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可以带动本地经济发展,是一条致富的好途径,但是旅游的开发所涉及的土地流转相关问题,关系到政府、农民、开发商的多方的利益。由于各乡村的实际情况不一样,选择的开发模式也各不相同,针对不同情况着重研究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土地流转问题,可以有效的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更好地促进的乡村旅游的稳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居民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需求增大,对乡村旅游更加青睐,乡村旅游已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方式。探索乡村旅游开发需求迫切,而土地是乡村旅游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的先决条件,需要进行流转。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农地规模经营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民收入结构日益多元化,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较大规模转移,传统的家庭土地经营模式对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作用日显突出。如何突破土地分散经营的瓶颈制约、发展规模经营,成为黑龙江省推进千亿斤商品粮基地建设亟待研究的现实问题。黑龙江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既要制定规模经营的总体规划,又要针对农民规模经营意愿不强烈、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权益无保障、土地规模经营融资难、机械化水平低等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兰西县三个村土地流转的实践,取得的了农民增收等明显成效,为推进和发展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要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鼓励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土地流转;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发展农村金融事业,为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兴办各类专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民族地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资源配置优化,促进了规模经营;机械化程度提高,利于现代农业建设;农民积极性提升,收入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利于美丽乡村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土地流转中各主体权利不清晰,相关立法不健全;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全面;政府行为不够规范;风险控制不足;规模经营难以高质量实现;少数民族边缘化倾向,社会保障不健全,参与政治经济过程表达利益的渠道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目前重庆市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正逐步从初级阶段向休闲度假方面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用地问题凸显。本文在研究土地流转政策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希望为推进重庆市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乡村旅游开发晚,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建设不完善,还存在着知名度偏低的问题。要提升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应树立鲜明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产品,完善景区自身建设,使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乡村旅游开发晚,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建设不完善,还存在着知名度偏低的问题。要提升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应树立鲜明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发出更具吸引力的创新产品,完善景区自身建设,使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推出乡村旅游的贫困农民扶贫政策后,政府经过对政策的实施,乡村旅游业正在进行范围性扩展。文章对乡村旅游模式进行简介,指出乡村旅游对贫困农民扶贫存在资金不足、人口外流、乡村贫困人民思想固化等问题,并对乡村旅游的贫困农民扶贫政策创新。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贫困农民扶贫政策实施,经过乡村旅游长时间运作,可有效改善贫富差距过大的现状,提升乡村地区的资金流动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农业地域特点鲜明,农业旅游资源丰富,民俗文化各具特色,乡村旅游在黑龙江省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受历史与地缘因素的影响,其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从乡村旅游产品设计、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加以改进,使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早日走向成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较好,黑龙江省尚处于起步阶段。乡村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包括私有农场或牧场模式、企业或机构独立经营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以及地方政府、企业与农户联合经营模式。目前,适合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包括国有农场或牧场模式、企业或机构独立经营模式、农户分散经营模式、政府支持下的农户联合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尹鸿伟 《中国市场》2014,(20):171-172
在统筹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民土地流转问题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进行简要分析,探讨了农民土地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中国的乡村旅游需要在"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框架下来理解和实践。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和条件。在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规范引导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成果显著、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由于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接待条件等限制,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受到一些影响和制约。但通过做好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分类推进乡村旅游的标准化和特色化建设,围绕乡村旅游构建产品体系,做好乡村旅游的宣传和促销等,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将会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加快东北地区机制和体制创新中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要想大力发展经济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促进农业生产向第三产业转化。运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理论 ,探讨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 ,解决好社区全面参与开发、多渠道筹资、开展相关活动、保护好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以使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论述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针对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开发项目比较单一、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乡村文化生态偏离轨道、淳朴民风受到冲击等方面,分析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合理规划休闲型体育旅游项目、如何走乡村体育休闲旅游与院校相结合的道路、如何积极推进民俗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如何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结合点以实现"双赢"等方面,提出体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开发和整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CNKI数据库2015年以来有关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文献,从土地流转作用、流转过程中农户倾向的表现行为及影响因素、土地流转模式及土地流转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这些文献进行了梳理。实证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加快城市化进程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影响土地流转的主要因素包括农户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主体特征以及土地流转价格、合同签订、流转中介组织等社会因素;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是以参与主体为分类展开研究,农户自发的单层委托流转、市场参与的中介委托流转以及集体主导的双层委托流转为三类主要流转模式;错乱的流转程序、流转市场的停滞、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以及政府缺位和越位等是阻碍土地正常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政府管理行为、减少土地流转进程中的碎片化是提高土地流转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获得了很快的发展,乡村旅游日益成为全省旅游产业的重头戏,极大的推动了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建设。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环节不容忽视。推进和提升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各级政府必须把发展乡村旅游摆在重要战略地位,提高认识,合力推进;要科学安排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投入;科学规划论证,确保乡村旅游项目和产业良性持续发展;要以城郊农村旅游品牌为重点,规划开发乡村旅游区域;要突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示范景区建设,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汪晓梅 《商业研究》2006,(20):183-186
随着乡村旅游在我国的普及,黑龙江省的乡村旅游业获得了较快速的发展,且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由于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起步较晚,因此发展的区域和数量并不多。资金投入缺乏、管理混乱、开发不合理、人才匮乏一直是其主要问题。因此黑龙江省必须根据资源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乡村旅游活动,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快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9.
如今,农民参与模式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选择,可以达到促进乡村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效果。但目前,广大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愿较低,对发展乡村旅游业认识不足,分享成果能力有限,对乡村旅游发展决策缺少话语权。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旅游外部保障制度不完善,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农民参与者职业素质较低等。提出健全制度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提高农民参与积极性,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乡村旅游开发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建设的开展及其对精准扶贫的作用。但目前乡村旅游仍存在许多问题,进而导致精准扶贫效果不佳。为此,现提出"家+"旅游村模式,分析了对产品乡土化、资源整合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家庭化四个方面的构建,并提出提高农民参与度;转变旅游开发商角色;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的重视等对"家+"旅游村模式实施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