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5年间宁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5年间宁夏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对农村人均纯收入与农村人均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之间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一、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总体特征分析(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从表1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致呈稳步增长态势。2012年广州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054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二)城市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2年全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30490元,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其中,服务性消费支出11314元,增长9.4%,  相似文献   

3.
依据武汉市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相关数据,采用了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相关知识,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关系进行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武汉市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收入提高有助于促进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动向     
<正> 城市居民最新消费结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49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1%。人均消费性支出321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医疗、教育、家电产品及通讯工具支出增长较大,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教育费支出增长21.6%,是列食品之后的第二大消费。人均择校费支出增长1.7倍,培训班支出增长59.5%,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学杂费增长12.6%。医疗保健支出增长53.4%,成为居民第三大消费。人均医疗保健支出344元,占消费支出的10.75%,比上年同期提升了2.7个百分点。家电及通讯工具增长85.6%。人均购买彩电、电脑、中高档乐器等文化娱乐用品增长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涛 《商业时代》2011,(30):26-28
本文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误差修正项符合反向修正作用,误差修正系数反映了长期均衡关系对短期波动具有较强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上海城市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其消费支出也相应增加。本文利用计量分析方法对上海城市居民从1980年至2010年的年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进行协整分析,研究城市居民年实际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和长期均衡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出实证分析的结果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陶权 《商》2013,(18):217-217
居民消费状况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湖北省居民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采用湖北省12个主要城市的城镇居民在201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截面数据,构建收入和消费之间关系的模型,通过对湖北省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为我省的民生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协整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岳红梅 《消费经济》2005,21(4):48-50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对1978—2003年间湖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978—2003年间湖南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据此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  相似文献   

9.
运用重庆市1985-2009年的经济统计数据,本文对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协整方程表明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重庆市人均GDP每增长1%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0.1444%;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不论是短期抑或是长期,重庆市经济增长均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但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因此,消除政策性排斥,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探寻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科学合理的城市化与工业化道路,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河北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对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论文首先分析1997年~2014年河北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和收入现状;然后,介绍用于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定量分析的计量模型。文章在协整的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得到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说明人均收入的提高能拉动人均消费支出。为了研究在短期上的均衡关系,文章建立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分析,刻画了人均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短期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研究对象,选取《中国经济年鉴2011》全国城镇人均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通过建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模型,对1978-2010年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城镇居民的消费弹性为0.935。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提出提高收入、促进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协整理论对浙江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了实证分析。从长期看,要刺激浙江消费市场,必须依靠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刺激消费的短期性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扩大消费,但不可能影响消费和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上一期扩大的消费将在本期的消费中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3.
谢庆芝  徐丹 《价格月刊》2007,(12):68-69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西不同年龄层次的城市居民的体育消费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增长、收入增多与体育消费总体支出呈正相关关系;运动服装支出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旅游支出和当地文化娱乐休闲支出总额没有明显的年龄差异;运动器材设备最高消费支出为60岁以上组;健康医疗保健支出,30~60岁年龄组消费最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首先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再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回归模型,通过了经济检验,统计检验等,研究出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这些数量关系中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为实现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支出的增加,促进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收入-消费理论为基础,对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与消费支出的数据进行了协整分析,得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均衡关系的结论,由此对收入与消费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该模型不仅描述了收入与消费的长期均衡关系,而且也描述了收入与消费的短期波动调整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建立了能反映人均居住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关系的和分模型。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房屋销售价格这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8,(2)
城乡消费差距缩减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重庆市大都市大农村背景又是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典型代表。因此,本文选择重庆市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近十年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城乡消费差异的具体表现;接着在搜集2016年重庆各区县城乡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虚拟变量模型定量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城乡生活消费支出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最后对缩减城乡消费差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定量分析了我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倾向,建立了能反映人均居住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和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关系的和分模型。结果表明,居住支出受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和房屋销售价格这多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商》2015,(19)
本文列出枣庄市1985年到2014年城镇居民的年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的数据,用计量经济学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枣庄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发展规律。从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均消费支出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依据西方经济学理论,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这一关系是否在中国也成立呢,为此,我们收集相关数据,假设在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存在正相关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居民的消费倾向,并且对指导相关政策有一定的意义。二、样本及研究方法为了深入分析研究中国的城镇居民的生活费支出与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量关系,收集了中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