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民社会在马克思的诸多著作中均有提及,它构建起了整个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现如今,思考市民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内在动力及发展状况是正确把握市民社会的特征,把握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思想、社会危机爆发的实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提供科学素材和现实材料。  相似文献   

2.
罗军伟 《商业时代》2011,(29):19-20
自20世纪以来,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发生了重要演变,这种演变虽然在理论上扩大了市民社会的外延,却极容易使人们产生市民社会不可超越的误解。而在实际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这种批判虽然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但马克思的运思方法对于厘清当下对于市民社会的种种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改玲 《商》2014,(41):70-70
近几年来市民社会问题已成为一个理论界热门的话题,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市民社会理论谱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我国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内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启示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4.
《商》2016,(8)
市民社会理论问题是一个经典的哲学命题,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很有必要,在西方哲学史上马克思之后,市民社会问题仍然被西方理论界和学者所关注。这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葛兰西突出强调了市民社会的文化意义,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发展作出了新贡献,推动了市民社会理论的新发展。本文对葛兰西市民社会概念进行分析,在对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对前人研究成果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尤其是对黑格尔理论的批判继承中创造性的发展了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摒弃了黑格尔的那种从绝对精神与伦理精神角度出发阐述市民社会缘起的方法,并对黑格尔所认为的政治国家高于市民社会的论断进行了批判。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认为市民社会既是一个社会阶段,同时也是以私人交往关系为主的一个与政治国家相对的私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也将与国家一道消亡。  相似文献   

6.
市民社会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重要概念和范畴,马克思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的基本理论,纠正了被黑格尔颠倒的国家与市民社会关系,形成了市民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从“生产关系总和”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两个进行了二重界定。市民社会二重性也具有其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7.
《商》2015,(33)
市民社会作为一个历史性的理论经历了三次大变迁,早期西方思想家将其视为独立于自然状态的社会,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将其独立出政治国家,而自葛兰西以后,市民社会开始逐步脱离出政治国家与经济社会而呈现出非官方公域这一状态。当代市民社会理论以葛兰西,尤其是以哈贝马斯的理论为基础,更加注重志愿性社团这一市民社会的主体。市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克服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的内在悖论,也可以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发展理论的探索,是对处于封建社会状态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的落后国家讨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部分落后国家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相比,其社会状态、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却依然没有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开始研究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保罗·巴兰对落后国家经济学问题的开创性研究,是对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对市民社会的概念、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这两个方面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主要从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旧唯物主义将人的实践活动与历史发展的现实脱离,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可见,马克思遇到了物质利益的难题,这个时候他对黑格尔哲学开始质疑,决定从实际出发捍卫民众的权利,从而回归现实的维度.马克思将"人"融入社会历史发展的领域,对"人的本质"进行了科学阐释."人的本质"是以社会实践为...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新时期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2.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只有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地域性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是列宁所指出的"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是实现理想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理想社会主义即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李文峰 《商场现代化》2010,(21):183-184
市民社会理论源远流长,其意义和特征多次发生变化。但就其现代意义上来说,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建制。市场经济要求市民社会必须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市民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共同体。本文试图将将市民社会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紧密结合,通过对建构中国市民社会的现实进行分析,从而试图去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进而达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这一基本目标。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理性主义的特点,寻求社会的评价尺度和客观标准;沿革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本位思想,关注人的生存条件,将人始终放在交往理论的核心,考察的是马克思笔下的"现实的个人";继承了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尤其是在现代语境下对人的异化的批判转向了文化批判,这是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在求同存异的现代,研究交往理性的现代意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性论视角下的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美国自由市场经济的人性根基问题.从马克思主义视域来讲,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无论是抽象的"经济人"还是抽象的"道德人"难以全面概括现实社会中无限丰富的人性,更无从诠释金融危机的深刻根源.文章指出应以马克思的"社会人"为逻辑起点,从现实社会的生产方式探究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李鹏  胡元顺 《中国市场》2015,(9):110-111
发展是人类社会在任何时代都面临的问题,全面和正确地把握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时间上来看,所谓任何一种思想观点理论的生成和成熟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过程,马克思的发展理论也是如此。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具有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的社会资本功能日益重要,但现有的组织理论不能对其完全解释,本文根据新社会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新古典组织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演化理论在组织内层面、跨组织层面即组织间层面以及制度层面对组织社会资本的融合情况,认为融合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理论是组织理论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丹丹 《商》2015,(1):84
在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城镇化加速推进和社会治理水平滞后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是一项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市民社会理论表明,整个社会被分为政治、经济和市民三大领域,市民社会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中国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多质态的现象凸显,这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本研究认为中国要寻求政治、经济和市民社会的平衡,需从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开发企业家精神、健全层级治理体系、完善社会治理机制五个层面入手,建立"三位一体"的合作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看来,市民社会具有经济基础的同等含义,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始终奉行个人主义的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对立是人为的界划。市民社会伦理与国家伦理的关系,是应然的道德要求与实然的道德现实的关系,而不是两种不同的道德规范体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古典主义劳动论的发展,对揭示其所处时代的生产方式特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认识并解决当今时代的价值及分配问题也不无启发。然而作为一名实事求是的经济学人,必须对理论本身有深刻认识,并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使之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