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5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有4例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4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其中肝功能异常8例,肠胃道反应14例,低血钾7例,尿蛋白异常4例,尿酸升高、药物疹各3例,视听下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异常各1例。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治疗中不良反应最为严重的是肠胃道反应,及时发现并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并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检索的18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报告的病例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基本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药用剂量、病程、过敏史、合并用药为自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工具进行不良反应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各不良反应症状的分布为消化系统7例(38.89%);皮肤及附件5例(27.78%);心血管系统2例(11.11%);神经系统2例(11.11%);血液系统1例(5.56%),泌尿系统1例(5.56%)。1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程度的分级为轻度10例(55.56%),中度6例(33.33%),重度2例(1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日剂量为400mg、疗程〉5d、有过敏史、有合并用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高。多因素结果显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60岁)、日剂量(400mg)、过敏史(有)、合并用药(有)有关。结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总体程度较轻。临床上应针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措施,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临床应用中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对我院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的18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临床常见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应、损伤部位、预后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生不良反应243例(13.0%)以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较为常见。结论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较为常见,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并对不良反应采取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从而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痰培养转阴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2例MDR-T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2HRZE/4HR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3、6个月后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0.65%、83.87%、90.32%,高于对照组56.67%、58.06%、67.74%(P<0.05);观察组病灶吸收治疗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与对照组16.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左氧氟沙星抗结核方案在MDR-TB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可提高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率,且不会增加过多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的疗效优势。方法抽选156例已确诊为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患者为临床研究,采用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n=78例,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化疗)和观察组(n=78,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以及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8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75.6%、空洞闭合率48.7%以及其病灶吸收率7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4.9%、19.2%、41.0%(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耐多药空洞型肺结核采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能明显提高近远期治疗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操作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监测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研究用药剂量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收集到2 273例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997例,发生他汀类用药不良反应者103例,发生率为10.3%;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神经肌肉系统和消化系统发生较多,用药剂量≥40 mg时,不良反应增加。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但总体较轻,不影响治疗,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含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方案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66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行含利福平的抗结核方案,观察组行含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方案,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空洞闭合时间、痰菌消除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91%,较对照组69.70%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0 min、1 h、2 h的利福平血药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与对照组12.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利福平与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方案用于复治涂阳肺结核中效果理想,可缩短空洞闭合及痰菌消除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且不会对利福平血药浓度造成影响,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妇科千金胶囊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朝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妇科千金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西药用药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西药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报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均是在使用西药治疗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通过采取针对性治疗,治愈151例(94.4%),好转9例(5.6%)。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与给药方式、抗生素药物类型不同等有关。临床表现以皮肤出现皮疹、红肿及瘙痒为主。结论引起西药不良反应发生因素较多,为有效避免西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与患者在用药过程中须严格遵循合理用药准则,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喹诺酮类抗生素所致不良反应病例78例,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统计发现,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以及莫西沙星等。静脉注射是主要给药途径,累及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皮肤等。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导致多系统发生不良反应,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应予以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例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后出现过敏性休克反应。方法针对具体病情,回顾性分析1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结果此例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可能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有关。结论左氧氟沙星可能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2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对照组患者采用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8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明显,具有安全、经济、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重症感染疾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数改善幅度明显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数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呼吸道重症感染细菌检查结果转阴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治疗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重症感染疾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莫西沙星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性﹑有效性并对两组的医疗费用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设计方法;各种社区获得性肺炎符合方案集(PP)分析人群7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37例采用莫西沙星注射液400mg,qdivgtt;B组36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00mg,bidivgtt。运用药物经济学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果分析法推算每例治疗成本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9%、89.2%和63.9%、88.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8.7%。治愈每例患者所需药品的最小成本(5386.0±1795.4)元和(2182.2±727.4)元;以临床总有效率计C/E分别为(58.9±19.6)和(35.4±11.8);ΔC/ΔE为7004。结论虽然莫西沙星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但根据最小成本法和成本-效果分析表明,左氧氟沙星更具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尿路感染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A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采用头孢哌酮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细菌清除率为89.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细菌清除率为9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哌酮钠治疗尿路感染,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但从临床实用角度来讲,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具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惠州市中医医院2014年通过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平台报告ADR监测网的106例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联用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6例ADR报告中,患者年龄最小3岁,最大85岁,其中以大于50岁的患者居多,共57例,占53.7%;发生ADR患者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涉及药品共9类,以使用抗感染药品出现ADR最多见,中药制剂次之;两药联用最多见,占51.9%;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共27例,占25.5%;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次之;治疗后56例患者治愈,50例好转。结论由于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存在一定的不可预见性,因此临床需提高对ADR的重视程度,加强对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ADR的发生,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健康宣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13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患者对健康宣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的知晓得分为(97±9)分,对照组得分为(83±8)分(P〈0.01);研究组患者对健康宣教工作的满意度得分为(93±7)分,对照组得分为(82±7)分(P〈0.01)。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升护理人员健康宣教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500例药物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临床中抗感染药物以及中药制剂造成的不良反应居多,主要症状有皮肤和附件损伤。结论临床中造成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是抗感染药物或中药制剂的不合理使用,所以,临床用药中应制订相应的解决办法,以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具体方法。方法随机选取186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给药法(930例)及改革给药法(933例),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均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P>0.05),而改革给药组在用药疗程、用药剂量、用药经费方面均少于传统给药组(P<0.05)。结论采用改革后的抗生素使用方法,不仅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同时能缩短用药疗程、减少用药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及患者经费的支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胺碘酮在心律失常病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心律失常92例患者实施研究,使用胺碘酮对此92例病患进行临床治疗,对其给药途径、治疗过程、治疗效果、用药反应进行详细地观察、记录以及分析。结果本组92例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后,61例显效,24例好转,总有效率为92.39%。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75例患者的心率减慢,23例患者出现失眠、头晕以及胃肠道消化问题等现象。结论临床医师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具有较高的疗效,但该药物的使用可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而这些不良反应又可通过检查、预防、应对得到有效控制,所以,该药物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