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中提出的"乡村为本"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新农村的启示有:建设新农村应以农村为本,使"外力"与"内力"紧密结合;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总体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村容整洁"最主要的也是维护农村环境,建设生态农村.本文从儒家哲学--"天人合一"思想的角度出发,阐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村环境的现状及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传统,梁漱溟的"乡村为本"思想对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富有启示:各项支农事业应符合三农实际;农村组织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政府不能包办代替;农业与工业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克服急于求成思想.本文探讨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激活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思想.要构建"县主导、乡主管、村主体"的农村管理体系,重视根据地域差异、类型差异和现状问题对农村进行准确的定位,采用环境容量--人口规模矩阵图确定农村发展的四种基本战略方向,即控制战略、集聚战略、开发战略和退出战略.并提出了农村规划的基本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2001年以来,针对新形势下农民发展生产迫切要求提供科技、信息、营销、资金等方面服务,屏南县结合开展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中共宁德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开展了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建设,创新了农村工作体制和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改革经历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税费改革两次浪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被誉为农村改革的第三次浪潮.它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是缩小城乡差距、工农差别,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二元经济结构影响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它与三农的提法紧密结合,更加系统地提出了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对提高农民素质乃至生活质量都有一定影响.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处在落后状态,进入新时期,新问题、新情况也不断产生,将我国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更加严峻的局面.在如今社会转型时期,搞好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建设好农村精神文明这一推动力显得颇为重要.下面我对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作了分析,并且对如何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推进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全面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在农村经济管理中,"三资"管理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制约到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进程,所以需要逐步完善"三资"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明确资源产权归属,规范资产合理运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对农村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文章对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制度建设进行了分析,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简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地区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街道工作的实际,提出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度化、规范化合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0.
农村基础设施属于公共品或准公共品范畴,政府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责无旁贷,是公共财政应该大力支持的重点领域.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尊重农民意愿,不断提升农民的参与度.本文以河南省新密市、荥阳县为例,考察了农民对农村道路、生活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满意度和意愿,提出在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中要尊重农民意愿,构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互动的利益表达及公共决策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威海市在基本实现生育现代化的基础上,确立了人口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为此,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思路,积极探索,综合改革,把改革切人点放在农村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型上.自2001年起试点并逐年扩大.目前,在农村基本形成了"两委负总责、协会当骨干、家庭为中心、群众做主人"新的工作模式.全市所有的村均已按照新的工作模式运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新的飞跃.国家、省人口和计生委及有关领导、人口专家都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标志,它的建设有利于农村的安定和谐、农村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直接为村民服务的农村基层工作者.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处在内忧外患时期,从提高中国农村的生活程度出发,吴景超的工业化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农村建设思想,如发展都市以救济农村、改良土地制、节制生育、分配公平等.这些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依据我国经济改革进程,尤其是我国农村改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实际,高瞻远瞩地明确了我国在2020年以前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这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5.
杨喜添 《当代经济》2006,(10):99-100
由于我国人地关系的高度紧张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长期影响,产生了我国的"三农问题",现阶段的"三农问题"直接体现为农民的就业和收入问题.因此,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农村公共财政转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经济社会环境,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增加农民就业,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这样,才有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实质是农民收入低、农村生活质量差的问题.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是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两条重要途径,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国农业人口比重过高,通过迁移城市吸收一部分农村人口是新农村得以建成的前提;建设新农村对农业生产和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投入,是防止农村人口增长过快、盲目涌入城市的重要保障,从而为城市化持续健康推进创造条件.解决中国农民问题,城市化和建设新农村可以互动并举,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新农村建设,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总体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着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活动和内容相对贫乏、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体制机制不顺不活、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在农村沉渣泛起、死灰复燃等等问题.可以说,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已经影响到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因此,只有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让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体制机制、队伍、设施、资源、形式等都"活"起来,才能使包括"乡风文明"在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反复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性,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根据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作出的科学决策,也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做好"三农"工作是新时期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指导各级党委、政府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时总结推广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经验,全面提升我省农村小康建设水平,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本期刊登中共广东省委副书记欧广源同志关于"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三农'问题"一文,请读者垂注.  相似文献   

19.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大部分在农村,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面临的问题,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课题,围绕如何完善农村道路运输网络、推进农村客运线路集约化、解决农村群众"乘车难"问题,结合本地区农村道路运输实际,探讨总结了一些资金筹措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从而确保农村客运站建设"功能性、标志性、超前性".并针对目前农村客运站建设中现状与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