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经贸》2006,(9)
当前,民营企业对中国GDP的贡献有目共睹,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民企侧身而坐;证券市场上,民营企业属凤毛麟角,如此状况,使民企普遍面临资金饥渴症。这时的海外上市看来是如此的美丽:不仅可以顺利融资,同时还能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
黄伟 《大经贸》2006,(9):12
种种诱惑,让企业家以为海外的聚宝盆触手可及,而脚下的障碍变成透明,摔交成为了理所当然。 障碍一:公私不分 民营企业通常延续家族制企业的管理模式,即使改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后,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完善治理结构,尤其是内地民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忽视建立科学规范的财务准则,历史档案资料混乱,其账目的可靠性一直受到市场质疑。由于缺乏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历史财务资料,以致境外投资者无法接受内地民企的盈利情况。这些都是内地民企海外上市中遭遇困难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3.
香港创业板是一座金矿? 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民营企业资本市场上市成为时尚的话题.苦于在内地无太多集资渠道的国内民营企业更是将我们的近邻--香港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纷纷将眼光盯住了香港创业板市场.去年中国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180亿港元,其中民营企业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据称,这个份额超过了民企在内地股市的同期集资额.同时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几年,将有300家左右的民营企业在海外上市,香港则为内地民企海外上市之首选地,并预料每年至少有50家民企赴港挂牌.近期在香港举办的"第一届中国优质民营企业香港上市融资大会"更是将这一高潮推向极至.此次大会除安排国内民营企业推荐自己,和投资者接触外,在符合资格民企等候上市的8个月至1年的期间,还会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财务顾问服务,包括内部重组、市场定位、财务管理指导等等.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下半年以来,武汉、西安、浙江、福建等地的民营企业纷纷表现出对海外上市的热情,引发新一轮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侯明廷 《中国工商》2002,(10):98-99
对于急于摆脱“土财主”角色的浙江民企来说,通过资本运作来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并推动企业向国际化方向发展显得非常重要,这时上市就成了他们寻求转型的一条捷径。然而,种种有形或无形的体制瓶颈却让他们颇感无奈,只好借道海外“曲线”上市。  相似文献   

6.
对于众多民营企业来说,能否抓住“十二五”的机会至关重要。然而,民企如何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四川物价》2005,(3):33-33
据《资本市场》报道,2004年9月,江苏省政府成立了百家民营企业境外融资工作领导小组,力图在3年内推动100家民企境外上市,即所谓的“W3100”工程。企业通过核准上市,可获得政府的30万元补贴,此外,省政府还将出台一系列的具体优惠措施,强化和加大对企业境外上市的扶持力度。江苏的地方官推动民企“洋插队”。  相似文献   

8.
郭凡生 《商界名家》2007,(1):104-105
谈到企业管理,很多人特别是海归和海外学者都会大谈特谈欧美企业管理如何如何先进,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管理如何如何落后。中国民企管理真的不如欧美吗。如果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企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中国民企为什么总是在海归和海外学者面前不值得一提呢?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中国民营企业和他们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民企上市怪状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企越发达的地区,上市的越少;越是优质的民企对上市越不热衷,越是劣质的却是越热切;近在身边的市场视而不见,远在天涯的市场反而备受追捧……是民企缺乏上市能力还是符合条件的稀少?抑或上市对民企没有吸引力?但为何即使上市也选择香港及海外?民企上市种种“怪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业内专家通过对我国民营经济十分发达的浙江温州、台州和绍兴等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专题调研,揭示出种种“怪现象”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郭晓玲 《现代商业》2012,(3):136-137
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内地民营企业选择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以满足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民营企业应努力防范海外上市的风险,真正实现海外上市战略为企业跨越式发展服务。文章从民营企业海外上市现状出发,分析了其海外上市的各种风险来源,并给出民营企业防范海外上市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寻找通途     
自检“出海”装备 民企赴海外上市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企业除了要有明确的上市目的和自己的核心业务以外,还必须熟悉海外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  相似文献   

12.
实务     
商业阅读安永:民企红筹上市税负须明晰化“国家外汇管理局的75号文件打开了国内民营企业去海外上市的通路,但相应税负应更加明晰化。”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及企业咨询部合伙人陈明宇,在2月22日关于境外融资与上市法律及税务研讨会上表示。他认为,企业应当警惕其带来的相应的税  相似文献   

13.
策划前言究竟什么在影响一个城市民营企业的上市路线?是城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水平?是民营企业自身在管理、文化、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先进程度?还是当地政府对民营企业上市的激励力度与扶持效率?抑或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真正阻碍和制约青岛民企上市、做强做大的瓶颈是什么?民企在上市过程中,会遭遇怎样的难题?这些难题该如何破解?政府的扶持政策该如何制定,才会在最大程度上起到激励作用?影响民营企业壮大发展的主要原因,还是体制障碍和企业内部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解决民企上市问题也需要各方面全方位的努力。企业自身必须迈过规模小、体制创新不足、自主品牌少、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而从政府角度,主要的问题就是为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政策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民营企业迅猛的发展,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上市成为了国民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目的但是由于受时间限制和发展规模的限制,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还处于初步阶段,企业上市融资模式不完善,融资渠道有限,资金难以满足民营企业上市的需求,制约了民企的发展。该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模式进行研究,针对我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强融资模式的完善,实现多元化的上市融资策略,这对推动我国民企企业上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汪康懋 《浙商》2005,(2):94-94
因为宏观调控,不少民营企业的资金链十分紧张。与此对应的是,民企进军金融业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融资难其实是个老难题了,那么,民营企业的“钱途”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最近十年,中国的民营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从1990年到2002年,民营企业数量增长了24倍,民营经济注册资金增长了58倍;2002年,民营企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已超过了五成,民企数量也占全国企业总量的半壁江山;在广东、上海等地,民营经济更是发展迅猛,广东平均每天就有207家民企诞生,上海也平均每天新增17O家民企刘永行、郭广昌等民营企业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并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追随者投身于创业热潮之中。然而,在民营企业风光的表面之下,却掩藏着鲜为人知的艰辛。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70%以上的民营企业在轰轰烈烈中诞生,又在轰轰烈烈中死去,其中包括沈阳飞龙、珠海巨人这样曾经叱咤风云的“大腕”级企业,而只有不到30%的民营企业能够顺利迎来“第二春”。据了解,许多民营企业第一次创业非常成功,积累了可观的原始财富,但在二次创业中却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等原因而惨遭“滑铁卢”。在这种情况下,“看上去很美”的二次创业,却成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瓶颈”,更成为许多创业者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有句俗话,叫"富不过三代"。然而,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家而言,可能是"富不过二代"。首份《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称,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死亡10万多家,有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85%在10年内消亡,民企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导致国内民企如此"短命"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没有解决好家族企业的接班问题。而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低迷的经济形势对民  相似文献   

18.
曹冠 《商业文化》2006,(12):14-14
海外资本市场对中国企业特别是民企的欲望一直处于饥渴的状态。一旦有中国概念的新股上市,便被严重高估,然而瞬间之后,投资者往往发现自己被忽悠了,于是便大举撤退,使得股价一泻千里。这种情景在早几年的“高科技”网络富豪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也影响到几乎所有中国概念股,甚至连工商银行也没能幸免。据说,工商银行在港上市的第一天就开始下跌,弄得广大投资者只好守株待兔,宁愿在一级市场上大显身手,也不愿在二级市场试身。  相似文献   

19.
何晓春 《浙商》2010,(18):64-69
8月30日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据显示,中国民企500强去年的净利总和不及中国石油、中国移动之和。而中石油向民企走来了,带来了2000亿元的“超级蛋糕”,诱惑力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20.
曾水良 《中国市场》2010,(46):80-83
中国民营企业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必须解决目前制约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本瓶颈问题,即企业家素质、专业化管理和产业化战略。转型是民企持续发展的瓶颈,是必须要迈的一道坎,是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经的痛苦历程。"改变民营企业是找死,不改变民营企业是等死"。而企业主的素养是民企转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