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63.8%的农村人口,其中6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593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36%,高于城镇的6.29%。据预测,到2030年,农村65岁以上老人为1.2亿,占农村人口的17.39%(城镇为13.1%),而农村目前仅有7.8%的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凸现,迫待进一步完善。一、农村社会养老制度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以下简称《基本方案》),确定了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原则。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有31个省(区、市)1955个县不同程度开展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际标准,一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已迈入了银发时代。应对这一严峻形势的良方之一,就是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包括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以及养老救助和综合保险。  相似文献   

3.
一、盐城原有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一)盐城原有农村养老保险基本情况。截至2007年,盐城农村人口560万,占全市人口的70%,是江苏农村人口比例和总数最高的地级市(江苏省农村人口60岁以上人口571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7.4%)。截至2005年底,全市参保人数114.34万人,领取养老金人数3.01万人,  相似文献   

4.
历经改革开放近30年的风雨洗礼和艰苦创业,如今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苏南地区农业比重仅为2.8%,城市化水平已达6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基础上,坚持统筹城乡科学发展,选准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已成为苏南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城市人口老龄化目前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新世纪的国际都市上海而言,这一问题对于其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研究思考。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定数量后并继续增高的过程。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0岁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者65岁和65岁以上的老年  相似文献   

6.
按照国际标准,一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7%以上,就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4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已迈入了银发时代.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中国老年人所占比例已达12.5%,而1.6亿左右的老人有9千万左右在农村.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很多农村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及生存状况与以往有明显不同;中国社会也由过去工农业剪刀差发展到"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为使亿万农民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国务院部署从2009年10月1日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将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范围内展开,并在10年内基本实现全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本文认为,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旨在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顺利且有序地推进,既要兼顾政府的承受能力及农民的负担能力,又要让农民得到实惠及提升他们参保的积极性,让农民通过社会保障实现"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模式构建及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过十多年来的发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弊端,使养老保险制度长期处于低谷时期。为迅速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本文从克服现行制度的主要弊端入手,构建了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模式,并对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提出了创新性的建议,对完善和促进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养老保险问题日益突出。本文简要介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必要性及投资原则,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模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使农村居民“老有所养”,1986年,我国政府将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列为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各地也纷纷出台一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已有二十余年.但这项制度也存在着一些诸如资金投入不足、保障过低、覆盖不全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走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困境,要从政策和立法上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现象的理性预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造条件探索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衔接办法.参保率低是制约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的关键,要实现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发展目标,首先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运用宏观经济学中的理性预期理论,透析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低现象,分析农民参保的心理预期,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现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已有实践表明,现有的农民养老保障机制,在减轻农民负担,保障老年人生活权益上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养老保险涉及的关系十分复杂,存在覆盖面狭窄等一系列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确保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当前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拓展渠道,真正实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本文以四川邛崃市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解决农村社会保障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13.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人口位居全国第一,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却不到10%.而部分已实施新农保试点的县市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如参保率低、资金筹集不足、支付水平低等问题.河南省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就需要建立高效合理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本文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供求均衡的角度出发,通过量化计算与分析,提出了河南省未来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的运营方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苏州谈起,分析了目前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剖析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短期的应对措施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的远景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马康贫李秉柏施德堂1978年我国农村改革之始,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近20年,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如何?本文根据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苏南地区...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对城乡劳动者实行两种完全不同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较城镇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除了对劳动者实行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外,缺乏正规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保险长期依靠方案、办法等政策性文件作为依据开展工作,制度运行缺乏稳定性和社会性.因此,随着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加剧和家庭养老、土地养老功能的弱化,亟须完善立法,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切实解决我国广大农民的基本养老问题,维护农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7.
嘉定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从1987年初开始经历了试点、推广、改进和完善阶段,特别是《上海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的颁布,使嘉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跃上新台阶。到目前为止,全区农村企事业单位参保率和农民个人投保率分别达到94%以上;历年累计筹集养老保险基金21584万元,累计支出养老保险金10574万元,累计结余养老保险基金11010万元,累计滚动结余基金16004万元(其中:区级管理个人帐户资金8091万  相似文献   

18.
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加剧了农村老龄化程度,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功能在不断弱化,亟待通过社会化方式来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理念也要求实现包括养老保障在内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客观总结了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必要性,解析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框架,并提出完善新农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共十六大指出,要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失地农民作为农民中的特殊群体,数量迅速扩大,所以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重要性,继而提出已建立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80 % ,占世界农村人口的 30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 ,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事关农村乃至全国经济改革和社会的稳定 ,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现行方式历史上 ,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方式一直是以家庭供养为主 ,其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一个是子女供养 ,另一个是土地收入 ,这种家庭养老方式一直持续至今 ,并仍是现今农村养老的主导方式。除此之外 ,从 1986年起我国民政部开始在部分富裕农村进行农村社会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