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财务报表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伟 《当代财经》2003,(10):122-125
财务报表的目标决定了财务报袁的计量属性是交换价格,现行实务中的多种计量属性都从属于交换价格;公允价值是选择计量属性时的一个理想目标,它与历史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计量属性不是并列的关系;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计量利润不符合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的目标要求采用货币资本保全概念;21世纪,交换价格计量模式仍然是财务报袁的计量模式,但交易的范围将不断扩大,同时公允价值这一概念将会广泛地应用于财务报表计量中。  相似文献   

3.
<正> 在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问题的探索中,我感到有两点须要我们谨慎和严肃对待:第一,涉及所有制关系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引起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误解;第二,涉及按劳分配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能导致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否定。关于前者,我在《论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经济研究》1987年第12期)一文中说了自己粗浅的看法。本文,先接着谈谈后者。  相似文献   

4.
5.
论劳动力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一、劳动力主体的逻辑和历史依据 1.劳动力主体的逻辑依据 实践是一个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以及二者相互创造关系组成的系统。劳动对象是实践客体子系统,劳动者是实践主体子系统,劳动工具是实践中介子系统,生产力是实践系统的整体功能。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源于劳动者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利益。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都要靠劳动者的创造和使用。劳动者不仅制造和使用工具,而且凭借他们的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文化科学知识,熟练掌握生产工具和技术设备并充分发挥它们的效率。同样的劳动资料,在不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劳动力产权的产生与劳动力个人所有;劳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劳动力所有权和劳动力商品;原始劳动力产权与法人的劳动力产权等理论问题。明确了劳动力所有者和界定了劳动力产权的科学概念,有利于尊重、承认和发挥劳动力人才的社会价值,促进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不涉及土地使用权的租赁协议,《国际会计准则第17号》对我国的特殊的土地租赁务不完全适合,操作中有一定难度。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土地租赁作为土地流转市场的一种交易形式,已经凸显进一步发展与规范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此,笔者尝试探讨关于我国土地长期租赁的确认计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它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消亡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商品和剩余价值的范畴,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成为商品有其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一、劳动力资本商品的内涵劳动力资本商品指劳动力商品具有资本属性,具体内容包括,(1)在劳动力资本商品关系下,劳动力始终是劳动者的财产或资本,即他始终是自身劳动力的所有者、监护人。劳动者始终保持对自身劳动力的所有权是劳动力成为资本商品的前提条件。(2)...  相似文献   

12.
论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人们普遍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经济还属于商品经济的范畴,并认识到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调节作用。但是,人们的这种认识大多仅停留在产品市场和资金市场方面,而没有涉及到劳动力这一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实际上,在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存在,支配劳动力就业的是行政或政府计划。这不仅表现在城市内部的就业,更重要地表现在城乡之间的就业。对于劳动就业而言,城乡之间存在着难于跨越的鸿沟。劳动力自由选择职业,城乡之间的自由转移,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就业机会均等的问题。然而,本文的研究并非出于法学、社会学的思考,而是认为当前或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农业政策的展开以及工业化道路的选择都迫切需要从经济理论上搞清城乡之间劳动力的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流通,分为一般商品流通和劳动力商品流通。一般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劳动力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或劳动力买卖。 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力流通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已经不是商品,  相似文献   

14.
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近年来一些报刊关于“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在我国是第二次了。第一次起因于1959年批判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一平二调”;展开于1962年。当时,经济学界一些同志从理论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除了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外,还应该有一个“劳动力所有制”范畴,只有把二者共同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才能完整地理解任何一种生产关系,把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加以区别。现在。问题再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主张“劳动力所有制”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仅是理论上一个新的突破。而且有助于回答社会  相似文献   

15.
论劳动力流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元 《经济师》2005,(12):133-134
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项重要的资源。资源要达到优化配置,必须通过合理流动,要促进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就必须促进劳动力流动。正视劳动力流动的效应,有利于合理安排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劳动力信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广博 《技术经济》2004,23(11):27-28
信息是传递中的知识差,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决策和收益。在现代社会,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它同劳动资源、资本资源、物质资源和能源等可用于经济目的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有用性和可选择性。劳动力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种,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7.
18.
<正> 社会主义劳动力商品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密切相联的问题;假若是不是存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尚无定论,那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条件下作为商品的劳动力问题。而只要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真正得到人们公认,又不可避免地会进一步引出对社会主义劳动者的劳动力是否商品的探索。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苏联经济理论界出现过的关于劳动力商品问题的讨论,;是这样。近两年来我国论坛上所以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9.
从身体的长成及维持、技能的获得及维持两个方面分析了劳动力形成过程的特征,认为劳动技能是外部条件和内在禀赋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巨大的分化。劳动技能的高低是确定劳动力价格的主要因素,它是市场竞争做出的必然选择。劳动者享受了超过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劳动力价格的相当部分是劳动力要素参与分配得到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价值不仅包括生活资料价值等部分,还应该包括生活资料等消费过程中和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发展自身能力的活动所创造的价值。高素质劳动力具有高价值的原因在于大量的这种活劳动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