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目的是为程序法的构建提供一种指导思想,能较大限度地将程序的"好结果效能"与"程序价值"达到和谐统一,实现正义目标的程序为正当法律程序.宽选择法律程序是一个能够较大限度实现正义目标的正当法律程序.它以人们的"尊严尊重权"与"利益自主权"为核心而提供多种选择,目的是构建形式多样化的、进行沟通与协调的平台以平衡资源分配.该文运用正当法律程序所应具备各项内外价值论证宽选择法律程序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2.
王涛 《魅力中国》2014,(8):341-341
法的安定性是现代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价值追求,是法治国家法律价值的核心原则之一。法的安定性不仅仅是理解法律规范为自身的稳定不变、法律文本的明确,而且还包括法律实施的合理与符合实质性正义。通过程序的规范化,进而得出相应的合理的法律结果。  相似文献   

3.
程序法是保障实体法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的实现而制定的诉讼程序的法律,是关于过程性权利和义务的法的规范;实体法是指规定具体权利义务内容或者法律保护的具体情况的法律,主要关系到结果和目的意义上的权利与义务分配。法的正义性是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统一。法的程序正义是说法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法律程序自身的独立内在价值即程序的公正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承认和重视,人们愈来愈明白到法律的正义唯有通过程序的公正才能得到实现,"诉讼制度或程序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1].就我国而言,司法程序公正仍是一个新生事物,但对于其追求已越来越成为人们孜孜以求的诉讼理想.然而,程序公正并非是一个抽象的、泛泛而谈的事物,它必须通过诸多措施保障其实现.本文拟就保障司法程序公正的若干问题试作论述,并就保障程序公正的法律举措方面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律也随之不断完善,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系统中子系统中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法学界人士的关注,人们对正义与法有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法的本质、价值、内容三方面探讨法与正义之间的关系即正义促进了法律的发展进步,而法律则实现了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樊德玲 《特区经济》2008,228(1):254-256
法律程序的价值问题近年来在我国日益受到理论界的重视,并已经影响到法律实务。法律程序,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中有巨大影响。本文参照各种法律程序的价值理论,寻求法律程序较为全面的价值(包括法律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及现代中国法治下的法律程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耐 《理论观察》2011,(3):28-30
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罗尔斯的正义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阐述纯粹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和分配正义的基础上。得出公平的机会平等和纯粹程序正义原则的关系,即纯粹程序正义是实现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的保证;公平的机会平等是纯粹程序正义的价值目标;其二者是构建公平正义社会基本结构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实现正义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但正义并不是一个内涵明确的概念,法学家和思想家往往用平等或自由平等诠释正义。而自由和平等在某种程度上有着不相容性。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进行平衡成为了一个问题。新崛起的经济分析法学另辟蹊径,认为所有的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都应以资源配置的效益最大化为原则,正义的普遍含义应是效率。  相似文献   

9.
资源分配的过程、结果和价值指向要体现人的尊严,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社会的整合、合作程度,实现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这是正义的要求。资源分配正义是型塑分配正义的社会基础与结构性路径。从公平思维、有效竞争、责任规制以及权利倾斜配置等四个角度阐释资源分配正义的影响因素,进而从权利表达、分配标准、程序正义和矫正正义实质落实等方面框架性地解释我国社会转型期资源分配正义的社会实现。  相似文献   

10.
正义通过法律予以实现,而追求正义的法律程序必然是公开的、透明的。建立在线诉讼服务平台、庭审全程网络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公布、电子诉讼档案异地远程查询、网上微博感应民声……一项项司法公开的新举措正在浦东法院推出。  相似文献   

11.
法经济学视野中的效率与正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昉青 《发展》2008,(4):130-131
传统法学认为正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法经济学理论坚持效益应被看作法律的首要价值目标,本文对效率与正义作为法的基本价值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阐述效率与正义之间所具有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程序法学课程,理应深刻阐述程序正义的内在独立价值,正确理解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关系,担当起宣讲程序正义、培养程序正义意识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正义的效率——经济法的价值确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虹  任学青 《山东经济》2007,23(3):10-15
法的价值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对法律实践起着指导作用。作为规范国家干预市场的法律,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关系到经济法任务的完成和市场的正常运行,必须予以准确选择。经济法产生的原因和其承担的社会任务将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指向了效率。同时,正义以法律首要价值的身分统领经济法的价值追求,而公平则内含于经济法的社会效率价值之中,保障效率的实现和社会的正义。经济法的效率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效率的社会性、效率的公平性、效率的现实性,它们彰显经济法的特性,指导经济法立法、司法活动,保障经济法通过干预市场活动恢复市场秩序和社会正义,实现社会整体效率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武丽  肖钢 《特区经济》2007,(12):233-235
程序正义不仅是实现税收法治的手段与工具,而且程序正义本身具有独立的形式价值,由于我国税收法治建设长期存在着"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造成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与纳税人权利救济等方面程序正义的缺失。应当通过税收立宪,确定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在税收立法、税收执法与司法救济等方面,全面推进以纳税人权利保护为核心的税收程序的法制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读书     
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对公平、正义的需求愈发旺盛。如何在实现正义——这是法学的最高价值目标——的过程中降低成本,乃是法学的一个古老追求。如何快速有效地实现正义最大化,成为当今法律效用最大化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熊明珠 《魅力中国》2014,(20):313-313
法的价值是指法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方面的需要,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法的价值形态多样,学界尚未形成统一定论。但述及其基本价值,学者观点大抵仍是统一的,即正义、秩序和自由。法之正义价值是核。可通过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两种方式体现。对于法的价值这一议题,无论持何种观点。我们都无法否认其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婵 《魅力中国》2011,(14):152-152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不同于一审、二审程序特殊诉讼程序,在维护私法正义、补救法律瑕疵方面有重大作用。但是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仅就从民事再审的主体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琳 《魅力中国》2010,(32):130-130
西方自然法思想作为人类思想发展史中的奇葩,包括古希腊罗马自然主义自然法、中世纪神学主义自然法、近代理性主义自然法和现代自由主义自然法四个发展阶段。自由、正义、理性的价值理念不仅是国家立法活动的思想基石,同时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实现行政权和公民权的互动和平衡。不断完善司法审查制度,实现实质正义和程序正义的并重。  相似文献   

19.
税收正义是实现国家权力、社会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三维关系的协调平衡,其中,社会公共利益是税收的目的,个人权利是税收的前提,国家权力是税收实现的手段,这就是税收正义的实质。要实现税收正义.必须将税收法定与税收程序的正义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袁志向 《魅力中国》2010,(11):182-183
根据当前我国的法律规定,保外就医制度属于一种刑罚变更执行程序,保外就医期间计入刑期。保外就医承担刑罚执行和医治疾病双重功能。但这种法律定位存在弱化惩罚力度、不利于刑罚目的实现、容易引发畸形刑罚执行现象、损害被害人感情,有违社会正义等无法克服的缺陷。应当对保外就医制度定位为一种刑罚执行暂缓或中止程序.保外就医期间不计入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