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振 《市场论坛》2012,(11):67-6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企业对商务人才的需要越来越高,而培养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除了让学生撑握好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和理解一些与商业有关的法律知识.文章以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法律教学为例,阐述商学院法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合商学院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法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本质上属于素质教育.法学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高品质的法学人才.我国的法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对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至关重要。我国可借鉴国外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先进经验,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快构建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即增强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教育,强化法学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职业化师资力量的培养,进行相关教材改进及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多元化法律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机制,助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培养出一批应用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法律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法律翻译在中国涉外国际经贸交流中起到了普通翻译无替代的作用。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几十年不予以重视,造成相关人才奇缺。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成为了当下重要任务,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以服务经济和社会为目标培养出成功的法律涉外服务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商》2016,(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观念、公平公正理念的深入人心,法庭辩论在庭审过程中越来越重要,当事人对辩论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目前中国的法学教育来看,其更加注重对法科学生的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从而导致法学毕业生不能更好的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认为培养辩论型法律人才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辩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面对法庭上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能够有效弥补传统的法律人"重理论,轻实践"的缺点,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以后的法学本科教育提供指引;有助于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填补职业能力强的法律人才的空缺,增加法律本科学子的就业率。因此,培养辩论型法律人才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经济往来愈加频繁,为顺应时代发展,国际社会上对于涉外法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然而相关的人才并不充盈,如何将法学院校的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法律人才是未来的趋势。因此,在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注重理论基础,更要结合实际,多方面、多途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将"五五"普法与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普法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法律素质;充分考虑各专业特色,在普法教育中安排与专业有密切联系的法律法规知识,增强适应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战争需要高效有力的后勤保障系统作为支撑,作为该体系的核心要素,后勤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素质能力。在未来战争国际化趋势增强,以及我国社会民主法治建设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后勤人才的法律素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认清军队后勤人才法律素质的基本内容,把握培养和提升其法律素质的重要举措,是值得每一名军校法律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贵东 《商》2013,(21):250-250
地方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上与重点院校存在教学模式上的差异。对于地方高校来讲,要遵循“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培养目标用以培养基层法律人士。使用“分流培养”的法学教学模式。实行改革创新,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法学教学实践系统,这是地方高校法学院在培养专业适用性、复合型法律人才所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齐荒  柴秋赢 《商》2015,(2):44
国家有关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提出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以适应多样化的法律职业要求,提高法律人的综合素质。作为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的法学院理应按照卓越计划的要求,深化高等法学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强法学基础理论与实务部门的有效结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然而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中仍存在着课程顺序梯度设计的不合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法律实务技巧专业性指导,实践教学中以输出为主,缺少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学生缺乏掌握法律前沿资讯的意识等诸多问题。希望通过改革不断完善法学本科的实践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结构新特点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对保定高新企业实际走访调研,并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在充分掌握了保定高新区时外语人才的需求情况下,本文作者认为外语人才主要在管理、贸易、法律、翻译和专业技术几个层面对保定经济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外语人才的培养以及企业对外语人才作用的充分利用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法律专业的社会功能性出发,指出法律从业人员具备法律德育知识和素质及其对我国整个法律体系的重要意义。并论述了在法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向法律专业的学生贯彻法律德育教育内容及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我国培养合格的优质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3.
沈宇靖 《北方经贸》2011,(11):132+137-132,137
在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却面临着就业的严峻考验。这其中法律职业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的价值更是受到社会质疑,法律职业院校要想继续发展,应当明确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且将目标定位为为社会培养辅助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纵深推进下,我国面临的涉外法治人才缺口逐渐增大。当前,我国高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存在学科建设不合理、合作培养受限、实践教学难以展开等问题,无法满足区域化合作、市场经济发展、法治国家建设的需求。为推动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全面升级,高校可以通过升级学科建设、加强实践教育、注重合作教学的方式,对法治人才外语能力、法律素质进行培养,接轨国际法律教育、打造一支卓越法律人才团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法学专业的就业陷入了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年落后、就业行业与专业不对口和就业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等困境。导致这些困境原因主要有:法学专业大规模招生导致毕业生过剩;传统法律对口岗位数量少、门槛高;多数学校的培养模式与就业岗位素质需求不符;法律人才地域需求不平衡,法学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观念固化;法律职业准入条件将很大一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排除在外等。法学专业就业要走出困境要做到:严格审核法学专业招生资格,统筹控制招生规模;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培养法学专业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进一步促进西部地区的专业发展,平衡法律人才流向。  相似文献   

16.
民事诉讼法是一门应用法学,也是一门极具丰富理论内涵的理论法学,为了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应用能力较强的法律人才,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应当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并重,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等方法,提高民事诉讼法的课程质量。只有立体的设置民事诉讼法课程,才能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应重点加强法学专业学生的法律新闻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现代传媒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的法律新闻职业人才。本文分析了法律新闻职业的技能特征,并针对现行法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实现法律学科教育与法律新闻职业教育的统一、完善法律新闻专业课程建设、开设符合国际标准的专业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等建议。应培养学生的法律新闻职业技能,在新闻报道中表现法律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8.
法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治保障。乡村对于法律人才的需求较大,为涉农高校提出新的要求。当下涉农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践存在脱节的问题,应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增设涉农法律课程;建立涉农法律援助中心,举办法治进乡村系列活动;与乡镇派出法庭、司法所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打造以立德树人、强农兴农为己任的优秀涉农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法律来调节经济活动中的所有行为,已成为所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基本特征.因此,作为反映、监督、控制经济运行的主体——会计与会计人,则更应承担起越来越多的法律责任.推进会计与法律的融合,培养法务会计人才,是国家规范经济秩序的需要,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会计人员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发展前景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唐山曹妃甸作为河北打造沿海经济增长极的地位日益突出,如何在三地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突出自己的区位优势,是曹妃甸的当务之急。发展要靠人才,发展要以法治为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描绘了法治愿景,曹妃甸更应加紧法律人才的储备和培养,分析曹妃句法律人才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