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文列举的都是可以被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人物。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公共知识分子”这个名词,但却从最本真的意义上符合于“公共知识分子”这个称谓。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着强烈的现实关怀和“天下为公”的执著信念,“知识”对于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同时还和  相似文献   

2.
概念小辞典     
知识分必败:“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来自西方。通常认为,“知识分子”一词有两个源头,其一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其英文为“Intelligentsia”,指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等对社会持批评态度的一代人。另一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法国,其英文为“intellectual”。它的出现,与作家左拉等人介入1898年“德雷福斯冤案”有关。德雷福斯是法固军队中有犹太血统的上尉军官,1894年  相似文献   

3.
黄兆桐 《中关村》2010,(6):88-90
纳兰性德是我国清代著名词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评价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近年来,在海内外尤其是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纳兰热”和“兰迷会”。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0,(8):64-64
据《光明日报》近期报道.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一个专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为5334岁.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  相似文献   

5.
杜兆勇  夏吉安 《中关村》2004,(12):52-52
提高执政能力,这是执政党从“革命党”阶段经过“改革党”阶段,进入“现代化政党”阶段的历史使命。提高执政能力,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其中来自公共知识分子的支持,必不可少。执政是一种公共权力的代为行使,公共知识分子是公共意识和公共利益的看门人,他们之间的对接是现代社会告别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由于宗教信仰方面的缺失,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王朝国家的公仆、道德的倡导者、意识形态的发言人、统治者道义上的批评者。他们形成权力中心的次中心,指导民众,是统治者联系民众的渠道。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一元化社会“,有权…  相似文献   

6.
闻思修 《中关村》2012,(9):122-122
在国人的心目中,知识分子为人处世“温良恭俭让”,是世界上“最老实的人群”。可是近年来接续发生的学术造假、买卖文凭等丑陋事件,一种令人不屑的感觉油然而生。弄虚作假的氛围造就了“打假英雄”,  相似文献   

7.
关村 《中关村》2011,(1):16-16
中国教育改革成了“国人”的心病,多有批评之声。新年前夕,传来好消息:在最新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际评估项目”(PISA)的报告中,对世界上较为发达的65个国家和地区的47万名15岁学生进行测试调查,“上海15岁学生中有超过25%的人显示出具有解决复杂的高水平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关村 《中关村》2005,(6):113-113
中关村的知识产业精英们: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据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53-54岁;前不久著名视觉大师陈逸飞先生,因病猝然离世。我们在感叹生命如此脆弱的同时,也不禁为中国知识分子生存状态而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毫无疑问,《论语》是一部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著名学者李泽厚先生在《〈论语〉今读》中有精辟明确的论述:《论语》在塑建、构造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大概起了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重要作用。不但自汉至清两千年的专制王朝以它作为做官求仕的入学初阶或必修课本,成了士大夫知识分子的言行思想的根本基础,而且通过各种层次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以及他们撰写编撰的《孝经》、《急就篇》(少数词句)一直到《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以及各种“功过格”等等,当然更包括各种“家规”、“族规”、“乡  相似文献   

10.
走向新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宏甲 《中关村》2004,(7):76-79
中国正进行有史以来第三次重大教育转型。第一次基于铁耕问世,“官学制度”在春秋战火中失去垄断,新兴地主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开始聚徒讲学,出现了孔子等诸子百家。第二次是蒸汽机出现,西方工业的>中击致使中国教育从学“四书五经”全面转向学“文史地数理化”。第三次就是计算机出现,我国必须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向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转型。  相似文献   

11.
萧惑之 《中关村》2012,(8):64-64
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结束了在“世行”任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的工作回到祖国。我先是拜读了他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欢迎林毅夫座谈会”上的讲话,他“温和地坚持”己见。令人十分感动。这让我想起陶渊明先生那篇传世的《归去来辞》——这是一部“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抒愤懑之作,其不肯“同流合污”的积极暨“乐天知命”的消极,影响了诸多的知识分子。日前,又读到林先生与新华社记者的对话。激情满怀,是一篇充满爱国热情的新“归去来辞”。  相似文献   

12.
《中关村》2010,(12):109-109
纳兰性德又名纳兰容若(1655-1685)是我国清代初期著名词人,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他的词在清初占有重要地位,对我国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纳兰性德出身贵族,却生性淡泊,英年早逝。近年来,在海内外,尤其在知识分子群体中兴起了各种“兰迷会”和“纳兰热”。  相似文献   

13.
10大出彩     
人物白描 和很多大老板不同,陆致成没有固定的秘书班子,正规场合也不爱打领带,他一点没有架子,有时大大咧咧,但有些事又特别较真。 “我是上海人,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知道夹着尾巴做人才能生存下去。你既不能跟农民一样,又不能不一样。” “从本质讲我并不是一个商人,或者一个纯粹的企业家,只能说是一个做企业的人。”陆致成在各种场合多次自谦地称,自己不会做“生意”。但是在“富不过三年”的股票市场,同方一直是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龙头股。  相似文献   

14.
关村 《中关村》2004,(6):90-90
“往事并非如烟”。“忆往昔”,亦并非“峥嵘岁月稠”。《中关村·往事今说》栏目的开设,旨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经历过“反右”、“文革”等政治劫难的知识分子,提供一个抒愤懑的忆旧讲台,同时给后人“买一张旧船票”, 感悟人在旅途的宝贵经验。一位伟大的人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能背叛自己的良知。还有一位伟大的人说过,“读史可以知兴替。”希望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在诚挚的真情告白中,汲取丰富的营养罢!尽管味道是苦涩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时尚的迁演常常以让人瞠目结舌的方式展开。在1980年代,“左”曾经是个令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字眼,通过国家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的协同作战,“左”遭到了不遗余力的批判,直至被推上历史的审判台。但这本身已成历史了。伴随1980年代——一个对改革、对西方充满企盼与想象的“文化浪漫主义”时代的逝去,人们对“左”不那么谈之色变了,思想界早已重新拾起这个字眼,分离出一些可供利用的资源。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术圈的行话叫“西马”)一直是知识界长盛不衰的热门话题;“新左派”旗下聚集起一批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您曾经强调过,自己是一位“公共知识分子”。那么,在您的心目中,如何给“公共”二字定位?胡鞍钢:首先,“公共”二字的属性十分清楚,就是非私人性、非集团性。我代表的是广大公众。其次,我更加注重知识的外部性。我个人所获得的知识,是为了让周围更多的人因为我而受益。我持之以恒地向国家领导人提各种建议,目的就是为此。比如最近我提出“空中课堂”的建议,全国共有一亿多儿童因此而受益。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11,(6):95-95
近日,一名佩戴“五道杠”的少年在网络上走红,浑身上下散发出的“领导气质”令人瞠目。据报道:这位名叫黄艺博的少年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年仅13岁的他目前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上。  相似文献   

18.
刘志明 《中关村》2006,(10):60-63
“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是民间对知识分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一种写照;而“百无一用是书生”,则说的是在农耕文明里“多余的人”的一种本来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境况。如今好了。当创意经济将知识经济更具体的操作起来,当创意产业因为可以“兼容”了人文科学与IT科技而形成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之际,舍我其谁的书生意气,普济天下的大家风范,独辟蹊径的文人视野和慨当以慷的豪迈气质——都因为时代的需求、历史的重托、市场的呼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消费者愿望,被祭上神坛。陈逸飞,在本土市场上最有可能成为“创意大师”的先行者之一,却在…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1,(5):19-19
日前读到“留学教父”俞敏洪的心灵之声:“新东方上市,带了一个好头,也带了一个坏头。”好者,引发全社会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关注,国外投资计约30多亿美元。坏者,把培训机构视为赚钱机器,机器一响,黄金万两,见利忘义。我们心目中所认识、理解、评价的俞敏洪先生,当是“北大人文精神”的继承者,是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宗旨充满激情并愿为之献身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2,(5):109-109
近日,由儿童虚拟互动社区摩尔庄园发起在线调查,聚焦当今青少年的内心世界。为期近~个月的在线问卷中,共有156737名青少年参与调查。其中,近六成调查者为小学生、初中生占35%。“在开心的时候,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分享快乐?”的调查中,有47.9%的孩子选择了会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分享,27.4%选择“爸爸妈妈”,13.8%选择“其他亲人”,6.8%选择独自享受。在关于分享快乐、寻求帮助和保守秘密三个问题的调查中,位列第一的选项全部是“自己的小伙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