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发挥港口资源优势 发展福建临港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是沿海中心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港口工业区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最佳增长点。福建拥有突出的深水港口优势,临港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省要想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取得先机,必须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打造临港工业强省。  相似文献   

2.
港口是沿海中心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港口工业区是一个城市经济的最佳增长点.福建拥有突出的深水港口优势,临港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福建省要想在全国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取得先机,必须充分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打造临港工业强省.  相似文献   

3.
当前,沿海后发地区开放开发异军突起,临港经济发展迅猛,港口物流已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和动力源。拟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运用SOLOW—SWAN原理建构港口物流对经济增长贡献度模型,测定港口物流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提出促进沿海后发地区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港口经济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港口所在区域和临港区域伴生发达的临港产业,临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港口地区的区域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了临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与竞争优势,进而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提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水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先导性、服务型产业。港口是水路运输的重要设施,港口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已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内外重要的港口周边都有较为发达的临港产业,且产业聚集程度高,专业化协作体系完善,具有典型的集群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竞争,建设和发展临港产业集群,有利于港口区域资源有效利用,有利于集群内企业的不断创新协作,进一步提高临港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强化整个区域和经济腹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6.
经济发展从沿海起航、在港口登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临港重化工业,对于港口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和导向作用。港口是烟台临港产业的"灵魂",重化工业是烟台临港产业的"躯体"。近年来,烟台发挥港口的枢纽作用,着力培育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现代化工、新型冶金和核电四个潜力产业,使之成为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从而推动城市经济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媛媛 《港口经济》2013,(10):28-31
当今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中,港口在资源配置和物资流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半个世纪以来,依托港口和大型船舶运输,临港经济迅速崛起并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利用临近港口的优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成为当今世界大型港口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徐斌  姚伟杰 《港口经济》2010,(11):29-31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加快港口经济发展,对促进宁波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区域综合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发挥港口大吞大吐的优势,积极推动临港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拓展临港产业链推动滨海新区临港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型组织模式,成为21世纪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组织形式。以港口为依托的临港产业是港口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动力源,也是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我国的第三增长极,滨海新区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依托港口优势,提高临港产业关联度,延伸完善临港产业链,强化区域协调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门户、产业聚集的平台,是国际物流的枢纽,是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强大引擎。全球化的经济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港口及港口经济的竞争。由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原因,河北省港口建设曾滞后于全国港口的发展和本省经济的需要,以致影响了沿海优势的发挥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河北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建设沿海经济发展强省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河北港口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有必要重新审视和明确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河北省发展临港经济区的政策分析1.目前河北省发展临港经济区的支持政策临港经济是以港口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核心、港口城市为载体、海陆腹地为依托,并实现彼此协调、有机结合、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繁荣的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追求吞吐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而是以实现临港经济区的长期价值最大化为主要目标,临港区域的经济增加值以及就业机会已成为衡量港口对国民经济贡献大小的关键指标。随着秦皇岛港的属地化管理、唐山港及黄骅港的相继建设,河北省的港口资源正快速扩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国际产业转移方兴未艾、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分析了江苏盐城港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港口腹地空间范围狭小且经济发展滞后、在与周边港口竞争中处于劣势、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在此基础上,文章把盐城港定位为最接近日韩的外向经济口岸、发展中的南方航运中心北翼深水港、富有潜力的淮江区域"海上新门户"和东部沿海特色工业港。最后,提出了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河海联动编织内陆港口网络,拓展港口腹地空间;立足港口优势做强临港产业链,陆海统筹培育港口物流新需求;以"共建共赢"为指引构建港口战略联盟,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港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优势,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程度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是包涵了对港口及相应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本文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现状入手,进而从港口与临港产业匹配程度、临港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岸线利用与项目运行、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规划与管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当前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快港口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产业集群、强化管制与配套保障、滨水区综合利用、加快港口与腹地互动等方面提出推动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经济具有的典型“贸易加工型”特征,决定了港口航运业在浙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作用突出。区域经济及企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日益突现在运输成本上,利用浙江沿海优质丰富的港航资源,提升浙江港口核心竞争力,增强服务全省、长三角和长江沿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功能,既是浙江经济再创新优势的重大举措,又能凸显浙江港航在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严冉 《港口经济》2014,(2):63-63
正促进临港工业、临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马村中心港区:海南临港经济新"引擎"。随着澄迈临港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和商业街区纷纷开工建设,大企业纷纷进驻老城,给老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依托港口的辐射带动,马村中心港区将进一步促进临港工业、临港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港口经济发展质的飞跃,成为澄迈县、海口市乃至海南省全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新增动力。满足园区物流需求海南属于典型的岛屿型经济,原材料、市场都在岛外,物流成本昂贵,经济对外依存性较强,如果没有强有力的交通保障物流进出岛,经济发展就不可避免地受到  相似文献   

16.
《港口经济》2009,(4):21-21
近年来,作为革命老区的山东临沂市,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全力推进临港经济大发展。思路活了,机遇也来了。不临海的临沂,具有突出的临海近港优势:距岚山港仅4公里,距日照港50公里、连云港80公里、青岛港150公里,属于港口的强辐射区和发展临港经济的最佳区域。临沂努力打造老区发展的新优势,按照发展临港经济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7.
港口竞争蔓延至大陆港口群1.港口经济及其基本特性港口经济,是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进出口贸易不断发展情况下我国沿海区域出现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人们逐步认为港口经济是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港口城市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对港口经济的概念,经济  相似文献   

18.
港口经济是以临港工业、港口贸易、港航物流为核心的产业经济。近年来,宁波大力实施港桥海联动战略,积极推动临港大工业和港航服务业项目建设,港口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宁波临港工业产业水平偏低、港口腹地拓展能力较弱、中高端航运物流服务不足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加快港口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大丰市抢抓实施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的机遇,大力实施沿海开发,临港产业加速崛起。与此同时,大丰临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大丰临港产业优化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胜军 《辽宁经济》2009,(10):23-23
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作为沿海经济带的东端起点,东港市将紧紧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建设临港产业园区,努力把东港建设成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几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东港市积极加快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