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倪伟  魏益华 《经济纵横》2002,(11):62-63
本文就长白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 ,强调应走生态旅游的道路 ,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的开发,是当今主要旅游目的地改变旅游产品结构,提高旅游经济效益,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丽江市的旅游资源特色、社会人口结构和旅游业发展趋势决定了其加强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开发成为必然;同时,丽江市也具有开发这一市场的资源基础、物质保障和市场潜力.因而,文中提出了七大对策与措施,通过利用优势旅游资源开发综合效益好的高端休闲度假旅游市场,为丽江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阆中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本文提出了维护古城原貌,采取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多赢性”开发对策,力求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均衡性发展,走阆中旅游产品品牌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献资源在拉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特别是在史料价值、文化内蕴、旅游项目的包装和旅游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等方面地方文献资源的开发更是不可或缺,因此,在打造衡阳旅游强市,培植衡阳旅游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把握地方文献的特性,依托地方文献资源,进行衡阳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一枝独秀,发展势头强劲,湖南省旅游业也在不断攀升,湖南省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来湘旅游的入境游客中的核心部分来自港、澳、台地区,而国内客源中广东游客占了近三成,再加上西面张家界,南面长株潭(“红色旅游”资源)等旅游大市的冲击,使位于湘北的洞庭湖区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极大的挑战。洞庭湖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目前,进一步利用湖区旅游资源优势,克服湖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寻求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加强对洞庭湖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走具有湖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道路,对促进环洞庭湖经济圈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岳麓山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为典型的文化主导型旅游景区。其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古"、"全"、"特"的特征。文章提出了岳麓山文化旅游资源的直接开发、整合提升、历史复原三种开发模式,围绕岳麓山文化旅游内涵从内外两个方面设计了具有吸引力强、潜在价值巨大的旅游文化专线。这将丰富文化旅游开发理论和区域竞争理论的内容,对于提升岳麓山区域旅游形象、指导岳麓山"两型"旅游示范区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常德市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状况,然后分析了影响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从提高知名度,走出阴影区、突出水乡特色、选择开发重点及资源保护几个方面阐述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并设计了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8.
浙江全省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程度较高,但省内11地市旅游景区开发与资源储量并不完全同步.根据旅游资源丰度的评分标准,对浙江省11地市的旅游资源的丰度值与旅游景区的丰度值进行对比发现,浙江省各地市旅游景区开发呈现出两种类型:同步区域(景区开发同步于资源基础)、错位区域(景区开发滞后于资源基础).通过分析影响景区开发与旅游资源基础不同步的原因,如地方经济实力、区位条件、产业地位等,进一步探讨实现两者合理同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具有典型古镇特质的柿林村为样本,通过分析该镇旅游经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古镇(村)旅游经济开发与人文价值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即古镇(村)旅游资源开发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协调发展,通过创造性的思维来协调人文价值和生态旅游资源,适度开发、加强文化保护,坚持以人为本,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概念、特征和营销模式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陕西省安康市旅游发展为例,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进行旅游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IMC)的角度,探讨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鄂西北地处鄂、豫、陕、渝四省(市)交界、秦楚文化交汇融合地域,山川秀美,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旅游资源高度富集,为旅游产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对鄂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分析,提出该地区旅游开发的设想及旅游产品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2.
张家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红莹 《经济师》2006,(6):145-146
文章阐述了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开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分析了张家界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开发两个方面,探讨了发掘张家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品位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旅顺口区是大连市所属的六区之一,位于大连市最南部,自然旅游资源在大连市占有突出的地位,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和发展空间。自然旅游资源可开发的旅游产品为度假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探险旅游、生态旅游等,还可以与人文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组合开发。在未来的开发中贯彻落实、制定执行好相关政策非常重要;需要做好旅游的策划、规划与开发工作;充分开发海滨旅游资源,建立高品级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发展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4.
西部旅游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经济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旅游资源富甲天下,要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必须解放思想,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大力引进资金;突出旅游产品特色,保护旅游资源,按照国家级景区标准打造世界级精品,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形式,提升旅游产品历史文化内涵,展开强势宣传促销,提高旅游产品国内外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陈烈  丁焕峰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3,23(6):835-839
滨海旅游资源开发是海洋开发的龙头和支柱。在分析新时期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理论的基础上,对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旅游资源结构、开发方向与模式、开发战略对策等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渝东南地区是以武陵山为核心区域的贫困连片区。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以产业化帮助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发展渝东南地区旅游经济应处理好资源开发和资源保护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实行新型产业运行模式;处理好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文化旅游资源向来是吸引海外游客的一大特色。而民俗节庆以其具有开发成本低、市场带动效应高等特点成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文章通过对现阶段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析,将民俗节庆分为现代民俗节庆和传统民俗节庆,对两者不同的节庆类型的供需情况进行研究,以青岛民俗节庆旅游自身资源条件分析为例,设计出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分析的框架。旨在通过系统的、宏观的对民俗节庆旅游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对现阶段和未来的节庆旅游开发及深入开发提供一定的线索,为民俗旅游在城市旅游的定位等研究做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18.
李亚青  祖健 《经济论坛》2009,(12):85-87
本文运用文献收集法、归纳演绎法和实证研究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对闵行区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借鉴旅游产品开发的昂谱分析模型,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哑铃模型”。针对闵行区资源特征和市场潜力,设计出体育旅游产品的“一节六品五区”模式,提出闵行区体育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阻碍贵州旅游价值提升的主要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梅 《经济研究导刊》2009,(21):149-150
贵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贵州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但不是旅游强省.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造就贵州强势的旅游品牌。根据贵州近几年旅游发展的实际效果,笔者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以期对贵州旅游开发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旅游资源开发》这门课程是旅游管理学科专业基础课,是旅游管理学科中的核心课程。当前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顺应旅游业发展的潮流,对《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进行创新设计,通过理论创新指导实践是对《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改革提出新要求。在深刻研究《旅游资源开发》课程教材,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之上,在明确该课程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与要求的前提条件下,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课程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思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