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科学掌握分析新国际分工。本文系统探讨了新国际分工的分析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理论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理论、产品周期理论、劳动价值理论、生产组织理论;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流要素分析法、生产组织空间分析、市场占有率与比较优势示显指数分析和新国际分工的区位网络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产品内国际分工越来越发达。产品内分工拓宽了经济开放国家或地区的国际分工参与度,但处在产品内国际分工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所获收益却并非一致。本文对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贸易利益分配问题进行分析,揭示影响产品内贸易利益分配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更好更快地进行产业升级、提高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起到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思路与对策张永东当前世界经济已由商品国际化转为资本国际化和生产国际化,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为主体的国际分工正在取代传统的以国际贸易为主体的国际分工。上海积极推进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以世界市场为范围,广泛利用国内外咨源和市场.实现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家具产业群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浙江家具产业群的基本情况,重点分析了它所具有的典型特征和发展原因。事实说明,浙江的家具产业群并不是简单的产业集聚体,更重要的是具有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地方网络,它具有较为突出的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规模结构,以分工专业化与合作为基础的地方网络,较强的地方网络根植性,相对完整的部门结构以及以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为新的地域组织形式等特征。其动力来源于自然地理的、社会文化的、经济体制的和政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重要趋势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是分工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本文通过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演进脉络,试图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基于分工理论的解释;并讨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国际分工的深化;提出我国应积极承接外包,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粮食流通体制的弊端,和近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实践,以及对国外粮食管理和经营的有益借鉴,促使我们选择“四分开一为主”的粮改大思路。所谓“四分开”是: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政府职能和企业经营分开;粮食储备和经营分开,国家粮食储备和地方粮食储备分开;粮食新、老挂帐分开。所谓“一为主”是: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型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第一,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即粮食责任分开建立以统一粮政、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协同为基本框架的中央和地方粮食事权分开的体制,是对传统粮食流通体制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中央的…  相似文献   

7.
对农户职能进行划分,相应区分了农户产出品中的生产性产品与经营性产品,构建了一个农户专业化经济分工模型。在改进一个有贸易活动和非均一参数模型基础上,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主体职能分工的一般均衡结构进行求解。结论如下:农户职能专业化引致的分工经济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解决土地流转障碍必须以改进交易效率为内核,基本途径则是通过提升信誉、完善市场交易制度、发挥贸易集聚效应、大力发展有效率的农村经济土地流转中介组织以降低内生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8.
刘晗  王燕  王钊 《农村经济》2020,(2):106-112
促进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内容,实现目标的可行路径之一是推动农户生产分工发展。本文基于545个种植业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参数估计和夏普里值分解的方法,着重分析了经营效益与交易成本对农户生产分工的影响效应和贡献度大小。结果表明:经营效益显著促进农户生产分工发展.交易成本对农户分工深化产生抑制作用。经营效益主要影响技术密集型和半劳动密集半技术密集型环节分工。交易成本对各个环节生产分工都有较强影响力,在劳动密集型环节分工上尤为明显。收获环节农户分工程度较高,其受经营效益和交易成本的影响较小。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促进农户生产分工须着重于降低交易成本,考虑经营效益因素影响,逐步推进不同类型生产环节分工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客观要求与外在表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的源泉,分工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斯密的理论告诉我们,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后来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上述理论.他指出经济体系中分工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繁殖、自我演进的机制,分工受制于市场的规模,同时分工的深化会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和分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一、集群内应卖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建立既有专业化分工又相互促进的产业网络体系,提高合作效率,通过聚呈经济与乘数效应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它是国际分工深化的客观要求与外在表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劳动分工是经济发展和财富增加的源泉,分工取决于市场的范围。斯密的理论告诉我们,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美国经济学家阿林·杨格后来进一步发展了斯密的上述理论。他指出经济体系中分工的发展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繁殖、自我演进的机制,分工受制于市场的规模,同时分工的深化会推进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和分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2.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就是将我国置身于世界经济的前沿,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中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中利用开放扩大就业就是政策之一。开放经济下对外贸易的活跃、利用外资的增加、汇率的降低,以及对外经济合作的扩大,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劳动就业。一、对外贸易的活跃带动就业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即出口的扩大效应与进口的减缩效应,其中出口扩大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进口对就业直接表现为冲击作用。但进口商品特别是进口资本品的有效利用,却可以间接的创造就业机会,可以说进口对就业的影响相对于出口…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莆田林业产业集群为例,从分工的角度,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在缺乏林业资源的地方,通过培育专业市场、促进产业集聚,获得内生比较优势的机理,为提升林业经济竞争力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的背景下,亟需探索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效率的有效路径。本文在理论探讨生猪养殖专业化分工效率发生机制的基础上,利用河北、辽宁和北京3个北方省份自繁自养型商品猪养殖场户调研数据,采用稳健OLS和分位数回归对养殖专业化分工的生产率效应及其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并使用Bootstrap自助法和分组回归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生猪养殖专业化分工对生产效率提升具有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会因分工环节技术密集度和养殖主体技术水平的不同产生差异;商品猪养殖场户在生产效率较低或养殖规模较小时参与终端公猪精液生产环节分工能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但在生产效率较高或养殖规模较大时,需参与父母代母猪繁育环节分工才能获得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健全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并通过养殖专业化分工促进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生猪生产效率的有效路径,其加快实施需要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及能力并推进标准化建设的协同配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2000~2016年国内和国际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的月平均价格和海外耕地规模数据,分别建立一致门槛自回归模型、非对称误差修正模型,以分析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及其非对称性,并分析海外耕地投资对该联动效应的非对称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大豆、稻谷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存在显著的联动效应,且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各类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具有非对称性,国内粮食价格对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反应更灵敏;在引入海外耕地投资的背景下,海外耕地规模对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具有显著的缓冲作用。因此,充分利用国内与国际粮食价格的联动效应,积极参与海外耕地投资,是中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木材国际贸易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的木材贸易活动不能停留在简单地补充国内市场木材供给短缺方面,应当以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把握木材国际贸易战略的立足点,通过有目标地扩大木材进口,促进林业直接参与国际资源的配置,获取国际分工利益;通过生产和出口相对丰富的人工林资源等获取国际比较利益,提高我国林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木材国际贸易,需要做好几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7.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中国土地科学》2023,37(12):104-114
研究目的:考察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分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为从土地资源配置视角深化产业分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样本考察期内,长三角地区工业用地空间错配有所改善,中心城市总体呈短缺型错配,外围城市总体呈过剩型错配。(2)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具有显著且稳健的负面影响。(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呈现中心城市>外围城市>城市群总体;时间异质性分析表明,随着2016年长三角地区土地约束加码,工业用地空间错配对产业分工的负面影响增强。(4)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工业用地空间错配促进了产业由中心城市向外围城市转移,但中心城市高端制造业流失和外围城市承接产业同质化,抑制了产业分工深化。研究结论:稳步推进工业用地空间错配的纠偏和制定科学的产业转移规划,是深化城市群产业分工、推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结合TI VA数据库最新数据,测度了我国制造业14个细分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地位指数等指标,并根据测度结果分析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状况及分工地位。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具有较高的参与度,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也有较明显的上升。其中,技术含量较低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相对较高,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仍然相对较低,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链延伸和技术效率提升着手,加强对农业加工企业的扶持,有助于打破中国农业在国际分工中地位偏低的不利格局。本文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测度得到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推动力系数和方差系数四个指标,以刻画中国农业产业关联现状。随后,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农业加工企业的技术效率,发现粗加工环节企业的技术效率要高于精加工环节企业;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产业关联度对农业加工企业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影响:感应度系数对技术效率产生负向效应,而影响力系数和推动力系数对技术效率产生正向效应。研究表明,加强中国农业加工企业产业链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的培育,是提升其技术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专业镇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镇经济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通过内部的聚集、协同、辐射功能的发挥 ,推动着农村经济走向城镇化和参与国际分工。专业镇经济的形成受到国内外宏观环境、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镇域资源的整合以及政府对专业镇建设的推动诸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