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62-163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逐渐体现出"稀缺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不同范式。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分享安排问题。那么剩余索取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是否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在分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郭艳萍 《商业时代》2004,(21):31-31,37
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治理起因于产权的分离,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均衡分布。“股东至上主义”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公司治理的思想源流,导致了两种迥异的治理模式:股东单边治理模式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本文通过对这两种模式的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当采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企业利益相关者财权及财务治理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利益相关者(要素所有者)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的联结。企业所有权的核心问题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界定,即企业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安排问题。企业所有权的有效安排是企业高效运行的基础和根本保证。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本质看,无论是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还是控制权,其核心都表现在企业的财务权利上。  相似文献   

4.
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并认为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力资本产权分配公司治理权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中期开始,企业逐步向知识型企业转变,员工也逐步向知识型员工转变。知识型员工在服务于特定企业的过程,通过学习将自己本身与企业专用的知识相结合,即人力资本专用性投资。企业内部获得了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权,才能获得企业所有权,获得的人力资本收益权越大,其在企业所有权安排中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配置份额相应的也越大。本文探讨了公司治理中的权力结构,并从理论层面着力分析了人力资本产权在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人力资本产权将如何分享企业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7.
现代企业契约理论对企业所有权分配的研究令人关注,并引起越来越多的争论。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将剩余控制权进行了分割,提出企业所有权是剩余索取权与终极剩余控制权的融合体,并对所有权最优安排进行了讨论,认为股东拥有企业所有权是现实与理论逻辑的统一,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目标理论基础并不可靠,实际操作更不现实。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9.
杨森 《现代商业》2007,(20):117-118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董事会成员控制权分配与相应制度建设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剩余控制权视角对董事会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董事会组成人数和成员选择上寻求最佳组合点是董事会控制权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合理选择代表各方利益要求的董事会成员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力以及在各成员中形成制衡性的均衡局面是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在于合理分配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董事会成员控制权分配与相应制度建设是公司治理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剩余控制权视角对董事会制度建设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董事会组成人数和成员选择上寻求最佳组合点是董事会控制权制度建设的关键所在,合理选择代表各方利益要求的董事会成员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力以及在各成员中形成制衡性的均衡局面是上市公司改善公司治理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企业家价值体现与剩余索取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岚  唐炎华 《商业研究》2004,(22):45-47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产权特性,在企业价值创造、市场价值提升和风险承担等方面具有与物质资本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家理应参与企业剩余分配。EVA奖金计划是企业家实现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重要途径,从而促使出资人和企业家之间的目标一致和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12.
赵世君  沈路 《国际商务研究》2008,25(1):22-26,77
本文以产权理论为切入点,认为参与企业的资本家和企业家、经理都可以根据各自的财产所有权而享有企业所有权,并且只有"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权对应才能有效发挥产权激励作用。而目前企业中产权"错位"已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和价值创造。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新经济时代,应通过强化财务资本的"剩余控制权"和提高人力资本的"剩余索取权"使两权逐渐对应,以发挥产权激励作用,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大势所趋。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产物。本世纪初诞生的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势在必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问题是确保所有者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当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经典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认为市场竞争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其替代作用表现在市场竞争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以及市场竞争对国有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行为的影响上。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中企业不可让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经典委托代理理论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问题分析中存在的局限性,认为市场竞争对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具有一定的替代效应,其替代作用表现在市场竞争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以及市场竞争对国有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行为的影响上.同时文章也分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治理中企业不可让渡的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孟猛 《商场现代化》2014,(11):89-90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集中表现为内部人控制问题,其根源在于国有企业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极大不对称分布。通过建立一个简单数理模型,本文证明在国有企业现有的董事会结构中引入职工董事可以形成对控制性股东的制衡,从而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随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职工参与对控制性股东形成制衡的作用机制并就职工参与剩余控制权分配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黄益新 《北方经贸》2001,(10):83-85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亮 《商场现代化》2008,(18):306-30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越来越体现出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共同治理"的特征,且人的因素显得更为重要。人力资本同货币资本一样作为对企业的投入,同样应该获得相应的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20.
经营者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商业研究》2006,24(17):72-74
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性影响企业所有权安排,将企业所有权安排给经营者是企业本质的要求,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具体化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所以经营者享有剩余索取权优化了企业所有权安排,体现了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