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城市区域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旅游业。文章围绕四川大邑的旅游业"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探析了"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围绕大邑县的几大的特色旅游点展开,以达到对论题的阐述。剖析"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以期能够为其他地区或单位开展"融合与创新"文化创意与区域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相关路径或借鉴。  相似文献   

2.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F0004-F0004
一、2010年度特别推荐 对于以下几类稿件均优先审稿、优先发表: 1.区域经济类稿件,以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区域经济”文章为主,同时涉及其他区域经济发展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如中西部发展、珠三角、沿海开放经济等;此外,还将陆续推出:“区域文化”、“区域发展对比研究”栏目。  相似文献   

3.
要围绕制造业的重点区建设,不断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围绕服务业的核心区建设,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创业创新首选区建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围绕城市文化特色区建设,不断完善网络设施功能、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是指在一个行政区域或经济区域内,以技术创新为中心的相关主体互动的体系与机制,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是创新主体,政府及社会相关方面的创新是支撑。良好的区域创新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创新主体的不断探索、改善系统的功能,激发创新的活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地区经济的扩展力。因而,一个地区经济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强弱。鄂尔多斯市“八五”、“九五”期间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鄂尔多斯经济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区域创新。进入新世纪,为保持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委、政府提出的二次创业目标,走进发达地区行列,根本动力仍在于走区域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5.
王蕾  叶磊 《北方经济》2008,(10):54-5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经历了恢复国民经济,重点发展内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基础的协调发展;积极备战,以“三线建设”为代表建设战略大后方的非正常协调发展;抓机遇、抢时间、争效率,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统筹全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东西互动,点线面互动动态协调发展4个时期。总结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国发展区域经济的成功经验,通过制度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实现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李浩 《改革与战略》2012,28(5):125-127
作为一个空间概念,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很多,区域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形成过程和地域文化、地方文化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意识、发展动力、发展特征的影响,最后,从区域文化的视角,给出了基于区域经济价值观念、区域文化比较优势、区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和特色产业培育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珠三角”“长三角”区域金融支付服务体系构建的经验,论述了建设“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支付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提出构建关中一天水区域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议:整合金融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建立起“支付服务一体化”重点项目;将西安、成阳两市作为区域支付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发挥其辐射带动...  相似文献   

8.
杨天保 《改革与战略》2009,25(7):97-100
“东亚儒学圈”已是国际儒学研究的焦点。受其影响,寻求儒学文化力的比较优势,已是中国华南及中东部地区调整发展战略的新主题。西南民族地区的儒学建构及其文化力功能相对滞后,亟待深入。就广西而言,重新考察“南传儒学”,既是提升区域文化力的必然内容。更是“朝向东亚”、增进生产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前,滨海新区创新体系建设已经有了一些进展,如具备了一定的研发实力、聚集了一批人才和构建了一批创新平台;但同时又存在一些问题,如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较低以及科技中介服务、科技投入机制、科技体制等仍不完善等。滨海新区已经进入创新推动阶段,因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滨海新区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建设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滨海新区必须建设四大创新系统,即技术创新系统、产业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和文化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不是一个简单地应用现行市场机制,而是一个矫正制度缺陷和弥补制度稀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过程。而作为非正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文化精神对制度创新具有内源性影响。以浙江区域文化为例,其越文化内部所具有的创新冒险精神,对浙江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浙江模式”的形成起了支配性的作用,正是在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家的主导下,通过“制度创新”,最终实现了浙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1.
在开放的全球市场上,来自于地区的优势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优势不是外生的自然禀赋,而是在竞争与合作中形成的内生的竞争优势.区域文化观念始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区域发展主体,并以其为载体和中介,在微观层次,影响企业的发展水平、产权安排、产业选择等;在宏观层次,对经济发展有全方位、持久的影响,影响区域经济活性、区域创新和区域综合力等.而两个层次的对接、互动与耦合,使得区域经济模式打上明显的地域文化烙印.同时,区域经济对区域文化观念也有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支撑作用.两者的互动发展与一体演进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高新区创新文化,是高新区文化的代表,是在高新区长期创新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创新思想、创新作风、创新价值观和创新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区域个性的创新信念和创新行为方式。创新文化,从孕育、诞生至定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在高新区各项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基础性。充分认识创新文化在高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对于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科技园区创新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随着中国加入 WTO,建立全球范围内的开放、有序的国际大市场成为必然,科技园区要在经济上继续成为地区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就必然要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综观世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成败得失,是否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而具有持续的创新能力的关键又是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创新文化建设。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科技园区创新文化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贵  孙晨晨  刘秉镰 《改革》2023,(5):90-10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后,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建设“什么样”的人口经济密集地区、“怎样”推进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得到系统回答。然而,对标2030年战略目标和国内发展较快地区,京津冀地区仍存在发展差距,在利益分配、跨域协作、内生动力培育、对外吸引力塑造等方面仍面临着一些困境。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更高水平,应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机制”建设、“新空间”布局、“新要素”集聚、“新引擎”打造、“新品质”提升和“新治理”探索,加快构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利益共同体、市场主体间的经济共同体、社会民众的命运共同体,并最终形成更高阶的“区域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看,湖湘文化中缺乏市场经济和现代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文化基因。在湖南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整合区域内积淀深厚的湖湘文化,释放其经济潜能,创新企业文化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通过吸收其他优秀区域文化等先进文化的思想内核,与湖南地区经济有机地耦合在一起,从而有力地促进湖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晓 《河南经济》2003,(6):25-25
区域经济发展表明,经济增长在区域上是不均衡的,某些地区表现出更快的增长速度,并带动其他地区的增长;经济增长在时间上也是不均衡的,像有时快、有时慢。对于增长速度快的地区来说,有可能出现大踏步地超过其他一些地方.也超过自己过去的现象,就象青蛙似的一下跳得好高,这就是区域经济增长中的“蛙跳效应”。  相似文献   

16.
倪君 《科技和产业》2023,23(16):26-30
协同创新是创新生态系统的显著特征,也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京津冀区域创新系统及子系统协同创新水平的演变趋势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2012—2020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呈现不断提升趋势;京津、津冀、京冀创新子系统向均衡发展演变支撑区域整体协同创新水平提升;河北创新系统有序度的快速增长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度的提升做出了显著贡献。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成效提供一定研究支撑,同时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加快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等方面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战略选择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目标设定、资源的动员和组织、体制和机制选择,最终关系到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由于其综合性、统领性特征,战略指向的选择显得更为重要。“十五”规划的战略指向各地都较明确,指向国际竞争力。本文的观点是,“十一五”规划的战略选择应指向文化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玮 《特区经济》2006,(2):292-293
本文首先对区域文化这一日益受到重视的概念给予了解释,然后阐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后详细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不同的区域文化特征和区位经济发展模式,并重点以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为例,论证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目前阶段必然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艰巨历史性任务。区域协调发展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本质要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就是抓住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把握了一次绝佳的发展机遇;区域协调发展助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提升区域协调发展的层次和水平需要打造体制、机制“杀手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是在计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逐步引进了市场机制,同时也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利益驱动,从而产生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演变态势、趋同的危害和深刻的复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