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从分析漓江旅游资源经营现状出发,指出应利用系统工程方法来提高漓江旅游资源的经营效益,提出政府优化环境、企业创造财富、居民营造文化的观点,并结合漓江旅游资源可供经营的要素,给出了漓江旅游资源经营的产品经济模式和环境经济模式以及两模式下的具体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结合漓江流域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分析了社区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和影响,提出从保护资源和促进发展两方面来进行社区建设的策略,并从文化建设、产业更新、旅游参与和人员素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于游海  胡静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78-79
20世纪70年代旅游景观房产首先在美国得到真正发展,90年代后期,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逐步火热加上旅游业的高涨,中国地产业才逐步重视这一新事物.阐释旅游景观房产的含义,分析旅游景观房产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旅游景观房产的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今社会,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旅游的概念深入人心。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传统观光体验类乡村旅游市场前景大不如从前,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高级形态,乡村度假旅游引领着未来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文章以桂林市乡村度假旅游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桂林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分析桂林发展乡村度假旅游的现实意义与发展现状,并针对桂林市乡村旅游发展进行SWOT分析,提出其乡村度假旅游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都市旅游发展中的景观房产开发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孝坤 《特区经济》2006,(4):214-216
我国已步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房地产开发迈入大城建时代。在分析城市景观房产与都市旅游发展密切关系的基础上,明确了城市景观房产品位的提升在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而提出城市景观房产开发与都市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6.
景观房产的开发与南宁的都市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漓江是我国最著名的旅游资源之一,是桂林旅游发展的灵魂。漓江的旅游开发既有有利条件和机遇,也面临许多问题和障碍。漓江旅游开发的战略主要包括:国际化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形成国际品牌、实现社会效益、树立旅游形象、开发专业人力资源等。  相似文献   

8.
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桂林市旅游业不断发展,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速度也在加快,因而对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因为通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可以避免生态旅游资源被过度开发,从而有利于流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文章运用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构建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适宜性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适宜性进行评估,得出"一般适宜"的评判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对漓江流域生态旅游资源不能大规模地开发,只能实施小规模的保护性开发。  相似文献   

9.
漓江东岸旅游新区被誉为继桂林、阳朔后的桂林旅游第三极,是桂林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核心工程之一.该区域社区居民众多,涉及的行政区划差异复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协调和照顾社区居民的利益是新区建设的难题,也是值得探讨的科学问题.文章在对漓江东岸旅游新区社区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发展动态和桂林旅游发展趋势,对此区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CPIT模式以创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与保护的模式,以期为旅游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参照,积极为漓江东岸旅游新区和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走向区域旅游合作大战略——再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区域合作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态势。桂林旅游业也必须实行区域合作大战略,构建“泛漓江流域旅游圈”。培育和构建区域旅游合作的大平台应当从形成共识、整合规划、基础建设、宣传促销、企业合作等方面推进。政府在区域旅游合作中要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国际名城,不只是经济的、技术的概念,更应该是文化的概念,它往往以硬件形象与软件形象综合而成的文化形象影响于世。桂林在向现代化迈进的征程中,应该加强自身富有地域本质特征的文化建设。其文化类型的选择,应为建设独一无二、具有桂林个性特色的山水风光型文化。其文化建设的总内涵,以树立国际名城文化形象为总目标,涵盖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名人及各类专门人才;有一个达到当代水平的文化积累、发展和传播系统;广泛开展反映历史源流和当代生活的文化活动;建设现代化文化设施;市民文化心态重塑。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视阈下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改革与战略》2009,25(2):61-63
文章首先对交通拥堵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做了文献回顾,表明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庀古教授提出的交通拥堵理论即拥堵问题的负外部性及通过道路收费解决负外部性来展开分析的。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文章提出道路收费并不建立在解决负外部性的基础上,而应该视为一种高峰价格,同时比较分析了现实生活中解决交通问题的做法的有效性,提出了解决中国交通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建设主要包括使用绿色建筑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管理、经营城市等。生态文明意识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先导和动力。增强生态城市文明意识,应普及生态城市教育,树立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引导居民参与生态城市建设,促进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都是人类的不懈追求,经济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通过梳理人的发展的内涵与特点,辨析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尺度作为经济建设的指导,以发展生产力、协调生产关系、变革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人们生活品质为依托。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用事业既具备生产阶段引入竞争所需要的条件,又具备供给阶段进行垄断经营的基础,既有民营化的可能,又有管制的必要。采取BOT、TOT、PPP等多种形式使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公用事业,推动城市公用事业民营化的进程,既可以解决政府财力不足的困难,又可以克服政府独家经营效率低  相似文献   

16.
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发展问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在扬弃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发展理念,是我们党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等五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进行了诠释和解析。  相似文献   

18.
朱俊成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94-98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日益成为区域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十分活跃,而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资源性要素,对其进行研究,对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城市形象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南昌城市形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以CI战略为我体,提出了塑造城市形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农民兼业化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农户兼业化结构分析表明,“离土又离乡“模式是农户兼业化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农业经济、对于乡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小城镇建设而言,已经弊病凸现,因此,推进农民兼业化模式回归,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质是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这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样的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