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鸿冰  贺汉魂 《经济师》2008,(11):35-36
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了三大发展理念:发展、人本与和谐。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自然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的属人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核心。其基本要求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必然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的身心三大方面和谐(人的精神和谐)的发展。因此,发展应是和谐的发展,和谐是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夏春秋 《经济导刊》2009,(11):29-30
目前普遍认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其核心包括以下几点:(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优先事项是发展。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生命本性的需求.是经济和社会循序前进的变革。如果没有发展.持续就无从谈起。而发展一是经济的发展:二是社会的发展;三是环境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和平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解决世界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共同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 ,深化改革、维护稳定是为了促进发展 ,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 ,邓小平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开放的大概念 ,对于发展的认识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发展问题是江泽民同志思考当代中国问题的中心和主题 ,他在坚持、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新贡献。新贡献之一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持党的发展与国家…  相似文献   

4.
蒋鑫 《经济纵横》2022,(7):20-26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决定的。新发展阶段是事物发展内外因的反映,新发展理念是对新发展阶段的统筹思考,新发展格局则是主观能动性的具体表达。三者紧密关联,需要用系统思维把握和理解三者的内涵和特征。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发展现实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指南,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工作方法的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5.
刘奇 《江南论坛》2008,(11):4-6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改革,应突出“统筹协调”和“以人为本”两个关键 人类社会对发展观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经济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四是科学发展观,即发展=今天的发展+明天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对发展观认识的最高境界。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深化农村改革的灵魂。其中,特别要贯彻好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6.
张颖  王晨 《经济研究导刊》2011,(32):295-296
发展物流产业是应对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手段。发展物流产业就是发展物流企业。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物流理念来引航:物流是服务。物流是存货管理。物流是功能整合。物流是策略联盟。物流企业的发展还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物流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7.
夏向东 《经济师》2005,(10):34-35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在邓小平发展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人民利益是邓小平发展观的出发点和归宿;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是根本的依靠力量、是发展的评价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邓小平发展观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曾不止一次地告诫全党 :抓住机遇 ,发展自己。他还说 ,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在我国早已成为一句名言。但如何理解“发展是硬道理”这句话的内涵和实质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大多数人认为 ,发展就是单指发展经济。最近江泽民总书记特别强调指出 :“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 ,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发展。”所以 ,辩证和全面地理解“发展是硬道理”对于指导我们今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发展经济是“发展是硬道理”最根本的东西经济活动是维持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活动。只有经济发展了 ,才能不断地增加…  相似文献   

9.
试论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当代中国也是当代世界社会生活的两大主题之一。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和目的所在。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主义 ,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使社会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与时共进。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资源,是学校发展的资本。让每一个教师都获得充分发展,是学校追求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学校要发展,首先要有教师的发展。笔者就我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谈几点思考和做法。  相似文献   

11.
系统发展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形式。要素发展、层次发展、结构发展、功能发展、环境关联性发展是系统发展的基本内容,这五方面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我国经济现代化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总指导下,遵循系统发展观的要求前进,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是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企业发展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工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生态生产力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形态,代表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方向。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也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目标指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并最终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生态理念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先导,生态科技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物质基础,生态经济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具体模式,生态制度是发展生态生产力的现实保障。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模式、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做出的深刻判断,体现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即高质量发展是追求更高的使用价值,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发展遵循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高质量发展与新发展理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一环,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高质量发展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高质量发展源于马克思主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则是其重要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5.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我们党总结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但什么是发展,什么是公正的发展,目前还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  相似文献   

16.
从高质量发展的生成轨迹出发,阐释了高质量发展的特征,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追求质与量的统一、平衡与充分、共同富裕的发展;解读了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架构,即:进入新发展阶段是逻辑起点,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是客观要求,变革发展方式是现实基础,依托智力资源发展是必由之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则是价值归宿。明确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大意义和价值,既可为我国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又可为世界发展注入中国智慧、提供先进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的重要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一系列的著作中对人的全面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他们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人类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注重经济的单纯增长,到注重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再到向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发展以人为本经济,从发展动力上讲,是因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从发展成果上讲,是因为人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从发展模式上来看,是因为人是消费的主体。发展以人为本经济转变发展观念是关键,经济工作核心是民生,人的全面发展是条件,以人为本经济要指标化。  相似文献   

19.
绿色发展是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战略选择,林业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万世之基。该文介绍了林业产业的五大特征,阐述了林业是实现绿色发展战略大势之所趋,林业是实现强国富民造福人类之所需,林业观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理论根脉之所在,政策是加快林业发展之所求。最后,对发展绿色生态林业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邹丽 《当代经济》2004,(12):78-79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对于在现代化进程中正进行社会转型和国家的整体内在要素重新整合的我们国家而言,确定国家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是现代化本身提出的任务,也是中国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观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