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多维度分析体系,对中俄贸易互补性进行实证分析,对于发展中俄贸易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显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从横向分析中俄贸易互补性,得到两国互补性强的结论,不同产业间贸易发达,但产业内贸易水平较低;再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验证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得到中国产业内贸易有待加强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基础,互补性资产又是技术创新成功商业化的条件之一。将互补性资产作为产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结合技术壁垒的特征对不同产业进行分类,从中得出后发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的4条不同路径,最后通过对我国移动通讯产业、电子商务产业、汽车产业、数字影音播放产业、服装产业的例证对比,发现技术壁垒的高低与各种互补性资产的获得性会影响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王国中 《经济问题》2002,(12):17-19
国际间的经济互补性是比较优势基础上国际分工的内在表现,研究互补性问题对于制定我国的全球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制定我国产业调整方针,对于促进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互补性问题的研究,找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云南与东盟商品贸易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正式建成,多达7000种的商品实行零关税,贸易壁垒消失后,竞争性商品在贸易中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互补性商品的贸易将显著增长,云南与东盟商品贸易互补性将对双方的贸易发展前景产生重要的影响.东盟国家在自然资源密集型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云南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拥有比较优势,这种互补性的商品贸易关系既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产生更好的贸易创造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实现有序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砖国家的产业互补性,适时进行产业转移,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是一个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以下思路,深入进行产业转移。一、中印产业互补性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印两国产业结构相似,因此存在竞争性,特别是在能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汽车制造产业、制药业等产业竞争较为激烈。但仍然可以从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俄罗斯农产品贸易:动态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同为金砖四国成员国又是近邻,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互为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两国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均为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强,其农产品的贸易模式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7.
探讨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策略,对京津冀区域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京津冀区域的特点及条件 由于京津冀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已经形成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京津冀产业存在明显的梯度性和互补性,两个地区产业之间的相似系数比较小,这说明河北、北京和天津在产业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矿产资源方面,本区域资源丰富,互补性强.河北省在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有52个矿种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  相似文献   

8.
我国动漫产业承接了国际产业转移,但多数动漫企业还处于动画加工低端环节。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高度创造力、具有真正优秀的原创动漫产品的企业却无法正常盈利。因此,建园区、盖大楼只提供了发展动漫产业的基础设施,关键是当地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使各类相关企业繁衍和互动,形成动漫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文章借用企业理论中的互补性资产概念,总结了美国好莱坞和日本秋叶原两种动漫盈利模式特点;并结合2001年产于深圳的动画电影《魔比斯环》失败案例和2006年建立于深圳的国家级怡景动漫产业基地的发展,分析了深圳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动漫产业集群的经验。提出发展动漫产业须培育本地企业的互补性资产,尤其是外部的互补性资产,培育动漫产业集群,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升级。  相似文献   

9.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经济效率,这一结论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从产业特性角度,分析在存在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的情况下,由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经济效率问题。研究发现,当专利联盟的形成导致溢出效应很大且最终产品近似可替代时,由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这为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审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0.
由互补性专利形成的专利联盟能够克服"专利丛林"问题、提高纵向产业链经济效率,这一结论是对专利联盟的一般共识。以生物技术产业为例,从产业特性角度,分析在存在溢出效应和产品差异化的情况下,由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经济效率问题。研究发现,当专利联盟的形成导致溢出效应很大且最终产品近似可替代时,由互补性专利组成的专利联盟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这为专利联盟的反垄断规制审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1.
于绯 《经济论坛》2009,(24):85-86
制造业和服务业存在互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广东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而香港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粤港产业合作对两地经济增长和提供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把握粤港产业合作的机制,分析粤港产业结构是重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粤港产业结构的相关性,揭示出两地产业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互补性,蕴涵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疆与印度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演化及自然资源禀赋上的差异,导致各产业发展水平不同,同时也造就了两个经济体各自的优势产业.本文利用产业结构相似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及贸易结合度等综合分析双边的互补性产业,并为双边贸易的开展和实现互利共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彼此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的企业及相关法人机构,在某区域聚集。产业集群以其特有的低成本,高竞争力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已成为当今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县域经济中的产业集群规划是发展县域产业集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在经济发展问题上一直有平衡与不平衡增长之争.平衡增长理论是以哈罗德-多马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基础,强调产业和地区间的关联互补性,主张在各产业、各地区之间均衡部署生产力,实现产业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国际双边贸易及多边贸易中,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之间,竞争性与互补性均有所不同.本文基于竞争性和互补性,以国际双边贸易不同的指标分析作为切入点,对如何拓展我国我"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聂聆  薛元 《经济问题探索》2012,(10):112-118
本文运用RCA指数、TC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创意商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分工模式,结果表明中国除了表演艺术和视听商品外的多数创意商品国际竞争力比东盟国家强。中国和东盟的创意商品贸易主要为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的规模比较小,属于产业内贸易的主要是新媒体、出版物和表演艺术等知识含量和创意含量较高的产品。中国和马来西亚产业间分工程度最高,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分工程度最高;中泰和中马产业间分工程度上升,互补性增强,而中新产业内分工程度上升,竞争性增强。因此,应努力推进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发展,以互补性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寻求双赢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创新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产品、技术和组织等互补性资产。既往研究聚焦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尚未探讨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管理。互补性管理是指对互补性资产的管理,以商飞C919为例研究发现: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互补性资产包括研究阶段的详细设计技术、开发阶段的分包生产产品、应用阶段的交付运营服务。不同类型互补性资产面临封闭性与开放性、管控性与灵活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创新挑战。为应对挑战,核心企业通过构建互补性管理机制,推动复杂产品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结论有助于深化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体系与互补性管理研究,对核心企业提高复杂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和破解“卡脖子”难题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Dendrinos-Sonis模型分别对厦漳泉大都市区内部厦漳泉三市、泉州八市县和漳州十市县三次产业发展的竞争互补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厦门在三次产业中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辐射作用。三市在第二产业上都表现为竞争关系。泉州在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上对于漳州是有促进作用的,而漳州在第一产业上的发展对泉州第一产业也有促进作用。泉州八市县,在第一产业上更多地表现为互补关系,第二产业则竞争互补参半,第三产业更多地表现为竞争关系。漳州市十市县较厦漳泉三市以及泉州八市县而言其竞争互补性最弱。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架构层面,结合WiMAX创新联盟及其获利决策过程,对创新者的获利决策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合作博弈结构图和划分函数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刻画不同产业架构下的价值创造特征函数,得出不同产业架构如何影响互补性和移动性的命题,进而给出不同产业架构下创新者的价值创造与获利的统一决策模型和命题。研究发现:互补性紧密联系价值创造的一面,移动性刻画了价值获取的另一面;创新者在高度集中的产业结构下倾向于与垄断互补资产企业合作,在分散的产业结构下倾向于限制许可。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民营企业在加快生产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国有企业在高资本壁垒产业的投资方面具有优势,只要因势利导,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就会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互补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