口大国。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2.
2011年12月23日中午,上海港第3000万只集装箔在洋山深水港区顺利起吊装船,由此标志着201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一举突破3000万标准箱大关,首次创下全球港口集装箱运输史上的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排行榜近日出炉,我国沿海和内河港口中,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十位的港口依次是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港、青岛港、广州港、天津港、大连港、厦门港、连云港港、苏州港。营口港列全国港口第11位、沿海港口第10位。据统计,2013年我国大陆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箱以上的港口数量共11个,包括沿海的10大港口和内河的苏州港,其中,营口港为首次跻身500万标箱以上港口阵营。全国十强中,1000万标箱以上的港口共有7个,比2012年多出1个,分别为上海港、深圳港、宁波—舟山  相似文献   

14.
被称为20世纪运输领域一场“革命”的集装箱运输,由于克服了传统运输方式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海运货物集装箱化成为新世纪世界海运的发展趋势。尽管我国内地的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一直保持着年均增长两位数的强劲势头,上海、深圳、青岛、天津等港口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集装箱运输已成为我国海运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内地沿海港口集装箱国际中转运输业务量和新加坡、釜山、神户以及香港等国际公认的集装箱中转港相比差距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长三角港口物流产业分析 1.长三角二省一市物流发展国内领先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二省一市经济实力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快捷,物流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主要生产指标再创历史新高。洋山深水港区已经形成规模,其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水平和整体作业效率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2012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7.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3252.9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6.
港口资源是宁波最大的资源优势,临港工业的崛起改变了宁波“轻小加集”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港口物流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宁波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根据宁波港口物流的区位特点、港口自然条件、物流运作成本、腹地经济基础和物流产业发展潜力等综合因素分析,宁波港目前己完成从支线港向干线港发展过程,基本具备建成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物流大港的现实基础,预测到2020年,宁波港将实现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2月3日至4日,由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和深圳商报社主办,<港口经济>杂志社和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协办的"2003年中国港口经济论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港口产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在中国脑库金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参加本次论坛的有国家有关部门、港口城市领导及深圳市有关领导,港航业主管部门领导,参加"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颁奖大会"的经济学家、研究港口和港口经济的专家学者,港口管理、营运、投资企业的代表约200人.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集装箱港口群的演化呈现出由上海港和宁波一舟山港双核驱动,“扩散一联合和集中阶段、枢纽港形成阶段、外围港口的挑战阶段、港口区域化阶段”四个阶段并行发展的模式。这种“双核驱动、多阶段并行”发展模式使得其在短短十几年就超越欧、美、日、韩等众多全球知名的港口群,跃居全球港口群的前列。预计未来几年,该港口群吞吐量的空间分布将继续由上海港转移到宁波一舟山港、连云港港、苏州港等周边港口,上海港与宁波一舟山港的区域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为此,应该进一步强化“双枢纽港”发展模式,加快枢纽港转型升级,积极整合港口供应链体系。  相似文献   

19.
杨欣 《港口经济》2012,(6):11-15
一、港口运营面临的形势 (一)集装箱港口产能过剩目前,通过对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及码头集装箱产能的估算以及与实际吞吐量比较,可以认为,中国港口集装箱产能即使不考虑未来新增能力也已过剩。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23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正式宣布,上海港继2010年夺得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两个冠军后,2011年成为全球首个突破3000万标准箱吞吐量世界纪录的国际大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