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以前,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寻找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找到Bug(错误和缺陷)就算测试有效。随着测试理论的不断发展,近两年金融业对软件测试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测试的目的不再是系统检测并发现问题,而是根据一系列模型的功能需求描述,在系统整个生命周期内对软件脚本的维护和用例管理。  相似文献   

2.
洛阳银行信息技术部针对测试效率低的问题,探索建立了覆盖测试全生命周期的自动化测试框架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技术革新.自动化测试团队以提升洛阳银行研发过程的测试效能为目标,坚持效用为先,充分学习、调研业内先进经验,努力突破创新,以"分层、封装"为设计理念,以"低代码"为设计目标,在开源软件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建设一套高...  相似文献   

3.
在信用卡系统开发工作中,随着项目规模的扩大,某些Bug(错误和缺陷)重复出现和延迟发布等问题,往往导致不稳定等一系列项目管理综合症,因此在大型团队的开发工作中引入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开发团队的成员频繁地整合他们之间的工作,保证了软件现有的功能不被破坏,并自动分析现有代码的状态,发布相关的报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消费金融门槛的放宽,互联网金融依靠技术和数据优势大举抢占市场,并取得了斐然的业绩,"互联网+消费金融"在体现强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传统银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客观来看,传统银行在消费金融领域的作用很难被替代,传统银行应转变发展理念,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为客户量身打造"最优融资方案"树立在消费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对金融业渗透,"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和争论热点。互联网金融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它对传统银行业构成了竞争性,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在短期内与传统银行之间互补大于竞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浪潮汹涌,互联网企业针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不断涌现,高调介入金融领域。总体看来,可归为五个方面:支付结算方式的创新、理财产品的创新、信贷方式的创新、渠道的创新和金融机构形式的创新。其具体模式和代表企业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7.
《银行家》2014,(8)
正2013年以来,中国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这块大蛋糕被互联网企业、金融脱媒等新的市场参与者和因素蚕食的速度不断加快。其实这种情景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在欧美国家,星巴克也开始办理存款业务、亚马逊开辟了新的支付渠道,在亚洲韩国、日本,有些商业银行已开始逐步裁员。但事实的发展会不会像《BANK3.0》一书的作者布雷特·金,在2014年4月份推出的新书——《Breaking Banks》中所言的,传统商业银行模式或许会被打  相似文献   

8.
正移动金融的兴起拆掉了传统银行的"围墙",银行在体味变化的同时,开始更大程度地拥抱市场。看清市场变化,借助已有优势,增加对外合作,创新产品服务,移动金融将带给银行新的机遇。与此同时,市场主体对移动金融的认识有了基本的共识,监管部门对移动金融的支持也是前所未有,人民银行公共平台(MTPS)等基础系统的建立使得移动金融有了广泛合作的基础,为银行发展移动金融业务创造了良好条件。银行适应移动金融必须发生  相似文献   

9.
张薇  陈俊杰 《时代金融》2014,(6X):48-48
<正>传统金融市场中,金融市场各主体的融资费用、运营成本、时间耗费等众多成本的存在,使得各主体对金融模式创新的渴求尤为强烈,这种需求因素逐渐改变着金融主体的消费习惯,成为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强大内在推动力。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数据搜索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金融与互联网机构的技术平台的革新等为传统金融业的转型和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业提供了可能,为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外在的技术支撑。因此,互联网金融是金融  相似文献   

10.
<正>跨境人民币业务自2009年7月启动以来,如今已走过了近6年的历程。期间,跨境人民币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迄今为止,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我国第二大跨境支付货币,在国际支付中占据1.72%左右的比例,有174多个国家使用人民币,28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人民银行签署了总额约为3万亿元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协议。  相似文献   

11.
近来,一些商业银行已经不满足于为电子商务提供结算服务的角色,开始涉足非金融产品的电子商务业务,如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虽然模式各有不同,但基本都实现了网上银行与电子商务业务的对接。据了解,有银行已经将打造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领域。邵山:银行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热点,不过我们也关注到各家银行的运作模式也有诸多不同。作为对电子商务研究多年的学者,以及电子银行业务运营管理的专业人士,各位嘉宾认为银行开展的电子商务经营可以分为哪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催生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蓬勃发展,商业银行的传统支付结算和简单依靠存贷差为利润来源的运行模式面临巨大挑战。论文以研究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态势为切入点,结合农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劣势和所面临的机遇挑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吴军 《理财》2022,(2):82-84
人们在近年来不断提升对移动支付终端应用的兴趣,互联网消费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积极进入金融市场,并借助自身碎片化、高效率等优势在该领域快速占据市场份额,人们已不单单通过线下银行参与金融活动,且各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不断变化。场景金融的诞生,可使人们的金融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充分利用好场景金融是商业银行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金融产品创新在相当大的比例中是属中间业务的创新与开发。所谓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也可以理解为是以银行作为中介,利用自身的信誉、技术信息及机构网点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提供咨询和委托性代理事项从中获取收入的业务。依据中间业务的属性特征,中间业务可分为支付结算类、银行卡类、代理类、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支付结算服务收费监管环境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卓 《金融会计》2009,(7):21-26
支付结算服务是商业银行所提供的一项基本的金融产品,作为中间业务的一种,正日益成为商业银行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如何更合理地对其进行收费或定价、如何更有效地对收费行为进行监管,关系到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和支付结算服务市场的有序运行。在我国,由于包括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安排在内的监管环境的不完善,对支付结算服务的收费仍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艳艳 《银行家》2013,(7):30-35
金融创新指方向《银行家》:首先祝贺您出任交通银行董事长,这也是众望所归。从行长到董事长,可以说有个更广阔的舞台,您对交通银行的未来有怎样的发展设想和战略规划呢?牛锡明:谢谢!我是2009年底加人交行管理团队的,后危机时代的金融市场环境更加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我与交行结下了很深的感情。实际上无论处于什么位置,我都同样心系交行,关注它的一举一动,希望它能够稳步健康地成长发展。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我想简单概括未来交行的总体发展设想就是三个坚持,一个特色。一是坚持两化一行的既定发展战略,着力提升跨境、跨业、跨市场的经营能力。2009年,交行审时度势,提出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两化一行发展战略。四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战略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符合交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金融理财在经过去年爆发式的"野蛮生长"后,今年不仅将面临自身发展中的各种风险与问题,而且将逐渐被纳入监管。尽管其销售模式与产品特性对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形成一定的替代,但无法完全将其取代,传统领域的银行理财产品和服务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也在持续转型和创新,并朝真正的财富管理转型。互联网理财产品冲击市场,实质是货币型基金不过,其实无论是支付宝推出的余额宝,还是天天基金网、东方财富网推出的"活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以余额宝、微信支付、各种“货币基金宝”、“P2P网贷”等新型金融产品的方式涌人大家的视线。近几年,互联网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特点渗透着传统金融业,改变了人们以往对于金融的理解和参与。一方面,互联网金融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如二维码等快捷支付的便利促进了电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却同时充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风险挑战,让人们还无法马上融入,存有芥蒂。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互联网金融热潮席卷中国。从现代互联网公司到传统银行,从政府官员到专家学者,人们对互联网金融的热情空前高涨。金融,似乎不再是传统银行、保险的特权。面对"搅局者"和"逼宫者",银行大佬不得不放下身段,调适心态,加快了金融的互联网化,甚至杀入对方的领地,进军电商。  相似文献   

20.
宋星 《金卡工程》2007,11(2):27-27
易观国际认为,随着"电子支付2.0"时代的到来,支付渠道的多元化和不断创新将成为电子支付产业的主旋律.互联网支付、自助终端支付、电话支付和移动支付等这些主要的传统电子支付渠道将衍生出更多适应不同行业应用需求的新支付渠道和工具,而电视支付等创新支付渠道也将步入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