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的非均衡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协调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使两者形成一股发展的合力是当前城乡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要课题。财税政策作为保障、协调和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要素,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财税政策为视角,通过对当前河北省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财税政策现状的进行分析,为河北省进一步做好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提出相关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庆爱  李亚 《现代商业》2012,(15):204-205
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和促进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目前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导向下小城镇发展对策研究——以青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王雅琳 《商业研究》2006,(18):66-70
城乡发展是当前我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重大举措。大力发展功能城市化、规模小型化且与农村经济紧密相联的小城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以最小成本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最佳载体和重要支撑。借鉴国际小城镇发展经验,剖析青岛小城镇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建立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综合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务实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承载力及重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小城镇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等是实现青岛跨越式发展之良策。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应实施从非均衡到均衡发展的战略,在解决农村现有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给农民平等发展机会和国民待遇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城乡持续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其举措为:从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入手,通过建立城乡统一的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和财税金融制度等,走出城乡分割的体制,才能充分调动城乡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城乡步入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负面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绿色,生态新农村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按照城乡统筹的指导原则,加速缩小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是我党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城乡统筹,加快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村社会事业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走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陆梦飞 《中国市场》2014,(29):171-172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城乡统筹作为我国现阶段重点发展目标,在城乡统筹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撑。城乡统筹发展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金融服务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国家与金融机构应对农村经济发展给予一定的鼓励政策,大力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步伐。本文主要针对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进行研究,对城乡统筹发展中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进而促进城乡统筹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经济基础已发生根本性动摇,城乡差别的社会环境已发生根本改变.城乡统筹势在必行.大庆以油田开发建市立市.多年来形成了以石油资源开采为主导的单一固化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新型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从思想上树立城乡统筹发展的观念;从制度上保障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从产业转型上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从劳动力就业上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就业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0.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为基础,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是公民分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铜陵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必须以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为抓手,以结构合理、发展均衡、运行有效为原则,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12,(36):74-76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和国家推进改革开放成果共享的一项重要战略。城乡一体化,既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又是增强农村人口素质、增进农村文明程度的过程。随着陕西省府谷县国民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尽快实现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融合城乡文明,才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自然融合,最终  相似文献   

12.
方令 《消费导刊》2009,(12):38-40
2008年中央批准重庆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实现这个目标任务,关键在破题。重庆是一个有2千5百万农业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农村问题主要在土地。本文以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和2009年国务院3号文件,作为对重庆改革试点所作的部署要求为目标,从现行土地政策入手,紧扣城乡统筹配套改革中的现实问题,对农村土地的地方立法与统筹城乡发展的不协调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建立重庆市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地方立法体系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13.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我国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相当少。西部地区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特征集于一体的特殊地区。因此,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联合与协作”等方面实现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是我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实践,重庆市作为首批试验区,如何更好的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加快发展,对于重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如何加快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是一个世界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对我国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研究相当少。西部地区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民族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等特征集于一体的特殊地区。因此,应借鉴国内外经验围绕"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区域联合与协作"等方面实现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6.
李娟 《中国市场》2013,(40):91-92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为快速发展民族工业所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居民在政治权利、经济地位、发展机会等方面存在不平等状况。长期的城乡发展失衡已成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3)
城乡统筹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还曾向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城乡统筹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力。本文简要介绍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概念,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当前我国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推动我国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彭道伦 《商业时代》2012,(31):137-138
统筹城乡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由于要素资源的稀缺性,一定时间内地区获得的资源要素具有差异性,这导致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地区要实现较高的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客观上要求实施差别化发展战略。本文以重庆涪陵区为例,探讨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纲要,并相继落实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供销社作为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自身独特的组织、网络、资产、服务和信用等优势。为了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在统筹城乡中的作用,供销社应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立足自身、谋划长远、找准定位,加快推进传统经营服务转型升级,注重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大力推动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城市化已经不是初级工业化阶段的城市化,而是以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为前提,建立在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是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必须以城市化为红线,根据"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思路,建立新的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