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33):169-170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资产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不仅拥有固定资产,还有流动资产,不仅拥有隐性资产,还有显性资产。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资产,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资产越多就越好。ST公司需要深入分析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从而提高资产重组的效率。本文首先分析了资产重组的重要性,以及财务在资产重组的主要作用。其次探讨了ST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过程中现状以及财务问题,最后提出了如何解决财务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甘克敏 《现代商业》2011,(20):267-268
会计盈余是衡量公司经营好坏的重要指标,也是公司相关利益者所最为关注的指标,对于连续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将有可能被ST甚至终止上市,这将使上市公司失去在证券市场再融资的机会,也会是公司声誉大受损失。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推测,上市公司会通过与盈余管理手段避免出现以上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2001年以来,ST公司的资产重组逐步由报表性资产重组转变为实质性资产重组。实质性重组对ST公司是否有积极的总体规模效应,能否促进ST公司竞争力的增强等,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以2001年进行资产重组的ST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样本公司相关指标均值在重组前一年、重组当年和重组后两年的变化情况,对2001年ST公司资产重组的总体规模效应作出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在ST公司中,哪些财务指标可以在公司陷入危机之前起到预测危机的作用。文章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选取了40家ST公司,并对它们陷入危机前第三年的与现金流相关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得出了预测模型,并得出结论:现金流动负债比,现金债务总额比,总资产现金比率以及经营现金流出结构比率这四类指标对于公司在未来是否会陷入财务危机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理性投资行为表现为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行为.过度投资导致大量的资本沉淀在生产能力过剩的领域,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同时导致呆坏账和金融风险的增加;而投资不足则使得大量的资金闲置,导致上市公司增长缓慢甚至零增长,同样也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非理性化投资的根源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缺乏有效激励约束力的治理机制.解决上市公司非理性投资问题,应改变董事会结构,完成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优化,改革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激励机制,规范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减少非理性投资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行为财务理论的存在基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对金融理财的意义,进而论述次年高位财务理论在公司理财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7.
易伟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9):147-148
筹资是公司增加资产以来获得进一步收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财务困境下公司的筹资为可能出现而正常情况不一样的特征。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后融资约束程度的变化,筹资方式的调及其效果,为未来财务困境公司走出困境提供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强股权依赖型公司的投资对股价的敏感度是弱股权依赖型公司的3.33倍,公司投资行为与股价正相关,而且相关度远远大于美国市场。我国资本市场的非理性对公司投资产生影响,特别是对股权依赖型公司影响更为强烈,而且这种影响大于美国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考虑到金融投资行为与公司资本结构间关系紧密,从资本结构上调和下调两方面对金融投资带来影响展开了分析。 基于 2010~2020 年 A 股上市公司数据,提出金融投资行为、主营业务、信息透明度和公司资本结构研究假设,建立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最终证明频繁金融投资行为不利于公司资本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钱旭  丁元耀 《商场现代化》2012,(22):102-104
对于内部现金流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原因存在两种不同的解释,即对应过度投资的自由现金流假说和对应投资不足的融资约束假说。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由于管理层"沟堑效应"(entrenchment)和大股东掏空小股东的"隧道效应"(tunnelling)的存在,管理层激励效应和大股东监督效应对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具体地讲,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先增加后降低;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也出现先增加后降低,都出现了倒U型的关系。最终的实证结果支持了FHP提出的融资约束假说。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投资决策被视为风向标,影响企业的结构调整,甚至对企业今后的战略决策都有影响。但是,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因素太多了,要想找到决定性因素,就要深入研究企业的投资决策行为。文章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在企业财务压力下的投资行为现象,探讨财务压力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融资约束一直以来都是财务会计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问题.作为研究融资约束问题的首要步骤,如何采用恰当的方式准确度量目标公司所受融资约束的大小,对后续探讨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内外部治理至为重要.文章回顾关于公司融资约束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详细归纳了度量公司融资约束的五种主要方法,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及展望,巩固了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融资约束问题,导致众多企业面临融资约束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企业融资约束与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查阅相关文献,对已有观点进行总结。介绍如何处理好融资约束与投资行为的关系以及如何发挥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影响。可便于企业利用投资现金敏感性分析本身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川 《商》2014,(6):49-49
本文从ST公司的概念入手,分析ST公司的产生原因,以及它和资产重组的关系,进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完善化、规范化,上市公司也日益增多,但因激烈竞争,沪深两市被"特殊处理"(即ST)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虽然大多数ST公司都在被特殊处理后采取了改革等一系列措施,但收效甚微,根本没有帮助公司走出财务困境。因此,应全面、准确的了解ST公司的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并归纳出有关ST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要采取重新改制、建立激励体制、根据市场重新定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特别处理"(ST)和"退市风险警示"(*ST)制度在中国已存在20年,这一期间ST公司的摘帽方式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盈余管理范畴中的资产重组和财政补助是大家熟知的摘帽方式,但公司成功摘帽后能否让公司经营状况真正得以改善是值得探究的。除了主板市场外,2014年股转系统面向全国接受企业挂牌申请,"新三板"上市的公司被ST后如何摘帽与其后续经营情况也值得研究。通过概述ST与*ST公司摘帽条件,并用具体公司案例阐释不同摘帽方式与剖析其未来持续运营能力,对投资者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芝懿  陈鸥 《现代商业》2012,(30):58-59
在股票市场上,当企业低于上市标准时,为了完善退市机制,提高市场透明度并向投资者充分揭示风险,监管部门实施了ST制度。但是某些投机者利用ST肆虐地制造股市泡沫严重误导了正确的投资价值取向,今年5月实施退市新政对ST公司设置了最后期限,以此治理现存不完善的股票市场。然而债务纠纷给穷途末路的ST公司带来了极大困扰,多次阻碍公司重组上市。本文以*ST珠峰为例,进一步探讨债务纠纷对ST公司保壳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金融理论是证券市场的最新理论,它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经济学原理来研究股市的实际投资行为。本文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对我国股市模仿投资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股票市场是一个新兴股市,不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模仿投资行为,在模仿投资行为形成过程中,信息传递机制起着重要作用,使我国股票价格经常出现异常波动甚至产生股市泡沫。文章提出,为遏制模仿投资行为,必须改善股票市场结构,完善市场机制,大力培养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股市相关制度创新,完善有关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开展投资者教育,把理性投资者培养成市场主导力量;加大投资工具创新力度,增加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19.
任婷婷 《商业时代》2012,(14):82-83
本文以2004年至2008年五年沪深两市因连续两年亏损而从正常交易到被*ST的88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财务指标运用多变量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力求在已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中预测出具有良好后续发展能力的公司和后续发展能力不良的公司,研究发现,模型在预测财务好转公司时判别正确率偏低,导致总体判别率不高,但是模型在预测二一二公司时判别正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宋强强 《现代商业》2011,(6):120-121
近些年国内国外学者对投资活动的研究相当的多,大多集中在公司治理、企业现金流、信息不对称等等对企业投资的影响上,而把理财学中真正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取舍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资本成本因素与投资活动相联系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运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来揭示企业主体的投资决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