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海瑜  占绍文 《改革与战略》2013,29(2):37-41,66
文章选取了2010年榆林市12区县的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等分析方法构建了榆林市区域经济-人口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县系统间的协调程度进行测度,分析了榆林市各区县经济发展、人口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现状.结果显示,2010年榆林市各区县系统之间总体处于弱协调状态,南部六县的协调发展程度相对较北六县要高,但分析说明这种协调是处于低水平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要加快推进榆林市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水平,消除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协调与协调度的概念,把这一概念应用于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研究,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系统发展指数,计算出系统协调度,且对该系统进行协调评价,最终得出团体贷款、农业经济和外在环境三个子系统所组成的复合系统发展处于基本协调水平。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建立包括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在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协调机制以及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任何一要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系统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对旅游业的综合作用力,才能使得旅游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论的思想出发,建立包括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要素在内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旅游经济、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协调机制以及系统的动态发展过程。研究认为,在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中,任何一要素的改变都有可能对系统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要求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口、社会、资源与环境等因素对旅游业的综合作用力,才能使得旅游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维群 《特区经济》2006,(5):265-266
文章在探讨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思想,同时,构建了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做了实际评价。  相似文献   

6.
熊国和 《浙江经济》2002,(20):42-43
近年来,我国人口、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先进技术手段的运用,有效地改变着各区域的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区域经济工业化和社会城市化。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过分追求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增长,使资源过度消耗、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必颈对此加以重视,妥善处理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区域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广西19902005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测度了广西人口系统、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三者间的协调程度,进而评估分析了广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发现,1990年以来,广西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经济系统的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人口系统的综合水平也处于不断发展之中,资源环境系统综合水平不断下降.经济的发展大多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人口系统发展的协调性较差.  相似文献   

8.
将吐鲁番、阿克苏等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80%以上的地区作为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地区。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构建由4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19.0进行因子分析对新疆少数民族和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用以监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状态和进程。研究结果表明:与新疆非少数民族地区相比,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程度较差,各系统内部发展很不平衡,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城乡、贫富、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最后提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少贫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中的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出新疆区域特色,从与非少数民族地区对比的角度进行分析,为全面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现的手段是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即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模式。文章针对广东省东莞市的具体情况,构建了东莞市经济、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在其基础上运用协调系数法对东莞市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程度进行了具体评价,并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促进东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北方经济》2010,(15):67-68
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愈来愈大,若以资源的供给和环境容载的有限来应对人口增长的无度和物质欲望的无限追求.人类社会势必不能可持续发展。因此.协调人口、经济、技术和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旨。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指在数量上的协调.若在数量上失衡.那么资源与环境方面就会遇到问题。因此.定量分析环境压力与人口、富裕度和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出适当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消耗结构、低碳技术水平和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构建了区域低碳经济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能源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四个子系统的内在关系对区域低碳经济系统的内部机制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建省低碳经济发展的适宜模式进行SD仿真预测,以追寻福建省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协调发展的低碳经济优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本论文运用系统观点,选取人口与经济两大系统的若干代表性指标,从理论到实证分析二者内在联系.引入“协调系数”与“协调发展度”的概念,对天津市人口与经济的综合发展进行思考、推理,得出人口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的数学模型,针对天津市发展现状提出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云虹  安成谋 《发展》2000,(7):18-19
众所周知,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而区域,是由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紧密耦合而成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多层次空间复合系统,区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之间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了复杂的联动关系。一个特定的区域可以大到一个洲或一个国家,  相似文献   

14.
杨林  吕磊 《发展》2008,(5):39-40
一、引言人口发展既是制定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中长期区域发展规划本身应该研究的重要内容。控制人口增长,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从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结合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00-2005年人口与经济发展概况,从多个经济指标分析和探讨凉州区的主要人口经济问题,并研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口、经济、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选取15个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安市2009~2018年土地资源承载力变化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和障碍度,并判断影响西安市发展的障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从0.272 7上升为0.737 9,提升速度快,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和社会承载力波动幅度较大,对西安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的提升贡献较大,而人口和生态承载力上升幅度较小;西安市土地承载力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变化情况具有高度相似性,两者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在研究期内两者同步提高;各子系统障碍度排序:人口障碍度经济障碍度社会障碍度生态障碍度;从障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空气质量优良率是影响西安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且研究符合西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环境经济协调度、社会经济协调度以及文化经济协调度的论述以及计算,对2007年以及2008年云南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经济与社会系统以及经济与文化系统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评价和预警。  相似文献   

17.
在解决环境问题的长期探索中,国际社会和各国都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控制技术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的和广泛的环境问题的。特别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因此,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实施区域环境规划、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能源、转变发展观念,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以资源衰退型城市——双鸭山市为例,基于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及社会经济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验证土地、人口对产业的影响及其阶段差异性,采用土地基尼系数方法从人口、产业单指标角度定量分析城市用地效率,进一步构建评价“人口-土地-产业”系统耦合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探究资源型城市整体及各区(县)在发展进程中人口、土地与产业三者之间协调程度时空变化特征及转型效果。结果表明,双鸭山市“人口-土地-产业”之间的推进关系表现为产业发展影响土地布局,土地布局影响从业人员结构。就人口、产业单指标而言,研究区的城市用地效率在空间与质量结构层面整体趋于均匀状态,仍处于较低利用效率状态。“人口-土地-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三产之间及不同区(县)也迥然有异。第一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协调-失调-协调变化规律,其中市区和友谊县协调状态提升明显;第二产业受资源限制与煤炭行业市场的影响,经历了由协调到失调的状态变化,2010年后集贤县呈断崖式下降;第三产业发展整体处于失调状态,后期城市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发展关系,通过构建能源—经济—环境(3E)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山东省3E系统发展水平,建立起山东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山东省能源—经济协调发展演进规律。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子系统协调度高,能源和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高于环境发展子系统,综合协调度低。通过实证研究证明该模型能够定量化的表达3E系统协调发展状况,从而为3E系统协调发展策略的制定与选择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资源、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协调与和谐,是每一要素的充分利用和发挥,而又不损害另一要素,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城市与农村是两大平行的生产、生活系统,是人类社会的两大聚居形态。城乡的和谐及协调是经济、人口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